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原本规定农户自愿向官府借贷,变成地方官吏强制摊派:所谓“低息贷款”变成官府“高利贷”、由此可见、 王安石变法(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扩大了税收范围 C、缓和了阶级矛眉 D、加重了百姓负担
-
2、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他曾在陕西任经略安抚招讨副使、负责边防任务、以文臣身份入仕的虞允文.曾被任命为川陕宜谕史,负责抗金事宜。他们的经历体现了宋朝( )A、扩大科举取士名额 B、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C、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
3、下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描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使者的场景,画中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该作品体现了( )A、西域习俗与中原文化的交汇 B、丝绸之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唐朝实现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
4、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黑暗的历史时期,本质上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但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的增长··由此可知,该阶段的特点是( )A、藩镇割据的延续 B、混乱动荡的时代 C、分立中孕育统一 D、各地区经济发展
-
5、在平息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唐玄宗在内地广泛设立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都团练使等。他们在地方上驻扎重兵,同时地方赋税难以输送到中央。这一现象( )A、加速了藩镇割据形成 B、保障了唐朝长治久安 C、导致了唐朝由盛转衰 D、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
-
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文物说明唐朝( )A、手工技艺领先世界 B、对外交流活跃发达 C、商品贸易繁荣活跃 D、文学艺术丰富多彩
-
7、唐初贵族女子出门要戴一种长及身的面罩,“不欲途路窥之”。自武则天之后,这种面罩逐渐被只遮盖脸部的帷帽所替代,唐玄宗后甚至“皆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这反映了唐朝( )A、纺织技术水平高超 B、男女地位日趋平等 C、社会风气日益开放 D、封建贵族生活奢靡
-
8、 《贞观政要》中记载:(唐太宗)曰:“朕当去奢省费,轻福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这反映了唐太宗( )A、以民为贵 B、抑制权贵 C、知人善任 D、虚心纳谏
-
9、 下图是唐宋进士出身对比图,这反映出科举制( )A、推动了门阀政治的发展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蕴含了崇文抑武的思懋 D、杜绝了徇私舞弊的现象
-
10、“(炀帝)登极之初.即建洛邑, 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又逆征数年之赋····身丧国灭, 实自取之。”材料反映了隋炀帝“身丧国灭”的直接原因是( )A、自然灾害严重 B、农民起义频发 C、社会秩序混乱 D、百姓负担沉重
-
11、隋唐时期可称之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之一,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中A处缺失的是唐朝生产工具的进步,请列举唐朝出现生产工具,以补充完整该表格。(2)、图中唐代“江南的进一步开发”一直延续至宋代,促成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重大转变。唐代“江南的进一步开发”最有可能在什么历史事件后加速? “江南的进一步开发”的重要原因有哪些?(3)、从上图中任选若干条相互关联的信息,根据所选信息及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
12、政治领域的制度创新是推动中华文明不断演进的重要动力,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是“品评人才、分等授官”。隋朝以来,则变为“非科举毋得与官”“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此后,“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创新之处,并概括其历史作用。
(2)、材料二宋太祖从即位开始,规定由中央政府派遣的文臣出任知州、知县。到宋太宗时,全国地方州郡都换上了文官。宋太祖又怕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一方面提出三年一换的规定,使州县长官顿频调动;另一方面又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之权。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采取了哪些创新措施。
(3)、材料三该制度下,地方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各地区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中的“该制度”是什么制度?并据材料三说明该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科举制于隋朝始创,唐宋两代都有所发展。请根据所学,写出科举制在唐朝发生的创新。综合本题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创新的认识。 -
13、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但它的使用主要局限在一定地区。到了南宋,政府发行了会子,与铜钱并行流通。金统治者也仿效南宋政府,发行交钞。据此可知,在南宋时期( )A、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B、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C、宋、金治国理念相同 D、综合国力超越北宋
-
14、宋代苏轼所作《秧马歌》中记载,“农夫皆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桐为背欲其轻,腹如小舟,昂其首尾…日行千畦,较之伛偻而作者,劳佚相绝矣。”秧马的使用( )A、推动了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B、有利于宋代手工业的繁荣 C、推动了出行方式的革新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15、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来确定。元代行省区划打破了这一做法。如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无险可守。元朝这种做法的最重要目的是( )A、扩展统治疆域 B、扩大行省权力 C、促进民族交融 D、加强中央集权
-
16、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宋夏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百年 C、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D、辽与南宋之间相对和平 -
17、宋辽两国在白沟河两岸互设贸易场所,其中,辽国购买大量北宋的茶叶、丝绸、瓷器等。据史料记载,北宋每年从宋辽贸易中盈利80万两以上,远多于给辽国的岁币数量。从材料可推测出( )A、宋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B、榷场收入是北宋最重要财源 C、北宋相比辽更具军事优势 D、辽是北宋唯一的贸易对象
-
18、唐朝科举考生被录取后要到考官和老师处谢恩。宋太祖改革殿试制度,使录取的考生只能向皇帝感恩戴德,称作“天子门生”。据此可知,宋代改革殿试制度是为了( )A、统一录取标准 B、强化崇文抑武 C、强化专制皇权 D、防止科举舞弊
-
19、唐代柳宗元认为宇宙是由混沌的、运动着的元气构成的,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元气“自动自休,自峙自流”的结果。他认为天地、元气、阴阳都是物质的,没有什么意志。柳宗元这一观点( )A、与佛教思想殊途同归 B、为反专制提供理论依据 C、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D、体现了其追寻精神自由态度
-
2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图路线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B、玄奘西行取经求法 C、张骞开辟丝绸之路 D、鉴真东行日本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