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的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 D、经济体制改革
  • 2、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英雄是(   )
    A、邱少云 B、杨根思 C、罗盛教 D、黄继光
  • 3、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大会是(   )
    A、中共二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九大
  • 4、 红军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这些军事行动发生在(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北伐战争期间 D、长征期间
  • 5、 1921年7月,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C、中华民国的建立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6、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   )
    A、陈独秀 B、章炳麟 C、孙中山 D、陈天华
  • 7、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8、 1727年,清朝为监督西藏地方政务设置的是(   )
    A、西域都护 B、澎湖巡检司 C、伊犁将军 D、驻藏大臣
  • 9、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创作了《窦娥冤》的杂剧作家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关汉卿
  • 10、 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   )
    A、市舶司 B、宣政院 C、军机处 D、广州十三行
  • 11、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   )
    A、《资治通鉴》 B、《兰亭集序》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 12、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光武中兴” D、“文景之治”
  • 13、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 14、 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的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下面时间轴列出了“变局”中的部分史事。

    材料二  20世纪中期,中国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下表列出了“历史性转变”中的部分史事。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苏建交

    1953年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以上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概括这一“变局”出现的原因。并根据时间轴指出列强侵华的方式。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史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一史事国际背景和世界意义。
    (3)、纵观中国19世纪中期的“变局”和20世纪中期的“历史性转变”,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 16、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

    材料一  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教育厅编审委员会审定出版了一套课本(右图为其中一册),其绝大多数内容围绕为什么要抗战,如何抗战,谁来抗战、抗战的结局等主题展开。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经过70多年艰苦卓绝的探索,彻底改变了文盲众多、人才匮乏的教育弱国面貌,发展为体量庞大、人才辈出的教育大国。

    新中国教育发展状况表(部分)

    1949年

    全国80%的人口是文盲,小学入学率不到20%,高校在校生仅有11.7万人

    1978年

    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知识和教育重新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1986年

    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5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000年

    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2012年

    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例首次超过4%

    2020年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2%,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由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迈进,普通本专科招生967.45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超过110万人

    ——摘自国务院《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等

    材料三  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稳居世界前列,教育现代化总体实现。

    ——摘自《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1)、课本内容烙有鲜明的历史印记。指出材料一中课本内容所承载的历史使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教育整体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教育发展的原因。
    (3)、综合材料一、二、三和上述问题,请你谈谈如何为教育强国建设作贡献。(提示:从个人成长、学校育才中任选一个角度作答)
  • 17、材料一:天干地支历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尚书·尧典》记载了“尧制历”一事,尧将羲和观测天文所得的节气信息颁发给四方部落首领及其治下的民众(即为“观象授时”),以倡导民主生产。“观象授时”符合华夏各部落的利益,使得尧部落与华夏其他各部落建立起至惠至信的政治框架。因而,尧确立了其领导华夏的最高权威,成为“天子”。这成为“大一统”学说可以追溯到的最早政治实践。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等

    材料二  历代王朝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创设因时制宜的制度来适应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大势,以下三幅示意图依次体现了西周、秦朝、元朝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中国历史地图集》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尧制历”在政治方面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次写出上述三个朝代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你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
  • 18、 20世纪80年代,莫桑比克的长期内乱造成了约150万难民,1992年,联合国在为期三年的维和行动中,使该国370多万人得到了救助。2010年海地发生地震后,联合国维和人员帮助海地政府组织救灾,并为民众重建家园提供了有力支援。这说明联合国(   )
    A、加快了世界多极化的进程 B、规范了多边贸易协定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致力于人道主义援助
  • 19、 经过半年左右的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商业和货币流通的重要性。1921年8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指令,改组粮食人民委员部,单独成立国内贸易人民委员部,以全面促进城乡之间的商品流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这一指令(   )
    A、致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B、有利于新经济政策的推进 C、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D、旨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20、 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1825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采用了该法典:之后,丹麦、意大利等国的民法典都以该法典为基础:1888-1889年《西班牙民法典》也在体系上接受了该法典。这说明《拿破仑法典》(   )
    A、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加速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爆发 D、影响了欧美多国的法治进程
上一页 211 212 213 214 2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