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太平天国面对的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是指( )A、统治阶级的镇压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起义军内讧导致力量削弱
-
2、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材料反映了沙俄侵略中国的主要权利是( )A、勒索大量赔款 B、窃取军事情报 C、开设通商口岸 D、割占大片领土
-
3、工业革命造成了新的阶级对立,推动了思想的批判与创新,对人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阅读下列史事年表,按要求回答问题。
1820年,英国总就业人口的63%已集中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反映出工业革命的发展
1825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但无产阶级却依然无权
1835年,英国棉纺厂工人的日劳动时间长达16小时,工资十分微薄,童工更占到52%
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兴起,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新阶段
1847年,欧洲多国工人参加的国际性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在伦敦正式出版
1864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871年,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造成了哪两大对立阶级?(2)、依据“纲领”出版后的相关史事和所学知识,论述“纲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依法治国”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国家
法律文献
文献地位(作用)
古巴比伦王国
①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②
《十二铜表法》
欧洲法学的渊源
英国
《权利法案》
③
法国
④
近代欧洲各国立法的蓝本
材料二:1787年5月,各州代表齐聚费城召开制宪会议。会议争论的问题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中央与州权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二类是中央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三类是……经过4个月的争论与妥协,制定并通过了宪法。该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次创举。
——摘编自张友伦等《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
材料三: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在合众国境内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都不得存在。……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修正案(1791—1920年)
(1)、请你在表格①②③④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宪法为什么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次创举”?(3)、根据材料三,概括1787年美国宪法的局限性。综合材料二、三,谈谈你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事件。 -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世界在发生巨变。在神学笼罩的黑暗中,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
材料二:15——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了飞跃。这些事件被统称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但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1)请你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在发生巨变”的原因是什么?“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指哪一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最早实现“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航海家是谁?为地理大发现提供技术支持的是中国的哪一发明?
(3)根据材料三归纳新航路的开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如何理解“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
(4)材料一中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二中的地理大发现有怎样的关系?
-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材料一
材料二 亚历山大东征将希腊文化传播到西亚、中亚和埃及地区,促进了希腊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流与联系,东征也给东方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材料三 习总书记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1)、把材料一提供的四幅图片分成两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2)、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出古代文明交流的两种主要方式,并分别举出这两种交往方式的历史事件。(3)、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化,面对不同文明,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
7、“这是人民的理论,是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这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这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题中的“理论”指的是A、空想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自由主义 D、理性主义
-
8、观察如图,导致两幅图片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厂数量的增加 B、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C、殖民扩张的刺激 D、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
9、1790年初的巴黎街头,很多时髦女性或以三色徽点缀自己的服饰,或用红蓝白三色作为衣饰的主色调。与这种时尚潮流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光荣革命 B、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拿破仑帝国成立
-
10、每年8月23日是“废除奴隶贸易国际纪念日”。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通过罪恶的“三角贸易”大发横财。下列表示罪恶的“三角贸易”的航程,顺序正确的是A、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B、非洲→欧洲→美洲→非洲 C、美洲→欧洲→非洲→美洲 D、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
11、依据所给内容进行分析,选择与第五单元内容适合的标题( )
第五单元_______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60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65
第15课探寻新航路.......................70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75
A、步入近代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
12、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均出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A、《希腊神话》 B、《圣经故事》 C、《荷马史诗》 D、《天方夜谭》
-
13、阅读如表,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欧某庄园法庭审判案件统计表
内容
数量
农奴之间的纠纷
100件
农奴与庄园主之间的纠纷
152件
农奴与爵士、教士之间的纠纷
5件
爵士、教士与庄园主之间的纠纷
8件
A、教士与庄园主的利益完全一致 B、在案件中,农奴之间的纠纷最多 C、庄园法庭起了处理庄园内部纠纷的作用 D、佃户利用庄园法庭维护自身利益 -
14、历史学家指出“近代的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都是从它脱胎出来的”。这句话里的“它”是指(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奥斯曼帝国
-
15、下图为某同学学习古代欧洲历史时梳理的时间轴,其中①处应填的内容是( )A、波斯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
16、最近印度宝莱坞大片比较火。下列场景出现在某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其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史实的是( )A、婆罗门率兵出征,开拓疆土 B、刹帝利开坛设法,祭祀天地 C、吠舍在自家农田中干活 D、首陀罗在法庭上审判犯罪嫌疑人
-
17、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 )A、古代埃及国土面积缩小 B、古代埃及王权的逐渐衰落 C、尼罗河水量变少 D、社会矛盾激化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①大禹治水动画片;②《史记》中记载的商汤灭夏故事;③二里头遗址博物馆中的兽面纹铜牌
(1)上述史料可信度最高的是哪个(写序号即可)?请说明理由。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时期,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变革,经济基础变动引起了上层建筑的变动。频繁的战争成为改革的直接推动力,而思想文化的繁荣又为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重大历史改革回眸》
(2)提炼材料二的核心观点,并用材料体现的任意3例史实对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0字左右)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和趋势,把人类社会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3)依据材料三,指出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分为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据。并谈谈你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政权建设推进的城市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演化的最主要形式……。我国大批城市产生之后处于封建王制急速加强时期,……因此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足决不允许任何一个城市或居民成为自由市民。
——李芝涵《古代城市的起源方式与类型特征》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演化的最主要形式。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古代城市产生之后处于怎样的“政治环境”下?
材料二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摘自[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2)13世纪以后,欧洲的城市产生了哪一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依据材料二,概括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变化图
(3)对材料三的表格进行解读。
材料四 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的确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
——摘编自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
(4)依据材料四,指出英国城市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并概括其危害。
材料五 百年中国看上海……上海是中国苦难史的亲历者 , 是中国革命史的驱动者,更是中国开放史的领航者。从千年古港到近代史中的远东第一大都市,再到如今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历程,是近现代中国浮沉嬗变的缩影。
——纪录片《大上海》
(5)用两例史实对材料五中划线部分的观点进行论证。
材料六 那些当前在宜居城市排行榜靠前位置的城市不是因为一直保护着环境从而成为宜居城市。事实是,很多今天的宜居城市(如伦敦、东京)在大约半个世纪之前也曾是污染特别严重的城市。改善环境最终还是要靠产业结构的调整,当制造业被逐渐转出,技术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活方式向绿色环保转变,城市环境就改善了。
——摘编自陆铭《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
(6)根据材料六,概括改善城市环境并成为宜居城市的方法(两点即可)。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我国今天的城市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
20、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下列与马克思主义对应的是( )A、法国大革命 B、光荣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巴黎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