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毛泽东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有“胜利的地方”是指( )A、确定了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开启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时代
-
2、当20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在中国北方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以旧式农民群众和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场运动( )A、沉重打击了八国联军的气焰 B、在廊坊一带遭遇了清军的围剿 C、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D、在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下失败
-
3、康有为在《康有为政论集》中提出,戊戌变法是对洋务运动的经验进行汲取、扬弃和超越,是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变革”。下列选项中,对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B、二者都是向日本学习 C、都属于地主阶级的改革 D、二者学习的内容不同
-
4、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走向沉沦,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不断向西方学习,先后兴起旨在学造西方器物的洋务运动以及旨在仿行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但结果,都归于失败。于是人们又开始从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反思,因而有了旨在引进西方文化,以彻底批判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文化运动。
——摘自何成刚《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文化交流与传播》
(2)材料二中洋务运动旨在学造西方器物,请你列举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个。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及其口号。(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楚,史论结合,至少举两个史实论证观点。) -
5、
交流与发展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完成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当时的中国,唐继隋之后统一全国,历太宗、高宗等诸代的治世后,经济高度繁荣发达,文化空前隆盛辉煌……唐代文化之隆与对留学生待遇之厚,自然对日本有强烈的吸引力。日本皇廷组织大型使团,派遣优秀人物为使节,以便更有效地学习,并随派大批留学生、留学僧,以便长期从事学习。
——摘编自池步洲《日本遣唐使简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的原因。
材料三
图一:此图绘制出了16世纪时人们所知的大陆,以及16世纪初探索出的著名的环球航线。现存于亨廷顿图书馆。
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疾病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交流、交往。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3)材料三中图一16世纪古地图上“著名环球航线”的开辟者是谁?根据两则材料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人类生活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材料四
图二
“入世”20年,中国亮出“成绩单”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接近30%
●202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6463亿美元,继续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
●2020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9999.8亿元,逆势增长6.2%,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
●……
(4)写出材料四中图二所示国际组织名称。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加入该组织20年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交流与发展”的认识。
-
6、
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了“身边的历史——广西记忆”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回答问题。
【广西与古代遗存】
材料一 1958年在柳江县新兴农场通天岩发现了“柳江人”化石。从体质特征判断,“柳江人”早于“山顶洞人”,为迄今在我国以至东亚发现的最早的现代人的代表。在同一洞穴里还发现箭猪、中国犀以及牛类和鹿类的骨骼化石和牙齿化石。
材料二 1971年在桂林恭城县加会的一座春秋晚期墓葬出土了一批青铜器,计有鼎、编钟、戈、钱、剑三十余件。其中鼎、编钟等形制与纹饰都和同时期中原地区所出同类器物基本相同,蛇斗蛙纹尊、靴形铺和扁茎剑等具有浓厚的南方少数民族风格。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王克荣《建国以来广西文物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
(1)根据材料一指出“柳江人”的地位。从材料一、材料二的考古发现中,你能推测出哪些关于广西的历史结论?
【广西与近代革命】
材料三 下图是“梧州学生联合会遗址”。该联合会于1919年5月成立,当时召开数千学生大会,支持北京学生要求中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拒签和约的行动。
材料四 穷人闹革命,众乡亲,雄心要坚定。想起好前景,浑身劲,苦菜也甜心。今日处境恶,但相信,雾散天会晴。
——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歌谣(1930年)
材料五 全国同胞誓死战胜我们的敌人!我们为国家谋独立,为民族争生存,为人类伸正义,为世界求和平……我们是铁打的一群,我们是广西学生军!
