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其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 )A、武王伐纣 B、长平之战 C、大泽乡起义 D、国人暴动
-
2、“青铜文明”是对商周时期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的高度概括。这一时期的众多青铜器中,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是( )A、
B、
C、
D、
-
3、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A、奖励耕织 B、奖励军功 C、推行县制 D、严明法度
-
4、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摘编自白寿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秦并六国,分建四十二郡,造成此下二千年中国疆域之大轮廓。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tuán, 本义指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而成“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注释:,huī, 指毁坏、崩毁。原文大意:一人发动起义,就使整个秦朝崩清了,秦二世也死于他人之手,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
——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郡县制与“古封国制”的不同之处及郡县制实施的意义。(2)、依据材料二,概括“秦人统一”的历史意义。(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一夫作难”指哪一历史事件。并回答贾谊的问题。(4)、秦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犹如流星,光芒闪耀,却转瞬即逝,它的建立与灭亡留下了无尽的思考。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一谈秦朝的建立与灭亡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思考? -
5、总有一些思想,在历史深处闪闪发光,照亮我们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围绕)之。
——《论语·为政》
材料三 赏莫如厚(厚重)而信(诚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严厉)而必(做到)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保持其一贯性),使民知之。
——韩非子《五蠹》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学派的思想主张(部分)
学派
主张
道家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儒家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墨家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法家
法不阿贵(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局面”在历史上的名称。概括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判断,这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给统治者提出了怎样的治国建议?(3)、依据材料三,概括韩非的主张。结合所学,判断其学派。(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些学派之间辩论的焦点。谈谈你支持的学派并说明理由。 -
6、为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七年级1班刘老师带领同学们以“寻找中华古老文明印记”为主题设计了一期闯关游戏板报。请你一起参与完成闯关任务吧!
任务一 【释读史料走近——早期国家】
大道之行也(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为公(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贤与能……是谓大同(这就叫做“大同”社会)。……今大道既隐(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已经消逝了),天下为家(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是谓小康。
——摘编自《礼记·礼运篇》
任务二 【整理表格——了解先秦制度】
《周初分封略表》(部分)
主要封国
受封对象
分封目的
晋
姬姓贵族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鲁
姬姓贵族
齐
功臣
宋
先代贵族
武王灭商之后,分封了对周人比较温顺并在商朝人中有影响的微子启,以此来统治商的遗民
任务三 【以图说史——见证劳动变迁】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能量和创造力的时期。铁制农具和牛拉犁给中国带来了一场农业革命。——费正清
任务四 【用脚步丈量历史——考察历史遗迹】
图1都江堰 图2秦长城遗址(内蒙古包头段)
请回答:
(1)、依据任务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首领的产生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2)、依据任务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有哪些。并分析周天子进行分封的目的。(3)、依据任务三及所学,回答这个“充满活力、能量和创造力的时期”开始于哪一历史时期。如何理解“铁制农具和牛拉犁给中国带来了一场农业革命”。(4)、岁月流逝,历史永恒,中华文明依然闪烁着不朽的智慧之光。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请你任选任务四中一项历史遗址向游客做以简单介绍。 -
7、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国秦汉时期历史的阶段性特征可归纳为( )A、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B、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
8、下图反映了西汉王朝封国形势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刺史制度的建立 B、“推恩令”的实施 C、七国之乱的发生 D、中央集权制的创立
-
9、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道出了勤俭对于持家、兴国的重要性“。下列选项中以“节俭”著称的古代帝王( )A、齐桓公 B、秦二世 C、汉高祖 D、汉文帝
-
10、《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失去农作之业),而大饥懂(jī jǐn灾荒,因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短缺)。凡米石五千(一石米要五千钱),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 C、盐铁官营 D、重文轻武
-
11、以下是小刚同学整理的某个朝代建立情况资料卡。据此判断,横线处应为( )
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
建立者:刘邦
都城:_______
A、阳城 B、镐京 C、长安 D、洛阳 -
12、蒲松龄少时数次赴考都名落孙山,于是愤而放弃科举转而著文。为激励自己,书一联刻于铜镇尺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历史上与“破釜沉舟”典故有关的战役是(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
13、下图所示内容有利于( )A、国家政令的通行 B、商品贸易的发展 C、抵御匈奴的入侵 D、经济文化的交流
-
14、校园文化节期间,小刚同学在网上搜集到了如下一副楹联。该检联描述的是( )
上联:兼并韩,虎吞魏,破强赵,西灭楚,北平燕,东降齐。纵横捭阖筹长策一匡天下,真为千古第一帝。
下联:筑长城,修驰道,制兵马,统文字,通货币,规数量。文韬武略开拓出万世基业,堪称历代君王师。
A、周武王 B、秦孝公 C、秦始皇 D、汉文帝 -
15、下图所示的水利工程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该工程是( )A、大运河 B、郑国渠 C、都江堰 D、灵渠
-
16、下图是小刚同学的课堂笔记。其中①处的内容应为( )A、尊王攘夷 B、诸侯争霸 C、楚汉之争 D、君主专制
-
17、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 )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汉字的传播影响广泛 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 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汉字的造字方式固定单一 -
18、若要追寻中华文明的源头,河南安阳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地方。“我一路赶车来到古都安阳,脑海里翻涌着的是洹河堤埝上商王的迁徙,殷墟遗址上殷商巍峨的宫殿群……看那貌似符号一样的甲骨文,却把中华文明推进几百年。”歌谣中“商王的迁徙”指的是( )A、商汤灭夏 B、盘庚迁殷 C、武王伐纣 D、平王东迁
-
19、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者是( )A、舜 B、禹 C、启 D、桀
-
20、“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据此可知,华夏民族( )A、发祥地是长江流域 B、勤劳智慧,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黄帝建立 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