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世纪以来的世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有冲突、有和平,也有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出现的国际秩序,都是在战争结束后由战胜国提出并建立起来的,反映了战后的力量对比,体现了战胜国的利益。因此新秩序建立的时间都较短,但是,冷战的结束没有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区别,国际主要力量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设想来确立新的国际秩序。因此,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必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将不可避免地充满矛盾和斗争。不管怎样,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演变,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力量。

    ——摘编自曹胜强《现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根据九年级世界历史教材内容收集的相关图片资料

    材料三 当今世界处于剧烈变动之中,世界经济重心开始转移。传统的“七国集团”(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统领世界的政治格局也在悄然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二十国集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挥的影响更大,更为广泛,更为深远。但一些国家退群、脱欧,逆全球化的现象开始频频出现……国际秩序及全球治理体系机遇与挑战并存。

    ——摘编自人民网“党史微课”《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趋势以及当今世界的主题。
    (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说明阻碍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目前国际秩序及全球治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阻碍世界发展的不利因素,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
  • 2、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兵士有未出战而先逃者,也有战败而宁死不降不逃者。将帅有战前妄自夸大而临战即后退者,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如关天培、裕谦、海龄诸人。军器不如人,自不待说;纪律不如人;精神不如人,亦不可讳言。人民有些甘做汉奸,有些为饥寒所迫,投入英军做苦力。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第一章·剿夷与抚夷》

    材料二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的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在推动展开全民族抗战的人民战争中,自身力量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壮大。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三大战役的胜利,也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各解放区人民以无比巨大的热情,以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以空前规模的支援。在解放区,群众积极支援前线。辽沈战役中,参加支前的民工即达183万多人。淮海战役的民工543万人。平津战役中支援战斗的民工达260万人。

    ——摘编自魏宏远主编《中国现代史》

                      淮海战役的支前民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并概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三所述内容对三大战役胜利的影响。
    (4)、综合分析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
  • 3、经济文化的交流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两代,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由于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所产生的影响,东西方各国无不向往中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而中国很自然地就成了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唐代的海外贸易港口,主要有东南沿海的扬州、明州、泉州、广州……由于海上贸易的兴盛,唐文宗时,曾下诏要求沿海各地地方长官鼓励海外商船来中国贸易。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中古时代·隋唐时期》

    材料二

    材料三 从清初开海到19世纪初期百数十年间,清廷对外贸易政策的总体走向是,对本国商人出海进行远洋贸易的防范越来越严密,对外国商人来华贸易的控制越来越严厉……对外国商人来华贸易的政策主要通过广东十三行加以控制和垄断。……从乾隆中开始,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定》《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发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清朝所实施的政策及其影响。
    (4)、综合分析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 4、立志学校九年级的某同学在学习世界近现代史的时候,收集到下列四幅图片。通过分析这些图片的内涵,可归纳出这些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C、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D、二战后世界的变化
  • 5、1944年6月5日夜间,盟军部队横渡英吉利海峡,出其不意地驶向法国北部诺曼底海岸,随后又出动大量飞机对海岸进行密集轰炸……6月6日6时30分,在猛烈的空袭和炮击的掩护下,盟军第一批海军陆战队开始登陆……7月24日盟军胜利完成了诺曼底“争夺滩头阵地之战”。这次战役(       )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6、19世纪50—70年代,英国经济发展到鼎盛时期,把其他国家远远抛在后面。下面的统计表说明了英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出现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

