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71年,中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2012年,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以上史实反映了(       )
    A、中国海军取得跨越式的发展 B、外交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C、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成绩 D、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
  • 2、以下对图中握手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图一的握手是双方举行“三通”启动仪式 B、图二的握手确定了“九二共识” C、图三的握手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 D、以上图中的握手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
  • 3、按照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实施方案》要求,800名援藏教育人才进藏组团式帮助西藏教育发展,实行3年一周期的安排。开展教育人才进藏组团式工作有利于(       )
    A、确立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实现各民族平等 C、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4、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共享 B、协调 C、绿色 D、创新
  • 5、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不断的探索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下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
    A、中共十三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中共十四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中共十五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 6、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习总书记之所以到这里来,是因为
    A、当地山川俊美,风景秀丽宜人 B、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C、属于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D、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 7、1960年,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在茫茫大草原上露营,就着盐水吃野菜,以顽强的意志,使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他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保家卫国 B、守正创新 C、艰苦奋斗 D、实事求是
  • 8、1956年,有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上述材料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土地革命的开展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 9、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讨论我国某部法律草案时,毛泽东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材料中的法律在哪次大会上通过(       )
    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C、中共八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0、下列反映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建设成就的是(       )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喝令李白改诗句,川陕通途人民开!” C、“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 D、“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
  • 11、“新中国成立初,百废待兴,而重工业落后,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加之处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财力有限。为了对付战争威胁,需要建设强大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
    A、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而制定 B、导致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在美国的控制下难以取得成功
  • 12、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这(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B、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C、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3、如果说中国民主革命是“从南京到南京”的话,那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从北京到北京”。这两句话中的后一个“南京”和后一个“北京”所指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南京大屠杀   五四运动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新中国的成立 C、鸦片战争   开国大典 D、《南京条约》的签订   五四运动
  • 14、新中国成立前期,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事业,并对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根据此邀请信,可以判断宋庆龄参加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15、和谐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理念。请围绕“和谐”这一主题,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任务一】打造经济和谐

    材料一:宋朝南北方赋税对比表

    时期

    南方赋税/贯

    北方赋税/贯

    南北之比

    北宋(1045年)

    35 811 000

    45 095 000

    44:56

    南宋(1196年)

    60 000 000

    14319000(金朝)

    81:19

    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

    (2)、【任务二】创造政治和谐

    材料二:

    朕今天选用百余名能干的人,分治州郡,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一个武臣为害之大。

    根据材料二,宋太祖的治国政策是什么?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北宋统治产生的积极影响。

    (3)、【任务三】营造民族和谐

    材料三:

    认真观察材料三的两幅图,请从图1至图2的民族政权关系发展趋势中提炼一个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价值观正确。

  • 16、通过文物鉴赏,可以直观理解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据此,探究如下问题。
    (1)、【品字辨史】

    材料一: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世界上最古老的几种文字中,唯有中国的汉字一直被沿用至今且未曾中断。我国早在商代就开始重视文字的形象美。书法一直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和大力提倡。西周时,书法成了“六艺”中一门专门的学科。魏晋南北朝统治者酷爱书法,如宋武帝、齐高帝等,为我国书法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齐敬之《浅谈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原因》

    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等类型,据此指出材料一所示书法作品对应的史料类型。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原因。

    (2)、【赏图析史】

    材料二: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局部)

    这是初唐时期的敦煌佛教壁画,图示中间有一榜题,榜题右侧为一帝王骑在马上,后随臣属八人,或持曲柄华盖,或引马于前,或随从于后,榜题左侧,一人双手持笏跪拜辞别帝王,其后有二从者,持双节立于后,再后为四匹马及一马夫,马背上驮着行装物品及丝质物等。

    用序号标出材料二的图片“帝王”所处的位置,并提取出材料二中的历史信息。

    (3)、【观石探史】

    材料三: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建立唐朝和统一全国过程中所乘六匹战马的石刻像,这六匹马都参与了关键战役。昭陵六骏石刻采用了高浮雕手法,刀工精细、圆润,造型浑厚古朴,线条流畅自然。

    根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昭陵六骏石刻的史料价值。

    (4)、综上所述,列出鉴赏历史文物的相关角度。
  • 17、忽必烈曾派专使探察黄河源头,并指出:“(河源之地)汉唐所不能悉其源,今为吾地,朕欲极其源所出。”专使一行对黄河源头进行全面的国土资源调查,对地貌、气候、动植物、人口聚落等都作了详尽记录。这表明元代统治者(   )
    A、延续了前代崇文抑武的理念 B、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C、因疆域扩大更新了地理认知 D、重视科学技术发展
  • 18、元朝时,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不像内地一样置行省,而设置符合该地区民族特点的管理机构。例如,设置政教合一的宣政院来管辖吐蕃,对有些地处边远的民族,在政治上从其本俗,在经济上也听任其固有形式继续存在。这表明元朝(  )
    A、在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B、疆域辽阔,民族众多 C、民族交融,互通有无 D、因地制宜,有效治理
  • 19、下面是辽宋夏金时期各政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A、资本主义萌芽 B、民族政权并立 C、榷场贸易繁荣 D、国家疆域扩张
  • 20、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的贸易场所,称为“榷场”。榷场贸易量很大,如北宋每年从辽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官仓两万石粟。这种现象(  )
    A、加强了北宋中央集权 B、扩大了民族间的往来与互动 C、改变了积贫积弱局面 D、大大提升了北宋的军事实力
上一页 494 495 496 497 49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