——《广西学生军歌》(陆华柏创作于1937年冬)
(2)材料三中的“梧州学生联合会"成立,最有可能是为了声援哪一场全国性的运动?材料四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的创作背景。
【广西与现代政策】
材料六
国家政策
与广西相关的内容
实行①______________
1958年3月5日,广西省改为“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实行对外开放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广西的城市②____________与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定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已建成龙滩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工程、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边境地区农村饮水工程等,平陆运河、南宁机场3号航站楼、广西北部湾石化产业基地正在建设中。
——摘编自《广西新闻网》
(3)请将材料六中①②的空缺处补充完整。根据表格内容概括“西部大开发”战略给广西带来的益处。
(4)小明想通过游览广西的景点来了解广西历史文化,请你给他推荐一个除上述材料以外的其他景点,并说明推荐的理由。
-
7、观察《1978—2017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亿元)变化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变化109331.7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B、全国范围实行了政企分开 C、人民公社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农民有了土地所有权
-
8、1885年3月,在中越边境的镇南关战役中,大败法军的清军将领(下图人物)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曾国藩 D、冯子材
-
9、土地问题是中国最主要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
抗日战争时期
在当前,减租减息就是山东的中心工作,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一中心来做。
——刘少奇(1942年)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在广大群众要求下,我党应坚决拥护群众从反奸、清算、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土地政策。(2)、根据材料,围绕“党的土地政策”选择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结合,逻辑清晰) -
10、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国共合作使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深入人心;党在广东可以公开从事活动,更便于党在群众斗争中得到锻炼,培养了大批干部,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1923年,共有党员420名,1925年1月发展到994人,年底增加到1万人,一些原来没有党组织的地方建立了党组织,如云南、福建等。在国共两党的通力合作下,1926年10月,北伐军已控制吴佩孚支配的两湖地区,1月,又在江西战场取得对孙传芳部的决定性胜利。
——摘编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材料二 自九一八事变以后,我党多次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力地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使全国很快形成抗日反蒋浪潮。这对国民党蒋介右的政策转变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在全面反日浪潮前,蒋介石陷入了极端孤立的境地,不得不考虑打起民族斗争的旗号。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进入全面抗战阶段,抵御外辱、捍卫民族独立成为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最迫切任务。英美等国从其本身利益出发,采取了支持国共合作的立场,不能不影响到国民党政策的转变,这就在客观上为国共合作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而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国的抗战事业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真诚支持,积极赞同,也是国共合作形成必不可缺的条件。
——摘编自郑旭东《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原因及其特点》
材料三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制,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共两党能够再次实现合作的主要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较量”反映的历史事件。“三年的军事较量”中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11、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中华民族的崛起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晚清时期列强四次侵华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材料二 在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包括清政府军队里的爱国将士表现得很英勇,浴血搏斗,直至战死疆场。但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的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烙印。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材料三 一些工商人士,痛感战败之辱,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提出自办铁路,自设工厂,抵制洋商洋厂的主张。当时,洋务派已经无法再垄断近代工业,财政困乏的清政府也无力再投资新式企业。同时,外国资本进入中国投资设厂,清政府只好调整工商政策,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A、B处填入恰当的内容。(2)、根据材料二,概括与五四运动前的斗争相比,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的斗争有何变化。并归纳五四运动的性质。(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位材料三中的“工商人士”,并说明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哪些精神?(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应如何展现家国情怀。 -
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鲁迅如果不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情,就不可能塑造出祥林嫂、闰土、阿Q、孔乙己等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下列属于鲁迅作品的是( )A、《资政新篇》 B、《白毛女》 C、《愚公移山》 D、《狂人日记》
-
13、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平津战役纪念馆强调,对中国革命战争史要学而时习之,珍惜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回顾革命战争史,平津战役的胜利(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C、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D、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大地区
-
14、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下列抗战史实与意义之间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意义
A
淞沪会战
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
武汉会战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
平型关大捷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
百团大战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A、A B、B C、C D、D -
15、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奋斗的光荣历史,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下图文物共同见证了( )
强渡乌江时竹筏上的棕绳 飞夺泸定桥上的铁索链
A、护国战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台儿庄战役 -
16、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时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图中空格处应该填写的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B、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建设 C、国民革命的基本概况 D、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政策
-
17、据初步统计,在历届黄埔军校学员中,有四川广元县(今利州区)籍10人,剑阁县籍12人,苍溪县籍7人,青川县籍1人。下列曾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是( )A、左权 B、叶挺 C、周恩来 D、蒋介石
-
18、报纸、杂志是我们了解时政热点的重要渠道。下图所示的杂志中最有可能看到的内容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D、“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
-
19、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查找到一张学生文凭,落款是“中华民国三年”,这张文凭应该出现于( )A、1914年 B、1915年 C、1916年 D、1917年
-
20、历史史实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B、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新式海军初步建成 C、1878年,清军成功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 D、1898年的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