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
津滨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究式学习,邀你加入,一起完成任务。
【回顾历史事件】
序号
时间
史实
①
1649年
▲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②
1775年
英军在▲与当地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③
1792年
法国废除君主制,成立▲
④
1848年
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文献)正式出版
⑤
1871年
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起义,建立了▲
(1)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内“▲”处依次补充完整。【归纳历史主题】
(2)选取以上表格中相互有关联的史实(只写序号),并根据其史实内容拟定主题。参照以下示例写出两组。(要求:拟定主题不重复。)[示例]选取史实:⑥⑦⑧,拟定主题:××××××
【梳理历史脉络】
(3)通过探究学习,同学们发现应将“第一次工业革命”补充进上表中,使其内容体系更为完备清晰。请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上表中的史实有何关联。(请先写出你认为有关联的史实序号,再谈关联。写出一项即可) -
2、某班级的书法兴趣小组找到了右面这幅书法作品的图片,对其真迹解读最准确的是( )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A、该作品创作于北魏时期 B、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C、被称为“天下第一楷书” D、是“书圣”王献之的作品 -
3、小历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制作了一张地图,下方空白处应填上的信息是( )
A、三国鼎立形势 B、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分布 C、魏晋南北朝形势 D、五代十国形势 -
4、西汉时期,西域歌舞、乐曲等传入并流行于中原,为中原文化增添了新鲜色彩。这主要得益于( )A、华夏认同的出现 B、中央集权的建立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少数民族的内迁
-
5、由朝廷下令以标准文字——小篆为范本供国人学习临摹。这种情况出现于( )A、东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
6、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仁政”说,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上述主张体现了( )A、和而不同 B、民本思想 C、崇德尚贤 D、天人合一
-
7、何尊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内底所铸铭文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何尊是研究西周政治的( )A、图像史料 B、文献史料 C、实物史料 D、口述史料
-
8、某遗址先后发掘出大量陶器、磨制石器、骨器、烧火堆、灰坑等,研究还发现了水稻栽培痕迹。由以上信息可知,该遗址处于(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夏商周时期 D、封建社会早期
-
9、1987年,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该遗址能够告诉我们( )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会制作彩陶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
-
10、第一次工业革命催生了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它是( )A、公司制 B、手工工场 C、工厂制 D、手工作坊
-
1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九年级小明在学习法国大革命时制作了如下年代尺,请你帮他完成
A、召开三级会议 B、通过《人权宣言) C、发动雾月政变 D、颁布《拿破仑法典》 -
12、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逐步确立起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具有的典型特征是( )A、王权至高无上 B、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三权分立” C、首相对皇帝负责 D、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
13、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将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传入欧洲的是( )A、阿拉伯人 B、罗马人 C、波斯人 D、班图人
-
14、中古时期西欧封建社会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是( )A、村社 B、庄园 C、乡镇 D、社区
-
15、某同学在上历史课时做了如下笔记。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B、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C、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D、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
16、在古代埃及,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最重要权力的是( )A、刹帝利 B、苏丹 C、哈里发 D、法老
-
17、冯子材率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事迹发生在哪场战争期间(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8、国家治理能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变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北击匈奴及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左右。秦朝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一人犯法,亲属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的刑罚极其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还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死刑。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汉书·景帝纪》
(1)、据材料一,分析秦朝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图1、图2中任选其一,说明其历史价值。(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文景时期的社会面貌,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秦亡汉兴给你的启示。 -
19、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核心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禹崩,虽授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材料二: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周王室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周朝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据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秦朝创立了______。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国家一切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三公之下,设置分别掌管财政、宫廷等事务的官员,称为“九卿”。在地方上,全面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下设县。郡和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据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指出材料一中“启遂即天子之位”反映的天子传位制度发生的变化(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原则及产生的积极作用。(3)、将材料三中的______补充完整,指出其包含的基本内容,结合所学说明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
20、七年级(1)班的同学通过线上进行了“走进历史博物馆·追寻华夏文明足迹”的项目化主题学习活动。下面是他们准备展出的项目成果,请你帮助完成。
展板一【介绍历史文物—溯源远古石器文明】
卡片一

藏馆地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名称:烧骨
生活推断:北京人会使用火烧烤食物。
卡片二

藏馆地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名称:砍砸器
生活推断:____________
【任务一】一组同学制作了文物介绍卡片。请你仿照卡片一示例,完成卡片二的制作,并简述化石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的作用。
展板二【描述历史场景—探寻原始农耕文明】

【任务二】二组同学在陕西仰韶文化博物馆见到了如上展品,请选择至少4个展品合理描述半坡人的生活场景。
展板三【进行历史解释—实证华夏文明五千年】

藏品简介:礼器,象征着军事和宗教权力。最早始于崧泽文化的石钺,至良渚文化时期,玉钺与玉琮、玉璧一起构成了用玉制度的核心,是显贵者阶层特定身份地位的玉质指示物。良渚文化玉钺一般有长方梯形玉钺和扁方梯形玉钺两种类型,其最高形式一般由钺身、冠饰、端饰三部分组成。
藏品名称:双孔玉钺
【任务三】三组同学展现了良渚博物院藏品玉钺及其简介,请据此指出它的功能,并说明其历史价值。
【任务四】通过这次项目化主题学习活动,谈谈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