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五十六个民族儿女携手缔造的团结奋进共同体。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是华夏子孙世代传承的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请结合以下历史文献与实证材料,深入探究这一永恒命题。
    (1)、材料一  中国民族自治区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⑤是    ▲    自治区。回答该自治区解放的意义。

    (2)、材料二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中葡澳门交接仪式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1997年6月30日晚的天安门广场,人如海,歌如潮。“10、9、8……”伴随着迎回归倒计时牌上的红色数码的闪动,人们有节奏地齐声高呼起来。1997年7月1日0时,香港在被英国殖民统治了一个半世纪后,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写出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

    (3)、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商定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摘自《中美建交公报》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是怎样的? 

    (4)、材料四  两岸同胞期盼的时刻终于来临:2015年11月7日下午3时,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双手紧握。……在会面中再次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台湾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

    ——摘编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11月8日

    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回答,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什么?我国实现国家统一具备了哪些有利的条件? 

    (5)、材料五  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我再到濠江之畔,新发展新变化令人欣喜。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两岸同胞一家亲,谁也无法割断我们的血脉亲情,谁也不能阻挡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

    ——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你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向广大台湾青少年阐述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理解。

  • 2、八年级(1)班的同学以“发现课本外的历史真相”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
    (1)、任务一:第一组同学围绕“史料的分类与辨析”搜集到如下不同类型的史料。

    ①1949年12月21日,南宁各界庆祝解放游行照片;②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张云逸为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的通知书;③1953年12月16日《广西日报》;④1960年周恩来审批后的清狮潭水库设计方案;⑤桂林清狮谭水库;⑥1964年通车的邕江大桥;⑦纪录片《这百年,广西怎样走来》;⑧吴长生著:《凝固的浮云:一个共和国同龄人的四十年人生回忆》

    种类

    含义

    对应史料(填序号,多写、少写、错写不得分)

    文献材料

    文字产生之后,人们利用文字和书籍,将自己的活动记录下来。如文书档案、传记、报刊等。

    实物材料

    又称文物,主要指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口述材料

    指人们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如传说、史诗、回忆录等。

    现代音像史料

    主要音像史料包括能反映不同历史内容的录音、录像及纪实性影视作品等

    根据表格中对不同史料的界定,为列出的史料找到对应的类型。

    (2)、任务二:第二组同学聚焦“小钱币•大历史”这一主题,搜集整理了下面的钱币资料。

    从上述货币中任选一例,仿照下面示例,提取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注意:不能照抄示例)

    示例:选择:第三套人民币1元

    政策:第二个五年计划

    开始实行时间:1958年

    说明: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8年我国进行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一台国产拖拉机顺利诞生,推动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3)、任务三:第三组同学探究“书信•情怀”这一主题,搜集整理了下面书信。

    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摘编自A的日记

    四个多月来,情况基本熟悉了,这次又调去兰考,我有点顾虑有点害怕,到那里人地两生,水平又低,又没做过主要领导工作,担心搞不好……但地委说那里需要,组织已经决定,那就坚决服从,有困难和大家共同克服,不懂的向原有同志好好学习。

    ——摘编自B写给赵祥庆的一封信(1962年)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B的历史人物。简述上面两位时代楷模身上折射出的时代精神。

  • 3、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5年春节假期最新数据: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全国出游人次和总花费再创新高!我国旅游业爆火的根本原因是(   )
    A、生活理念的转变 B、国民经济的发展 C、休闲时间的增多 D、交通设施的改善
  • 4、“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联合国中的诸多亚洲问题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联合国只有在中国的参与下,才能顺利地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目的。”据此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   )
    A、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B、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地位 C、改变了美苏冷战两极格局 D、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5、 十八大以来,中国先后举办了北京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大型主场外交。这反映了(   )
    A、中国为共同发展贡献智慧 B、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C、人类命运共同体成功构建 D、中国积极反对霸权主义
  • 6、 2025年2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时说,“中国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每一个国家的声音都应得到倾听”。下列能体现此理念的是(   )
    A、“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7、 下列图文材料反映的是我国(   )

    A、新时代多边外交事业的发展 B、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 C、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的增强 D、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8、 2022年,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新征程上持续深化党的作风建设的时代号令。这体现中国共产党(   )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9、下列年代尺所示会议的主要内容呈现了(   )

