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他参与组织领导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钱学森 D、邓稼先
-
2、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950年10月上旬召开了多次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曾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这里提到的“积极政策”是指( )A、百团大战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上山下乡
-
3、1905年京师大学堂增设政法、文学、格致、工科四科,到1910年已设有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可知京师大学堂的设立( )A、有助于新式教育的发展 B、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促进我国大众教育普及 D、完全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
4、开国上将杨至成将军曾在诗中写道:“朱毛会师湘赣边,春花烂漫井冈前。”该诗句描述的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古田会议 D、吴起镇会师
-
5、以下时间轴呈现了1917——1920年部分史事,据此可推断( )A、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 D、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
6、明清时期,商人大都倾向于将积蓄投资土地,或供后代参与科举,以便步入仕途。可见明清时期( )A、小农经济已经濒临崩溃 B、传统观念阻碍商业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取消 D、资本主义正在蓬勃发展
-
7、“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下列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材料中描述的习俗密切相关的是( )A、中秋节 B、清明节 C、春节 D、元宵节
-
8、唐朝专门设置“宾贡进士”,为高句丽、百济、新罗等政权的贵族子弟提供考取科举的门路。至唐朝末年,新罗一共有58人登科。由此可见唐代( )A、政治体系的高度开放 B、民族关系的和睦融洽 C、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D、文学艺术的多姿多彩
-
9、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采取“水旱兼济”的农耕策略……积极兴修水利工程,江南农业取得很大进步。可见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A、政府重视农业 B、自然环境优越 C、人民辛勤劳动 D、北方人口南迁
-
10、“秦朝统一之前,列国马车车轨不一,道路宽窄有别,交通极为不便。”材料描述的是秦朝实行“车同轨”的( )A、条件 B、过程 C、影响 D、背景
-
11、南宁顶蛳山遗址出土的古人类遗骸及动物化石证明,在距今约一万年前,壮族先民已开始在邕江河畔定居。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神话传说 B、考古发掘 C、文献典籍 D、想象推理
-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画家应该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达•芬奇在论述绘画的宗旨时强调指出。他在绘画中着眼于生活,努力创作真实而生动的艺术形象。一次,他作为助手和老师合作一幅画卷,老师由于跳不出宗教神学观念的束缚,所绘作的部分枯燥无味,毫无生气;而达•芬奇所绘的一个天使,神态自然,栩栩如生,两者成鲜明对比,老师看后自叹不如。
材料二 它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蒙昧的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有力的批判了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材料三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达·芬奇的绘画体现了什么“时代精神”?在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同样有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请说出其名称。(2)、根据以上材料,完成历史小论文,请自拟论点作为标题,通过两件以上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论点清晰、论证合理、语言通畅。 -
13、
建构时序性的历史知识体系是学好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是美俄两国历史发展示意图,看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各自危机各自解】
(1)A年,美国与俄国是如何解决本国危机的?【一进一出一战终】
材料 B年因两个事件——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而被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因为革命,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总统威尔逊宣称美国参战是为了结束战争、结束痛苦和灾难,他提出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引发了一场和平期望与民主愿望的骚动,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威尔逊当作“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导致俄国退出一战的革命是什么性质的革命?美国宣称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了结束欧洲的痛苦和灾难,你认为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杰出领袖谋发展】
C阶段,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美国正在与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做斗争。
(3)根据所学知识写出美国应对这场大危机所涌现的领导人是谁,并说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14、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材料一 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
材料二 英、美、中三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英国
1.9
9.5
19.9
18.5
美国
—
2.4
7.2
23.6
中国
32.8
29.8
19.7
6.2
(1)、材料一中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有什么特点?(2)、你能从材料二中提取到哪些信息?(3)、列举两例中国古代农业不断进步过程中所发明出的铁制农具。(4)、基于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看法。 -
15、阅读大事年表,回答下列问题。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
1840年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世界工厂”),称雄世界两个世纪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
1919年巴黎和会
1919年五四运动
1939年德军闪击波兰
1945年雅尔塔会议
回答:
(1)、指出年表中使各大洲从彼此隔绝走向紧密联系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指出中国古代推动丝绸之路的“凿空”历史事件名称。(2)、根据年表指出这场大战对中国的影响。(3)、根据年表简述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4)、根据年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世界格局演变的规律性认识。 -
16、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下列哪一项国际关系格局密切相关?( )A、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C、两极格局的对抗 D、欧洲列强之间的同盟体系和军备竞赛
-
17、关于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比较,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两者都受到了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但法国大革命更注重社会平等 B、两者都以建立君主立宪制为最终目标 C、美国独立战争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封建制度,而法国大革命是为了争取殖民地独立 D、两者都未对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
18、面对空前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以工代赈”获得了一举多得之利。“多得之利”应该包括( )A、稳定了农产品的市场秩序 B、协调了劳资关系 C、为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 D、开创了福利国家先河
-
19、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民洛夫斯基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他们种的粮食交完税后还有很多剩余,可以拿到集市上卖,再买些日用品,儿子在德国人承租的工厂做工,有一份还不错的工资。上述材料表明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A、交纳粮食税 B、实行计划经济 C、生产资料私有化 D、发展商品经济
-
20、下表内容可以用来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
英国
保住世界霸主的地位,夺取更多的殖民地
法国
雪耻普法战争的失败,恢复昔日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德国
企图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A、进程 B、结果 C、性质 D、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