    (单位:亿马克)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50年

    145

    33.8

    15

    21

    12.8

    1870年

    374

    91.8

    45

    42

    33

    A、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C、英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D、英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 7、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在《神曲》中描写了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达·芬奇的著名画作《蒙娜丽莎》是为一位商人的妻子所画的肖像画,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富有生命力。米开朗琪罗的传世之作《大卫》,表达了人体的雄伟和意志的刚毅坚强。他们的作品所体现的共同思想核心是(       )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 8、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样性。亚洲文明大多起源于大河文明,而欧洲文明则起源于海洋文明。下列图片与欧洲文明起源地有关的是(       )
    A、 B、 C、 D、
  • 9、1997年7月1日零时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零时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在澳门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的回归(       )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B、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C、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 10、1950年10月,彭德怀司令员率领“最可爱的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他们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被称为(       )
    A、井冈山精神 B、长征精神 C、抗战精神 D、抗美援朝精神
  • 11、“(1931年9月18日)晚9时许,川岛命河本末守带领数名士兵,佯作检查铁路,南行至柳条湖附近,将骑兵用的小型黄色炸药安置在距北大营800米处的南满铁路上。10时20分,河本点燃了导火索。以爆炸声为信号,川岛立即指挥部队向北大营发起进攻。”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皖南事变
  • 12、生于江苏通州海门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被称为“状元实业家”。他是(       )
    A、张謇 B、荣德生 C、卢作孚 D、侯德榜
  • 13、“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秦末农民起义 B、明末农民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 14、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有很多优秀作品。其中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结合在一起,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昆曲代表作品是(       )
    A、《牡丹亭》 B、《长生殿》 C、《西游记》 D、《红楼梦》
  • 15、1661年,郑成功率领25000名将士,乘坐400艘战舰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南部……郑成功指挥军队,在海上击沉……战舰,在陆上迅速攻占重要渡口……1662年,郑成功打败西方殖民侵略者,收复台湾。郑成功打败的侵占台湾的西方殖民侵略者是(       )
    A、日本侵略者 B、荷兰侵略者 C、美国侵略者 D、法国侵略者
  • 16、“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我国古代与上述诗歌内容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17、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高度的是东晋的“书圣”。他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作行、楷、草书尤为精湛。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他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代表作品(如图所示)是(       )

    A、《兰亭集序》 B、《颜世家庙碑》 C、《九成宫醴泉铭》 D、《比丘道匠造像题记》
  • 18、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众多的思想家。其中有一位思想家看到了阶级冲突和人际关系失调的危害性。他认为,老百姓是社会中最值得重视的,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要使社会安定,必须得民心,缓解阶级冲突,统治者要与“百姓同乐”。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 19、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孕育了历经沧桑、自强不息的族群,更滋养了长盛不衰、兼容并蓄的中华文明。下列文物遗存或考古遗址复原图片中能反映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是(       )
    A、 B、 C、 D、
  • 20、见微知著,历史隐藏在细节之中,透过细节也能了解历史的样貌。九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细节中的历史”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体育中的历史】

    19世纪初,欧洲工业化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为了满足市民体育锻炼的场地需求,一些城市兴建了城市公园,促进了大众户外体育运动发展。19世纪中期,足球、网球等运动兴起并逐步形成了统一的运动规则。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商业体育俱乐部大量产生,主要通过出售门票获得商业利益。很多观众乘电车和火车到现场观赛。比赛消息还能通过电波和报纸传到各地,吸引大众参与体育活动。

    一一摘编自托尼·柯林斯《体育简史》

    材料二【音乐中的历史】

    1939年初,在民族危难时刻,一曲慷慨激昂的《保卫黄河》在延安奏响。它以短促悦动的曲调、铿锵有力的节奏,全面展示出抗日军民英勇战斗的壮丽场景。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一一摘自乐海《最爱唱的经典红歌》

    材料三【建筑中的历史】

    巴士底狱:原是军事堡垒,14世纪末成为囚禁政治犯的监狱,是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象征。

    冬宫:1917年11月,起义者包围了冬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

    伦敦水晶宫:是1851年修建的万国博览会的场馆,一个以钢铁为骨架、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建筑,是十九世纪的英国建筑奇观之一。

    埃菲尔铁塔:是法国为举办世界博览会和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而修建,是当时世界最高建筑,建成时塔上有电灯2万盏,为巴黎增添了独特的夜景。

    第聂伯河水电站: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修建的水电站。

    田纳西河水利工程:罗斯福新政时期投资建设,是推行“以工代赈”的典型事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欧洲体育运动发展的表现,分析其发展的历史条件。
    (2)、同学们对合唱《保卫黄河》的形式产生了分歧,有同学建议采用齐唱方式,有同学建议采用轮唱(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按不同的先后顺序演唱同一个旋律。形成此起彼伏之感)方式。你认为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才能表达中国人民抗日的坚定决心?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请从材料三的六个建筑反映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中,选择两个相互关联的现象或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上一页 66 67 68 69 7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