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 )A、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B、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C、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D、祖国统一、科技发达、社会和谐
-
2、 下列结构图反映的是( )A、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B、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C、城乡改革不断深入 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英模人物。他们体现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廉洁奉公、执政为民 C、敢为人先、改革创新 D、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
4、下表是1952年、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结构的比重变化情况(总比重:100%),该数据变化主要得益于( )
时间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4%
趋于零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开展 C、大跃进运动开展 D、国有企业的改革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于1954年3月交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通过,然后在北京和全国各大城市组织各方面代表人物8000多人进行两个多月的讨论。根据讨论意见修改而成宪法草案,于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又两个多月时间,约有1.5亿人参加讨论。这表明这部宪法( )A、是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B、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 C、是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宪法 D、是中国人们英勇斗争的成果
-
6、下面是小明同学做的部分笔记内容,请为笔记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C、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 D、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
7、近现代中国外交经历了从主权被侵犯到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历史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1年和2021年都是辛丑年,但中国已不是原来的中国!2021年3月18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安克雷奇登场。中方在高层战略对话中正告美国:“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与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摘编自《光明网》
材料二
图1《乔的笑》(1971年)
图2《历史性的握手》(1972年)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1)、材料一中指出2021年”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你认为中方底气十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材料二中图1是哪项外交成就让乔冠华开怀大笑?图2指中美两国外交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表明两国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3)、据材料三概括解决21世纪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并结合所学,指出当今中国建立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睦相处,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是什么?为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建议是什么?他提出的统一”适当方式”后来发展为什么方针?说出这一方针首次成功运用的事例。(3)、材料三中实现”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和前提是什么?目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什么? -
9、农村社会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使农村社会初步建立起了以国家力量为主导的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借由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起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就此实现了对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狄煜《基于SM的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变迁影响因素研究》
材料二农业生产承包制的实施,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最大难题,即吃饭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从而丰富了城乡农副产品供应。农村改革的成功,又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
——摘编自萧冬连《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材料三我国贫困人口80%集中在广大农村,对此,我国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开发道路。扶贫伊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构建等为农村地区减缓贫困奠定了基础,使得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所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摘编自孙咏梅《中国脱贫攻坚成就与反贫困展望》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地改革运动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农业生产承包制”的主要形式,归纳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两种土地改革他们所起到的效果有何共同之处?(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采取的脱贫措施。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一谈,建国以来几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10、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中共中央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是为了尽快改变旧中国重工业严重落后的状况。旧中国经济结构畸形,1949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以上,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重工业门类残缺不全,多数是采矿业或生产初级原料的工厂,除了一些从事修理和装配的工厂外,没有自己独立的机器制造业。这种畸形状态,严重制约和妨碍着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对抗,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这种严峻的国际环境,迫切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和作为军事工业基础的重工业。对此,周恩来曾作出具体说明:“有了重工业以后,才能使国防现代化。经过抗美援朝战争,我们的国防力量强大起来了。可是,我们还不能制造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门高级的炮。在运输上,我们自己还不能制造一辆汽车。”
——以上均摘自叶扬兵《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从材料一、材料二中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
11、《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合后,各地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这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全面深化改革
-
12、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C、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D、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
13、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实行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14、在焦裕禄、雷锋身上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A、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改革创新、誓死力争 D、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
15、下图是1956年发表的一幅名为《庆贺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的宣传画。画中穿西装、打领带的资本家与穿中山装、胸前别钢笔的干部正在握手。与此相关的史实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B、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私营企业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17、《彭德怀自述》写道:“美国占领朝鲜与我隔江相望,威胁我东北,又控制我合湾,威胁我上海、华东。它要发动侵华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材料描述的是我国抗美援朝战争的( )A、原因 B、影响 C、结果 D、意义
-
18、以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这一决定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A、中共一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中共七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9、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热结果。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 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和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内,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三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据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1)、阅读材料一,据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唐太宗因此“赢得了他们的爱戴”被尊奉为?(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举出北宋时期“阶段性的和好”的事例一例。结合所学知识,请一分为二的评价该事例。(3)、根据材料三,运用新疆地方史的史实,从设置机构的角度举一例说明清朝时期“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结合所学,清朝时在新疆地区的哪一历史事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4)、综上所述,你对当今处理民族关系和治理国家有什么建设性意见? -
20、中国古代史上,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规模不断扩大,对外关系在明消时期发生重大转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当海外商船进入中国海域后,市船司要派员“阅实其货”……经过查验后就算入关了,征收关税必不可少,当时称为“抽解”,最早没有这项规定,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开始施行,税率为“二分”,即20%,采取实物收税的办法。……宋太宗后期抽解二分的制度作了调整,改为“十先征其一”,宋神宗时一度改为“十五取一”。
——选自朱彧《萍洲可谈》卷二
材料三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27000多名官兵·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选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四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于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中国沿着自然经济道路缓慢前行。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些化道路上狂奔,直至爆发押片战争,中国被迫卷入世界。
——摘编自《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图一人物为哪两国文化交碗作出了卓越的贡默?图二人物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而记录成的书籍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指出宋朝市舶司的管理职能。除设霞机构外,宋朝的哪一科技发明也推动丁海外贸易的发展?(3)、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4)、根据材料四井结合所学回答:清朝为*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由朝廷特许的哪一机构统一经营对外贸易?清朝实行的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消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