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然而,即使在1941年,仍旧可以在三、四小时内人从外滩(注:上海外滩)中段跑到一点也没有改变的农村地区。……在乡村,人们看不到上海影响的任何迹象。”材料反映了( )A、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 B、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不平衡 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D、外国侵略没有波及到乡村
-
2、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胜利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靠这一万万六千万人打胜的。这一万万六千万人给了他们什么东西呢?……就是因为在这一万万六千万人中间进行了土改”,“要肯定这个伟大的胜利,有了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这个胜利”。毛泽东的言论( )A、揭示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B、展示了解放军强大的力量 C、肯定了解放军三大战役的胜利 D、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
3、某校历史课开展“抗日战争大事记”主题活动,下表为某个学习小组梳理的抗战大事表。据此表内容推断,该小组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时间
事件
1935年12月
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9月
国民党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37年9月
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1940年下半年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
1945年8月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大反攻
A、中国社会各阶层积极参加抗日战争 B、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C、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D、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
4、毛泽东指出,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毛泽东意在强调( )A、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B、创建革命军队的重要性 C、坚持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 D、坚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
5、费正清指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步,它通过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封建传统,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其意在说明新文化运动(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铺垫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6、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这表明辛亥革命(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B、开创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先河 C、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D、蕴藏着导致失败的局限性
-
7、李鸿章曾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这表明洋务运动( )A、没能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 B、是一次成功的统治阶级自救运动 C、维护和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D、遭到了外国势力的挤压
-
8、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曾两次占领舟山,建立军事据点,进行殖民统治。《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军虽然撤出舟山,但仍将其置于英国“保护”之下,舟山从此成为英国在长江流域谋取利益的重要据点。材料主要表明鸦片战争( )A、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B、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C、破坏了中国主权的独立完整 D、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9、清朝统一台湾后,在台湾设一府三县进行管理。县以下设坊、里、保、庄等基层建置,在高山族人民居住的地方设社。同时设立“理番同知”一官协调汉族与台湾少数民族的关系。这些措施有利于( )A、加强边防抵御外来侵略 B、地方分权防止藩镇割据 C、专制皇权的进一步加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10、如图所示为江阴出土的明代“吹药器”,主要用于喉科疾病的治疗。使用时先将药物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再将药散迅速吹入患处,设计十分巧妙。这体现了明代( )A、中医药学精细化发展 B、社会保障高度健全 C、医疗卫生领先于世界 D、商品经济十分繁荣
-
11、随着元朝疆域不断扩大,大批西北、西域人东来,如党项人、回回人、畏兀儿人等,元朝把这些人称为色目人。蒙古贵族往往重用色目人负责经济和税收,元朝时期色目人在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文化领域都产生过重要影响。这说明元朝( )A、民族关系紧张 B、民族地位平等 C、民族矛盾加剧 D、民族交融加强
-
12、南宋时期江南地区耕地面积较北宋增加了40%,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宋史·食货志》记载“东南岁入倍于天下”。可能与该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A、崇文抑武 B、澶渊之盟 C、靖难之役 D、靖康之变
-
13、如图所示为唐朝摩羯纹金长杯,融合了萨珊式银器造型与印度摩羯纹饰,展现了锤揲手法及西亚连珠框设计,内壁对称的花纹则糅合了中国传统布局样式。这反映出唐朝( )A、娱乐生活丰富 B、中外交流频繁 C、饮食习惯多样 D、民族交融加深
-
14、十六国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国号的命名上通常选择继承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且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的行为。这体现了该时期( )A、战乱频繁,冲击中原统治秩序 B、兼容并包,社会风气开放多元 C、士族专权,动摇君主专制统治 D、多元一体,华夏认同观念加强
-
15、下表言论共同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
作者
言论
出处
南北朝颜之推
内外两教(佛教与儒家),本为一体,渐积为异,深浅不同。内典初门,设五种禁,外典仁、义、礼、智、信,皆与之符
《颜氏家训》
东晋高僧慧远
奉主之礼,礼敬有本……是故悦释迦之风者,辄先奉亲而敬君。……斯乃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
《沙门不敬王者论》
A、儒佛调和,佛教本土化 B、三教并行,思想多元化 C、尊崇儒术,儒学正统化 D、儒学复兴,儒学世俗化 -
16、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的秦简记录,如果有不执行政令的部门,县要向郡报告,由郡来进行责处。过失最多的吏,由郡官记录在簿籍上向全郡通报,作为“恶吏”。这表明当时( )A、君主专制加强 B、地方治理强化 C、贵族政治瓦解 D、社会秩序安定
-
17、《周礼》记载,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如果僭越,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是西周的列鼎列簋制度。该制度主要体现了西周时期( )A、高度集权 B、法律严苛 C、崇尚礼制 D、尊亲敬祖
-
18、在辽宁省西部的牛河梁遗址,考古学家发掘出了距今大约五千多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积石冢内的墓葬规格已有高低之分,随葬玉器的多寡与规格也各不相同。据此可知该时期( )A、农耕技术先进 B、等级分化明显 C、建造技术发达 D、国家制度完备
-
19、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同学们对此展开探究学习,收集了下列资料。
材料
历史资料
①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节选自《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②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此朕所以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指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者也。
——节选自日本天皇裕仁《终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
③图1 诺曼底登陆 ④图2 1942年1月,26国代表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
⑤图3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的日本投降仪式
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抗战
——中国地图出版社《历史地图册》
(1)、在以上材料中,找出能够相互印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资料。(写出序号即可)并指出这些资料的类型。(2)、根据以上材料,围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至少运用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总结提升。) -
20、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清政府开启了一场以自强为号召的洋务运动,它客观上无助于恢复旧秩序,却成为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发物。在救亡图存的背景下,改革势力与保守势力激烈对抗,意欲进行政体改良的戊戌变法运动持续百日而终。在人心思变的大潮下,革命派力量迅速成长,终致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王朝的覆亡。在辛亥革命4年之后,一场东方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在古老的中国蓬勃兴起。
——中国历史研究院《(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面临的困境。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探索的历程。【创新之路】
材料二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走出的最重要的“创新”之路。当中国共产党在边远农村和山区成功组建起红四军、红一方面军等队伍时,中国共产党就创立起了由党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根据地内通过完备的土地改革政策“打土豪,分田地”,组织起群众保卫革命政权。
——摘编自金冲及《星火的启示: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等
(2)根据材料二,写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走出的革命道路。并概括这一道路的“创新”之处。【复兴之路】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1979-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跃升至518942亿元,年均增长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2.8%高7个百分点。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下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并结合我国的实践成效说明其正确性。(4)根据以上材料,写出你对中国选择道路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