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处应该填的是(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马克思主义 D、人文主义
-
2、三角贸易是欧洲殖民国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之一。如图是英国在大西洋进行的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②处船上运输的应该是( )A、廉价商品和枪支弹药 B、黄金白银 C、生产原料 D、黑人奴隶
-
3、识读历史地图,将历史事件等置于特定的时间和具体的空间中,是“时空观念”素养的要求。下图哥伦布航行的航线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4、根据信息,归纳主题:( )
主题:
14世纪中叶,一些富裕的农民建立租地农场
手工业:形成集中的手工工场
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富裕农民等成为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分化,出现早期的资产阶级
A、日本大化改新 B、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大学的兴起 D、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
5、如下资料卡解释的是( )
①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
②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③具有司法权,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A、封君封臣制 B、西欧庄园 C、城市自治 D、大学兴起 -
6、某校九年级历史课上,提到了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据此可知,他们学习的大单元主题是(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亚洲封建制度 C、亚非文明成果 D、西欧哲学成就
-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7世纪中期,日本国内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等,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8、
中世纪的西欧社会被称为“黎明前的黑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了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了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古西欧城市的地位,并概括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材料二 对中世纪的人们来说,真正的学问在神学、法学或医学,尤其是神学。由于教会掌握了教育大权,对学校的课程设置进行严密监管。中世纪大学虽是为培养职业人员的专业教育而生,但还是有其共同课程基础的。从其开设的课程及其变化来看,大学已突破了神学的藩篱,除传统“七艺”外,也为社会提供法学、医学等专门知识教育。15世纪后,更增加了科学研究功能,如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哈维发现血液循环(1628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1680年)等就是明证。
——宋文红《欧洲中世纪大学:历史描述与分析》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西欧学校教育的特点。材料三 中国封建城市:中国统治者王权强大,他们不仅控制亿万臣民生杀予夺的大权,同样也控制着城市的命运。城市作为各级政治中心,官府代表国家实行绝对统治。
西欧封建城市:西欧封建城市的自治权是其封建时代的一大特色,中世纪的城市拥有很多的自由,以手工业与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最快。
(3)对比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古时期东西方城市发展的不同点。材料四 中世纪西欧商业城市的兴起,一举改变了城市的传统角色,城市开始由依附于乡村转变为支配乡村,开始由依附于国家权力转变为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进而支配国家权力。进入近代以后,城市的产业——商业和手工业逐渐成为西方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城市的主人——商人和手工业者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统治阶级的主体,城市的文化——商业文化逐渐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文化。所以说,近代的西方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世纪的城市文明。
——摘编自雷恒军《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人自治研究》
(4)根据材料四,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说明“近代的西方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世纪的城市文明”的合理性。 -
9、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从古到今,日本125代天皇共使用了247个年号,每个年号一般由两个汉字组成,并且大都取自中国古典书籍。如年号“政和”选自《礼记》,年号“明治”选自《周易》,年号“昭和”选自《尚书》……材料反映了( )A、日本实行大化改革,成为唐的附属国 B、日本一味模仿唐朝制度进行改革 C、中华文化对日本产生深远影响 D、日本完全依赖于中国
-
10、在城市建设上,奈良城仿效唐都长安,分设东西两市,进行商贸活动;在经济方面,以唐朝的货币“开元通宝”为形制,铸造了日本国钱币“和同开珎”等。由此可知( )A、日本实行以法治国 B、日本革新“以唐为师” C、日本建中央集权制 D、日本全面学习中国
-
11、某节历史课后,同学们对所学内容展开评论。甲同学说:“这部法典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乙同学说:“这部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部法典编纂于( )A、5世纪的法兰克王国 B、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C、7世纪的日本 D、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
-
12、教皇于公元800年在罗马为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查理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因此被称为“查理曼帝国”。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 )A、建立了强大的军事武装 B、促成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C、王权与教权实现了结合 D、推动了权利与义务关系平衡
-
13、“法者,治之端也”。下列关于法律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B、《罗马民法大全》——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C、《权利法案》——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D、《十二铜表法》——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
14、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同时,其多民族文明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由其编织的商贸网络使东西方贸易的交往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时期。这反映了( )A、罗马帝国的扩张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B、罗马帝国版图横跨亚、非、欧三洲 C、罗马帝国靠武力征服了世界 D、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了社会危机
-
15、如下表是公元前431年雅典人口统计表。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至多不超过( )
全部人口
自由民
外邦人
奴隶
40万(含妇女、儿童)
16.8万(成年男性公民4.5万)
3.2万
20万
A、4.5万 B、7.7万 C、20万 D、16.8万 -
16、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这里的“两河”是指( )
①恒河 ②印度河 ③幼发拉底河 ④底格里斯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7、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而杰出的历史人物在关键时刻做出的决策往往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某校九年级(2)班学生开展以“人物·发展”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加入他们,一起完成任务。
【任务一航海家】
以下是不同的人对哥伦布的不同看法:
印第安人:他是恶魔。他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
欧洲人:他是功臣。他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
第一组同学根据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整理以下内容:
【任务二思想家】
第二组同学搜集了两位思想家的言论,整理如下:
伏尔泰
马克思
在你睡觉时,你能获得保证,第二天醒来时,你的财产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这是很大、很幸福、超乎许多国家的权利。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的生存条件当作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于社会了。
【任务三政治家】
第三组同学对东西方政治家的治国措施进行了搜集和整理。
伯里克利改革
________________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伯里克利规定大部分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孝德天皇大化改新
以________________律令制度为蓝本,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行公地公民制;确定中央、地官的行政区划和组织,中央分京师和畿内,地方分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
【任务四创新家】
(1)、根据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A麦哲伦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
B四位航海家都是在欧洲王室支持下进行的,都从欧洲出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对哥伦布的评价如此矛盾?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3)、根据材料概括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指出其思想得到充分体现的法律文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的言论出自哪一部文献及该文献有何重要意义?(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横线处补充完整;根据材料,归纳伯里克利的改革措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德天皇的改革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5)、综合上述任务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法典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某法典规定:主人非依法不得毫无理由地杀害自己的奴隶,主人应善待自己的奴隶。‘一切人都是自由的’,不自由的奴隶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为的,‘赞成释奴的善举’,取消被释自由人的等级差别,一律给予完全的自由和公民资格。”
——分别摘编自齐涛编《世界通史教程》和孙义学《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
材料二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
材料三 《拿破仑法典》以立法技巧新颖,编排合理,逻辑严谨,概念清晰,语言简明而著称。法典颁布后,不仅适用于法国本土,而且在被征服的德国西部和西南部、意大利、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家大力推行,并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民事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拿破仑法典》成为世界各地编撰新法典时的基础法典。
——摘编自肖仪《<拿破仑法典>的阶级实质》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两部法典中的奴隶地位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某法典”分别选自哪两部法典?(2)、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二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二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二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不涉及”。A.《独立宣言》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B.政府的正当权力是"造物主"赋予的,被统治者应无条件服从政府。
C.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不可被转让。
(3)、根据材料二,归纳《独立宣言》体现了人民的哪些诉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建立的政府“新”在何处?(4)、根据材料三,概括《拿破仑法典》成为基础法典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与法国大革命有何联系?(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
19、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与上述阐释不符合的是( )A、亚洲文明——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B、欧洲文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C、文明冲撞——区域文明冲突——罗马灭掉迦太基 D、三大宗教——佛教——种姓制度
-
20、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工人的生活和劳动状况,参加工人集会和斗争,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推动了法国巴黎公社建立 B、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 C、指导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 D、是唯一且科学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