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下面为以商鞅变法中编制户籍措施为基础不断发展演变成的基层组织结构示意图。这表明这一措施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提高了人口数量 C、加强了地方管理 D、扩大了统治范围
-
2、周初分封时把东方一带分封给姜尚,建立齐国。当时齐国的土地多为盐碱地,劳动力很少,生产落后。于是姜尚便鼓励妇女纺线织布,开发本地的渔盐资源,使得齐国富强起来。这说明分封制( )A、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 B、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 C、推动了边远区域的开发 D、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
3、]“(周人)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 ( )A、便于直接管理人民 B、标志着封建王朝的产生 C、巩固周王朝的疆土 D、确保中央对地方的集权
-
4、《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发现舜很贤能,精于农耕,善于制作陶器,有领导才能,于是临终前就把权力正式移交给了舜。这反映了 ( )A、尧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尧舜禹都是治水功臣 C、尧舜按照世袭的方式传位 D、尧舜时期实行禅让制
-
5、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纷乱复杂。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主题为“走进魏晋南北朝”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政治局面】
【经济发展】
经过东吴至南朝刘宋时期200余年来南北方人民对三吴地区的共同开发,该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甚至有局部地区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1)、上图是小华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政权更替示意图(部分),图中 A 政权的建立者是谁?C所代表的政权统一了哪里?(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3)、【历史思考】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潮流,即使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的因素。
-
6、李老师围绕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1)、任务一 【制作简图————梳理历史时序】
填写图中空缺处的内容,并据此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2)、任务二【列表对比————分析历史原因】战役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作用
官渡之战
200年
曹军和 袁军
A: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赤壁之战
208年
B:
曹操以 多败少
C:
D:
383年
前秦军和(东)晋军
东晋以少胜多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
完成表格。结合所学回答,影响战役胜负的因素有哪些?
(3)、任务三 【阅读材料————进行历史解释】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阅读材料并结合具体史实,说出孝文帝推行了哪些措施使鲜卑族“整体的汉化”。(不少于四点)
(4)、结合材料分析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
7、下图所示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儒家学说的发展 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C、道教文化的兴起 D、雕塑艺术的宏伟与精湛
-
8、下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家具,它们最初被叫作“胡床”,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中原。这在实质上反映了 ( )
扶手的靠背交椅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民族交融对中原的影响 C、民族矛盾尖锐 D、民族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
9、观察下面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与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北方经济的发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 C、社会矛盾的缓和 D、民族政权的分立
-
10、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纷纷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有一部分流民还进入了今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北方的饮食传入南方 B、北方社会得到安定团结 C、北方人成功躲避了战乱 D、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
11、他通过联姻,沟通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的联系。他自己娶了崔、卢、郑、王四姓女子入宫,又为自己的五个弟弟娶了汉族大姓女子,而范阳卢氏一家便娶了三个公主。材料中的“他” ( )A、开我国“和亲”政策的先河 B、通过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C、依靠武力实现对全国的统治 D、改汉姓之后,自己姓“长孙”
-
12、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他整顿吏治,减赋禁奢,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等。苻坚的这些举措 ( )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 B、体现“无为而治” 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 D、有利于民族交融
-
13、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中,提到了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中原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B、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 D、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
14、东晋初年,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敦与从弟(王)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这段材料说明的最主要问题是 ( )A、王敦王导有谋反之心 B、东晋偏安导致江南政体混乱 C、东晋皇权被相权左右 D、东晋政权得到了贵族的支持
-
15、生活在西北地区的氐人和羌人自东汉以来陆续东迁至关中地区。至西晋时,氐、羌等内迁各族人数,已占关中总人口的一半。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少数民族首领起兵反晋 B、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C、第一次人口迁徙的高潮 D、北方各族的内迁
-
16、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种做法的恶果是 ( )A、大泽乡起义 B、八王之乱 C、黄巾起义 D、七国之乱
-
17、“(咸宁五年)十一月,大举伐吴。”“(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三月⋯⋯孙皓大惧,面缚舆标,降于军门。”材料描述的是( )A、淝水之战,前秦失败 B、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C、匈奴灭晋,东晋北伐 D、八王之乱,西晋衰落
-
18、魏、蜀、吴三方为了解决军粮问题,在对峙的沿边地带开展大规模密集劳力种植,使曹魏的淮南、淮北、陇右、关中,吴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蜀国的汉中,均成为屯田的中心地带,农业取得长足发展。这反映出三国鼎立( )A、加强了各民族的交往 B、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C、导致了北方人口南迁 D、加速了西南地区开发
-
19、仔细观察“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代表“曹魏”政权区域的是 ( )A、A B、B C、C D、D
-
20、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打败拥兵十万的袁绍。这个战例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这场战争最主要的影响是( )A、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B、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C、建立统一的西晋王朝 D、正式形成三国鼎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