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目前,秦始皇陵兵马俑二号坑东端的阵型前锋出土的跪射俑共160件,这些跪射俑位于方阵的中心,服装和姿态基本相同,双目炯炯有神地凝视前方,面容冷峻。由跪射俑折射出秦军风貌,秦军对秦国统一的作用是( )A、阻碍统一进程 B、彰显军事威慑 C、破坏稳定局面 D、减少作战力量
-
2、《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多以四言为主,语言质朴;《楚辞》则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在楚地民歌等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句式灵活多变,情感表达更为浓烈奔放。据此可知,两者本质区别为( )A、《诗经》写实,《楚辞》浪漫 B、《诗经》篇幅短,《楚辞》篇幅长 C、《诗经》用四言,《楚辞》多变 D、《诗经》质朴,《楚辞》华丽
-
3、如下图所示,“德”字的字形和含义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演变。甲骨文“德”字中的“彳”或“行”表示道路、方向;“直”用眼睛直视的样子表示正直。金文又加上“心”,按正直的准则去做、去想,就是“德”。这种变化反映了( )

“德”字的发展演变
A、古人书写更加规范 B、对品德内涵认识深化 C、造字方法逐渐多样 D、文字使用范围的拓展 -
4、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表格中的思想主张都( )
诸子
思想主张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墨子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庄子
夫民不难聚也,爱之则亲,利之则至,誉之则劝,致其所恶则散
A、重点强调要以法治国 B、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C、关注民生与民心向背 D、提倡无为而治理念 -
5、(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由此可知,都江堰是( )A、防洪灌溉水利工程 B、军事防御重要设施 C、交通运输关键枢纽 D、文化交流核心场所
-
6、《史记·商君列传》中有以下记载:“平斗桶、权衡、丈尺”,这与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内容相关( )A、确立县制 B、建立户籍制度 C、鼓励耕织 D、统一度量衡
-
7、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频繁征战;战国时期,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面对这样长期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局面,当时的民众最渴望的是( )A、征战建功,获取土地 B、变法强国,称霸诸侯 C、停止战争,实现和平 D、学习谋略,投身战争
-
8、在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发现了春秋早期的冶铁遗存,包括冶铁炉及炼渣等,这一发现说明了春秋早期( )A、冶铁技术十分成熟 B、已能够生产铁制品 C、冶铁水平领先世界 D、冶铁只是偶然现象
-
9、战国时期,中原各国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交往频繁,有战争冲突,也有经济文化交流。如楚国国君自称“蛮夷”,却在与中原诸侯会盟时依中原礼仪行事。这体现了( )A、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B、楚国文化被同化 C、礼仪传播范围较广 D、诸侯会盟很重要
-
10、利簋腹内的铭文记载了周武王牧野伐纣的时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属于( )A、陶瓷 B、青铜器 C、玉器 D、铁器
-
11、如下图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这件器物造型独特,由众多细小的绿松石片精心拼合而成,工艺极为精湛。它的出土体现了( )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
A、二里头时期已出现成熟文字 B、当时高超的手工业制作水平 C、二里头文明来源于外来文化 D、二里头时期已进入青铜时代 -
12、远古时期流传着许多传说,比如“大禹治水”“黄帝战蚩尤”等,这些传说经过人们代代口口相传保留了下来。以下对于这些传说理解正确的是( )A、可直接作为信史研究 B、毫无历史研究的价值 C、折射出远古社会风貌 D、只具备文学作品功能
-
13、良渚古城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四大都邑性遗址之一。据考古发现,良渚古城有着令人惊叹的水利系统,包含众多堤坝、水闸等设施,它们相互配合,既能防洪又可灌溉。这一水利系统主要体现了( )

良渚古城水库区
A、高超的建筑工艺 B、先进的科技水平 C、较高的组织能力 D、发达的古代农业 -
14、如下图所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奖牌(背面)的图案设计融入了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双连璧元素。凌家滩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古文化遗址,它展现了古人卓越的智慧和独特的文化风貌。这反映了( )
A、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B、远古体育活动的多样 C、外来文化的深远影响 D、原始农业的高度发达 -
15、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我国一万年文化史的是( )A、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B、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C、郧县人的头骨化石 D、半坡遗址的彩陶文化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简表(部分)
时间
概况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出现了第一个发展高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国民党统治前期(1927-1936)
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全面抗战期间(1937-1945)
民族工业遭受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
国民党统治后期(1945-1949)
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人物。(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压迫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座大山。(3)、阅读以上材料,以“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7、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记
时间
事件
①
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1935年
“②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7年
七七事变,标志着③
1945年
抗日战争结束
(1)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①②③所对应的内容。材料二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全国各界人民纷纷投入火热的抗日斗争中。华北部分地区沦陷后,广大产业工人或参加八路军或建立自己的游击队,除此之外,工人积极生产,保证抗战物资需要。八路军、新四军主要兵员来自农民……同时农民还是农副产品的生产者,为维持战时经济,坚持持久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支援抗战,华侨积极捐款献金,除了捐献财物以外,海外华侨还掀起了回国服务、参军参战的热潮。
——摘编自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有哪些力量为抗战作贡献。材料三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5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摘编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并根据材料概括此次战役的特点。材料四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了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获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材料三:1927年8月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100多次武装起义,探索夺取中国革命胜利道路。但大多都失败了,只有少数走井冈山道路的,才树立起红旗。党中央派出不少优秀干部“学习江西井冈山的办法”,去各地创建革命根据地。
(1)材料一的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
(2)“南昌打响第一枪”指什么事件?谈谈对此话的理解。
(3)“朱毛合”“建四军”分别指什么?
(4)材料二这首歌谣表现了红军的一种什么精神?
(5)材料三中“井冈山道路”是怎样的道路?有何重要意义?
-
19、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主张 ( )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 C、民族革命,推翻清朝 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
-
20、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 )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 B、引进先进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C、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变法图强 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