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下图空白方框处应填( )
A、斯巴达克起义 B、波斯帝国扩张 C、伯里克利改革 D、日耳曼人入侵 -
2、归纳主题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根据“雅利安人、孔雀王朝、种姓制度、创立佛教”这些信息提炼出一个最合适的学习主题是( )A、古代孟斐斯 B、古代爱琴文明 C、古代底比斯 D、古代印度文明
-
3、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在不断的强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命,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材料二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 汉武帝即位初期,一些诸侯王封地广大,连城数十,势力强大。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于是,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1)、据材料一分析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2)、写出材料二中图片呈现的秦朝政治制度的名称。除制度创新外,为了巩固统一,秦朝还有哪些创新措施?(至少两条)(3)、材料三中汉武帝认为当时中央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产生的影响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 -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这是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夏朝时可能有了历法。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已经开始出现干支纪日。夏商周时期,人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和治疗技术。相传,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材料二

材料三 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有金杖、青铜树、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像等,造型奇特,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三星堆进址还出土了中原夏商王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容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我国在哪些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土于安阳殷墟的“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之一”的文物名称,请说出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被称作什么。商周时期,青铜器是重要的礼器,请指出周王朝严格限定礼器使用规格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认识”。 -
5、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纷纷表达了各自的政治主张。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材料三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并说出各自的政治主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诸子百家中哪些思想主张对我们现代生活和文明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列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
6、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材料二 下图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杰作。

材料三
历史资料
良渚古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空间结构可分为三重:第一重为古城的核心区,主要为宫殿区及王陵、贵族居住区及贵族墓葬区、中央官署区及仓储区等;第二重主要为手工业区和平民居住区;第三重为外城。
陶寺中期城址面积有300万平方米以上,这是中国龙山时期最大的城址之一;城内有宫城、观象台、普通居民区、仓储遗址、手工业作坊、墓地和道路等多种遗存。
材料四 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
——摘编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1)、材料一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处。(填写图中字母即可)(2)、结合材料二完成下表。图1遗址
图2遗址
主要种植作物
①
②
造成图3和图4房屋差异的主要原因
③
(3)、根据上面历史资料,概括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所具有的共同特点。(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怎样的特征? -
7、以下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部分目录,这一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第9课 秦统一中国……………………………………52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58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63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67
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过渡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8、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与易、长和短、前和后等,且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他是( )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
-
9、根据下图中的信息可知,当时中国推行的地方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制 D、禅让制 -
10、在探究“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活动中搜集到下面材料。该材料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根本前提是( )
A、南稻北粟格局 B、定居村落的出现 C、石器工具进步 D、原始农业产生 -
11、“时空观念”是初中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面时间轴表明( )
A、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 B、我国有一万年的文化史 C、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D、我国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开始形成 -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
——《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
——《中国历史》
材料三 由今以后,到处可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帜。到处所闻的,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1918年
(1)、材料一认为,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何时?从1914年到1919年,其人数有何新变化?(2)、材料二中陈独秀发起的这场运动被称为什么?并说出其阵地?(3)、为救治中国的一切黑暗,该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运动后期思想宣传有什么变化? -
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曲折而漫长,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创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点燃了火种、照亮了前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的改良运动,是一部分接近皇帝的高级知识分子(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制度变革上的一次尝试。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同盟会誓词……秘密地流传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所提出的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理想从此深入人心。
——摘编自胡绳武、金冲及《辛亥革命史稿》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三个: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封建礼教;文学革命。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1)、材料一中“1898年的改良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在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2)、依据材料二,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理想是什么?孙中山将同盟会十六字纲领进一步阐释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该思想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说出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分析这场思想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 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
材料三 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3)、材料三中这一条款的主要影响是什么?(4)、面对列强侵略,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侵略斗争,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的阵营……
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织、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材料一中“新的社会力量”指的是什么?(2)、从材料二可知,五四运动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3)、请指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从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是往下沉沦的历史(沉沦是指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沉沦的谷底,是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开始的,一直到1920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社会呈现出向上的发展趋势。
——中国史学会原会长张海鸥
(1)、材料一中图A、图B所示分别为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从图A到图B所示通商口岸位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任意一点即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是如何理解“《辛丑条约》的签订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开始”这一历史结论的?(任意两点即可)(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任意一点即可) -
17、1899年,向俄、德、意等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英国
-
18、根据下面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主题( )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戊戌变法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D、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的变化 -
19、“1900年,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该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五四运动
-
20、下列选项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的是( )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轮船招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