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为平抑物价,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在汴京设立了“京师市易务”,后改称为“都市易司”,同时在重要城市和边境地区宋朝设了“市易务”。这些举措(    )
    A、阻碍了中外贸易往来 B、规范了商业经营活动 C、推动了城乡协调发展 D、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 2、有学者认为,宋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各族之间的冲突与战争,更表现在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
    A、契丹族建立辽政权 B、党项族建立西夏政权 C、回族的形成 D、蒙古族建立元朝
  • 3、七年级同学正在读“黄袍加身”“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与之相关的皇帝是(    )
    A、宋太祖 B、宋真宗 C、宋神宗 D、宋徽宗
  • 4、日本平城京仿照唐朝的长安城,呈棋盘状布局,宫殿、官署、市场等功能分区明确。新罗引入唐朝的茶种,并学习唐朝制茶工艺和茶文化,在国内推广饮茶之风。这说明(    )
    A、唐朝建筑技术先进 B、唐文化在亚洲的传播范围有限 C、中国文化影响广泛 D、日本和新罗缺乏文化创新能力
  • 5、根据右表可知,隋唐时期科技(    )

    A、吸收了外来文化 B、走在了世界前列 C、影响了周边国家 D、促进了农业发展
  • 6、唐代诗人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诗圣杜甫“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诗僧皎然“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以上诗句描绘了唐朝的(    )
    A、农业的进步 B、手工业成就 C、商业的繁荣 D、技能的改进
  • 7、右图反映的唐朝后期政治形势是(    )

    A、繁荣开放 B、政权分立 C、藩镇割据 D、起义频发
  • 8、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如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等。《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唐朝妇女“其俗夫人挎衫束带乘马驰走,与丈夫无异。”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这些现象直接反映了唐朝(    )
    A、开放的社会风气 B、妇女地位高于男性 C、繁荣的市场经济 D、充分体现民族交融
  • 9、《河南志》这样描述隋唐时期大运河洛阳段:“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商旅货易,车马填塞。”这说明隋唐大运河的基本功能是(    )
    A、用于皇帝享乐 B、发展对外贸易 C、沟通南北经济 D、掌控经济命脉
  • 10、建构历史主旨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和进行历史学科深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隋唐时期的历史主旨是(    )
    A、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B、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11、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是(    )
    A、隋文帝依才能取士 B、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C、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D、武则天创立殿试
  • 12、大国重器是指在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能够支撑国家强大发展的关键性装备和技术,承载着国人梦想,挺起中国脊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三航母“全家福”

    1999年,中国自乌克兰购买了“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并进行更改安装及继续建造,2012年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舰”,成为中国第一艘现代航空母舰。“山东舰”是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也是第一艘完全自主研发制造的国产航空母舰,2019年正式交付中国海军使用。“福建舰”是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被誉为现代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的天花板,弹射型技术首次得到应用,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中国人民海军迈入“三航母时代”。

    材料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重器已让世界刮目相看,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井喷”。铸就大国重器,实力不是凭空而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战略抉择,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文件,对科技工作人员给予大力支持和充分关爱。

    ——摘编自高永维《大国重器为奋进的中国提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大国重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3)、列举一项新中国成立以来研发的“大国重器”(除上述材料之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如何“挺起中国脊梁”。
  • 13、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阿沛·阿旺晋美当选为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至此,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掀开了西藏历史的新篇章,昔日的农奴和奴隶成了新社会的主人。

    材料二: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国原则与立场,在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与国家统一问题上,反分裂、反“台独”的立场更加明确,信心坚定……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可概括为:“一个原则”与“一个共识”。

    ——摘编自《今日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自治区的成立得益于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并归纳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意义。
    (2)、材料二是媒体报道中的两幅图片,它们记录了港澳回归的历史时刻。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港澳回归主要得益于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并说明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一个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谈谈你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看法。
  • 14、据统计,世界上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全球发展倡议(2021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对全球安全倡议(2022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表示赞赏支持。这反映出(   )
    A、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呈现加快趋势 B、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发国际共鸣 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D、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完善
  • 15、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发表感言:……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守老祖宗的宝贝,故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在这里,屠呦呦带领团队(   )
    A、成功提取了青霉素 B、自主研究人造卫星 C、成功提取了青蒿素 D、成功研制了原子弹
  • 16、下列歌词共同反映了(   )

    沧海变桑田/抹不去我对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唤你/我的1997年    ——《公元1997》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七子之歌》

    唱不尽骨肉情长/舀不干海峡的思乡水                       ——《鼓浪屿之波》

    A、香港同胞对回归祖国的期盼 B、澳门回归是长期努力成果 C、海峡两岸关系源于同根同源 D、祖国统一是民族共同愿望
  • 17、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宁夏“全面落实‘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00多亿元,彻底结束了西海固‘苦甲天下’的历史,实现了80.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 1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人均收入翻番目标。”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
    A、坚持自我革命 B、坚持人民至上             
    C、坚持理论创新 D、坚持独立自主
  • 18、 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国虽然遭受过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是(   )
    A、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 C、大生纱厂建成投产 D、实现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 19、1956年,是怎样的一年?这一年,第一批解放牌载重汽车驶下装配线;这一年,歼-5战斗机试飞成功;就在这一年,在党的百年征程中具有重要承上启下意义的历史性盛会召开,吹响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号角!这次“历史盛会”是(   )
    A、中共八大 B、政协会议 C、开国大典 D、中共七大
  • 20、我国把航天梦藏在一些熟悉的名字里,如载人飞船叫“神舟”、空间站叫“天宫”、探月工程叫“嫦娥”,还有“天问”“玉兔”“祝融”“鹊桥”“悟空”“墨子”等等。这些彰显中国魅力的航空航天器命名(   )
    A、提高了国威军威 B、维护了世界和平 C、体现了文化自信 D、提升了科技实力
上一页 78 79 80 81 8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