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保障农民权益。如图3(来源:依据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制作)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C点到D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大革命”中人民群众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B、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中共中央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
2、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解释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55年底,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B、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C、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1985年,成立沿海经济开发区
-
3、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向世人报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先生来重庆是为了( )A、商讨和平建国方案 B、避免全面内战的爆发 C、共建革命统一战线 D、宣传中国共产党主张
-
4、北平学生悲愤地喊出:“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这里描述的爱国运动的主要口号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废除二十一条”
-
5、(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B、民众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C、五四运动的思想背景 D、中华民国社会思想混乱
-
6、2025年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100周年,他为“拯救中国,拯救民众”奋斗终生,受世人敬仰。图2(来源:依据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内容制作),其丰功伟绩在空白方框处应填( )A、领导广州起义 B、创建黄埔军校 C、成立中国同盟会 D、领导护国战争
-
7、这场运动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运动,其斗争精神延缓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进程。孙中山曾评价其“用大刀、拳头和血肉之躯对抗枪炮,为民族独立斗争”,毛泽东也将其视为“中国人民反抗精神的体现”。这表明( )A、彰显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反抗 B、由山东、直隶一带民间团体发展而来 C、“扶清灭洋”口号体现盲目排外倾向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
8、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全网。“文物归家”主题更是引发了中国观众的极大共鸣。据不完全统计,大英博物馆藏有约2.3万件中国文物,其中大多数都是19世纪60年代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时劫掠所得。这一劫掠行为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鸦片战争
-
9、下图(来源:202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3页)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地区的友好往来,还开创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关于此次远航从刘家港出发,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开辟了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 B、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C、政府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D、火药、指南针等先进科技开始输往西方
-
10、万明在《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写道:“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这得益于哪一机构的设置( )。A、设置枢密院 B、设立通判 C、设立市舶司 D、设置转运使
-
11、“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实现国家安定的关键,就在于使百姓安居乐业;而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就必须体察他们的疾苦。)以下历史事件中,最能体现这一执政理念的是( )A、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 B、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 C、隋文帝实行分科考试 D、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
-
12、东晋开国伊始,琅琊王氏势力强盛,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这一现象反映了( )A、门阀士族势力膨胀制约皇权 B、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全面崩溃 C、寒门子弟通过科举崛起 D、地方藩镇割据彻底终结
-
13、这场战争是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关键战役,以曹操以少胜多、奠定统一北方基础而闻名。关于“这场战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B、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 C、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D、为秦统一六国扫除了障碍
-
14、公元前256年,在“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思想的指导下,秦昭(襄)王任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战国策·秦策》载:“蜀既属秦,秦益强富厚。”都江堰的修建使蜀地粮食产量激增,为秦国东进灭六国提供后勤保障。由此可见,秦国修建都江堰的主要目的是( )A、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B、便利商品贸易的流通 C、争取农民的积极支持 D、服务于统一战争需要
-
15、《论语·八佾》载:“季氏八佾舞于庭。”按周礼,天子八佾(64人),诸侯六佾,大夫四佾,而季氏作为大夫竟用天子之乐,孔子斥“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材料中出现的局面反映出( )A、禅让制度得到推行 B、学术思想十分活跃 C、诸侯争霸王室衰微 D、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
16、
某历史社团以“创新·前行”为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式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任务一:看图说史】
雅典卫城公共活动空间有雅典广场,那里设有公民陪审法庭及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等重要权力机构。
①
②
(1)请根据图①、图②及所学知识分别说明雅典和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任务二:文献证史】
以下是《世界文明史》部分目录:
第十八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明 809
一、意大利的历史背景 812
二、意大利思想和文学的复兴 816
三、意大利的艺术复兴 824
四、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衰微 840
五、北方的文艺复兴 843
六、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发展 856
七、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成就 858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赵丰等译:《世界文明史》
(2)请将下列文艺复兴的成就归入上面目录中恰当的子目,将子目序号填入括号中。
①但丁《神曲》( )
②达·芬奇《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
③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的发展趋势(可从领域及地域两方面进行概括)。
【任务三:读表论史】
西方近现代科技成就简表(部分)
1687年
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825年
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
1859年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
1879年
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
1913年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20世纪40年代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4)请从上表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事件及影响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50字左右)。
-
1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觉醒篇】
林则徐
夫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
——李鸿章《议复梅启照条陈折》
(1)据所学知识写出图片人物反抗外来侵略的一个典型事例。据文字材料指出洋务派后期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主张产生的积极作用。
【革命篇】
(2)请按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对以上4幅图片进行排序(写序号即可),并从中任选其一,说明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改革篇】
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这是80年代所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改革使经济体制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构成了加快改革步伐的体制基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经济大踏步走上世界舞台。
——摘编自余习广、李良栋等主编《大潮新起:邓小平南巡前前后后》
(3)材料中“80年代所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是指什么?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举一个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大踏步走上世界舞台”的具体事例。
【复兴篇】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据材料指出当下如何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综合以上探究,谈谈你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感悟或认识。
-
18、
历史与生活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海羹
春采笋蕨之嫩者,以汤渝之,取鱼虾之鲜者,同切作块子,用汤泡裹蒸,入熟油、酱、盐,研胡椒拌和,以粉皮盛覆,各合于二盏内蒸熟。
④宋·林洪《山家清供》(节选)
(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不正确”。
A.以上材料说明了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丰富性( )
B.以上材料均为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文献史料( )
C.在历史研究过程中①②③的史料价值高于④( )
(2)从图①中可以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二
(3)分别指出图①、图②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最早是在哪个朝代?它们的使用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共同作用是什么?与图③相关货币的出现得益于我国古代的哪两项科技发明?
材料三
《北魏帝王出御图》
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与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
此后唐朝服饰在南北朝基础上更进一步吸纳本土各民族乃至域外各国的胡服元素。……视禰袍为华夏深衣与胡服元素融合之物……唐代服饰开放兼容、广取博收,成为中国古代服装史上最为丰富多彩的时期。
——摘编自人民论坛白岚玲《宁国古代服饰变迁的文化折射》
②
(4)写出材料①中服饰产生变化的原因,并根据材料②概括唐朝时期服饰的特点。
材料四
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耆)。
——班固《汉书》卷九十六
上图是中国2005年发行的纪念邮票。邮票图案以《过洋牵星图》为背景,描绘了明代水罗盘的形象,真实表现了当时中国在航海事业上的科学水平。
①
②
(5)据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①相关的一条古代商路的名称。材料②邮票是为了纪念明朝哪一历史事件?从以上四组材料中任选一组,为其拟定一个主题名称。
-
19、某历史社团设计了“滑向倾斜的世界——探战争之源”探究活动,分析下表数据可以得出( )
1913—1914年主要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
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量(%)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
英国
14
3350
39350
沙俄
2.6
1740
3320
法国
6
1060
5550
德国
16
290
1230
日本
1
30
1920
美国
38
30
97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
A、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各国城市化进程 B、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已成为世界霸主 D、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集团已形成 -
20、由下面的古代埃及政治架构示意图可以看出( )
——摘编自《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A、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实行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 C、宰相和州长权力互相制衡 D、受到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