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英雄模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解放军好战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2、【历史转折】1935年1月,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在贵州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关键时刻,为红军和党扭转乾坤,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该会议名称即。
-
3、【辉煌灿烂】是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中的“四大发明”之一,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重要方面。
-
4、一战结束后,战胜国满怀期待构建新的国际秩序,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 )A、两极格局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多极化体系
-
5、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1488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到达非洲好望角 C、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D、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章西女王率领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
-
6、14世纪中叶,英国乡村的自耕农约翰发现村里有位富裕的农民收购了其他佃户的土地,还雇用了部分无地的村民去劳作,产出的农产品大多运往市场销售。这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是( )A、手工作坊 B、租地农场 C、封建庄园 D、手工工场
-
7、学校组织学生制作“世界古代文明模型展”,如下图所示,这些展品直观地展现了世界古代不同地区文明的辉煌成就,从中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文明之争 B、文明的传播 C、文明多元性 D、文明的融合
-
8、史明辨同学参观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时,在一个展柜中看到一块黑色石柱,解说员介绍:“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这部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法典》
-
9、《安徽日报》在《从“泥路草房”到美丽乡村——三代小岗人谈四十年变化》一文中提到“曾经泥路草房、民生凋敝的小岗村,大包干后日子越过越好”。文中“大包干”指的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
-
10、历慎思同学整理了关于抗美援朝的笔记:①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②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③美国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④美军飞机不断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中国边境地区。笔记反映了抗美援朝的(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意义
-
1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45年换算成民国纪年是( )A、民国十九年 B、民国二十四年 C、民国二十九年 D、民国三十四年
-
12、某校八年级(1)班小明同学近日读到一首诗:“上海小楼,南湖红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诗中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
13、鸦片战争使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虎门销烟
-
14、中华大地上通达南北的隋朝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沟通了中国五大水系,沉淀了千载的家国记忆。根据右边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指出大运河的中心( )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A、涿郡 B、余杭 C、长安 D、洛阳 -
15、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河姆渡遗址考古发掘,首次实证了稻作农业“中国起源说”。下列与河姆渡遗址有关的是( )A、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B、干栏式建筑 C、甲骨文 D、人面鱼纹彩陶盆
-
16、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八年级某班同学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独立与复兴的奋斗历程”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焕然一新】
材料一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
【逆局重生】
材料二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中国革命歌谣
【气壮山河】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中流砥柱】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习近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讲话
(1)、材料一中的“会”指的是什么重要会议?有什么重大意义?(2)、材料二歌谣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的,请写出歌谣中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名称。(3)、请写出材料三毛泽东诗词中描绘的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个重大军事行动。从毛主席诗词中你感受红军的什么精神品质?(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一例史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通过以上探究,你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有什么感悟? -
17、论述题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1)、请你写出开启中国近代史的历史事件和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2)、请你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表述清晰。 -
18、近代百年,风云变幻,面对民族危机,国共两党有合作有对峙,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
——费正清《剑桥台湾当局史》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摈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光明日报》:《抗战时期的民族精神》
材料三 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材料四 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上任后一直对“九二共识”采取模糊避谈的态度,得以连任后她接受英国国家广播公司的访问,谈到两岸关系时态度相当强硬,充斥着“台独”的狂妄言论,将两岸关系拉入“冰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目的是什么?黄埔军校的建立见证了国共关系史上的什么大事?(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的原因。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的图文信息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对此,你得出什么认识?(4)、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造成现在台湾与大陆分离的原因是什么?材料四中“九二共识”指的是什么共识?(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能得出哪些有关国共关系的感悟和认识? -
19、《申报》是我国近代发行时间最久的的报纸,自1872年4月创办,至1949年5月停刊,被称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下列可能被《申报》作为新闻报道过的历史事件有( )
①新中国成立 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③重庆谈判 ④香港回归祖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2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毅然冲破传统观念,自称“捐弃所恃,舍身喂虎”,积极投身实业。他兴办的企业是(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大生纱厂 D、福新面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