    A、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 C、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成就 D、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 10、1992年邓小平阐发的一系列全新的思想,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驱散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它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下列选项能够佐证材料观点是(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的手段” D、“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 11、 进入21世纪,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事件是(   )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中美建交促成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
  • 12、 1986年,江苏南京工程机械厂向厂内职工发行面额100元的个人定期股票。该股票发行的背景是(   )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B、小岗村分田包干到户 C、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 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13、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时间轴就是依据时间顺序把多个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的一种表现形

    式,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把历史知识时序化、系统化。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 14、 河北遵化县西四十里铺村有154户是遵化有名的穷村。1952年前国家每年给这个村发放救济粮和寒衣。1955年实现了全村合作化后,集体打井3眼、改良土地400亩。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余粮2728万公斤。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
    A、三大改造的开展 B、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 15、 这场鏖战耗时2年零9个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将血性和信仰发挥到极致,硬生生将“武装到牙齿”的联军从家门口赶回了三八线,最终双方停战,创造了“世界上唯一用步兵围歼机器化部队”的战争奇迹。这里的“战争”指(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 16、在历史的长河中,科技的光芒始终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深刻重塑着经济、社会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观察下面四幅图的内容,从中任选一幅,将其归类到上面相应的板块并说明归类的理由。

    (2)、综合以上内容,围绕“科技发展与国家进步”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7、新中国外交从打破封锁孤立到引领变革,以破局之智应对外交困局,以谋事之姿重塑全球格局,开创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破局——在孤立中立根本】

    材料一

    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表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

    10

    9

    1

    0

    0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整理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舞 台上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顾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根据材料一的表格数据,指出新中国外交面临的问题,并列举一个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的“中国声音”。 

    (2)、【变局--于博弃中开新路】

    材料二

    建交国家(个)我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图(累计)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摘编自《筑梦中国》解说词

    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中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最快的时间段.(只填序号)结合所 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3)、【格局—凭远见铸新格局】

    材料三党把握新时代外交工作大局,紧扣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进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经过持较努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愧,我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时代我国外交布局的特点,并归纳我国推行特色大国外交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发展的认识。
  • 18、某校八年级开展“乡村振兴的历史溯源与发展探究”项目式学习活动,有小组搜集到以下材 料,请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1)、材料一

    土地房产所有证

    你们积极加入生产合作社

    公社建立后,在生产和建设事业上,就由原来基本上是单一的农业生产发展到工、农、商、学、兵密切结合的进行多种生产的一个基本单位。

    ——《人民日报》(1958年)

    请将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进行分类:图像史料        ;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只填序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则史料分别反映的重要改革的共同点。

    (2)、材料二

    1980年5月,邓小平同志对农村政策改革发表了重要谈话,指出:“农村政策放宽后,一些适宜搞包 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 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 体经济。我看这样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摘编自《新中国农业发展70年》

    根据材料二,判断该纪念馆所在的省份,并指出邓小平对农村政策改革所持的态度及其理由。

    (3)、材料三2023年1—10月,广西全区共投入中央和自治区衔接资金109.01亿元用于产业发展,累计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7个、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农业产业强镇55个;整合中央、自治区财政资金9.7亿元重点支持1489个村实施集体经济项目,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33家、发展合作社6.26万家、家庭农场12.56万户;前三季度,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2%,高于全区农民平均增速。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为推动乡 村全面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自《广西乡村振兴新画卷》

    根据材料三,指出广西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改革积累的宝贵经验。
  • 19、下表是2012年和2021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相关统计数据。这些数据的变化表明(   )

    项目

    2012年

    2021年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7107元

    30307 元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

    22.8平方米

    41.0平方米

    国内旅游人次

    29.6亿次

    32.46 亿人次

    A、三大改造全面完成 B、互联网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 C、改革开放成就显著 D、我国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
  • 20、 2024年9月29日,海军玉林舰首次靠泊与其“城舰同名”的广西玉林海港码头。“城舰同名”的传统可追溯至新中国成立后,以城市命名军舰成为彰显军民鱼水情、铭记城市贡献的重要方式。据此可知,“城舰同名”的传统(   )
    A、强化了国防建设与地方发展联系 B、标志着我国海军已实现现代化 C、说明了我国军队改革已全面完成 D、规范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