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下图位于M处的遗址最有可能是  (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二里头遗址
  •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290年,司马炎病故,继位的惠帝司马衷本是愚痴之人,并不能治理国家,以至于朝中大权尽落于皇后贾氏之手。司马氏诸王不满于朝中贾氏专权,纷纷想杀贾氏而独掌大权,于是便爆发了晋朝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

    材料二 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无数人丧生,突荒连年,疫病流行,广大人民田荒家破,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关中诸郡,百姓饥馑,白骨蔽野,百无一存。 长安城中,户不过百,墙宇颓毁,蒿棘成林。全城公私用车仅四辆,一斗来值金二两,人相食,死者过半。

    材料三  西晋时,山西发生饥荒,皇族司马腾乘机掳掠内迁各族人民,卖往山东、河北做奴婢,用来换取军粮。当时20多岁的石勒,也在被掠卖的行列中。他历尽饥饿、疾病、死亡的威胁,被卖到山东做奴隶,后来石勒起兵反晋,建立后赵政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八王之乱爆发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八王之乱的危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晋统治者是如何对待内迁各族人民的。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西晋会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
  • 3、据西晋史料记载,内迁的各族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反映出内迁各族(   )
    A、认同中原历史和文化 B、结束了政权分立局面 C、痛恨西晋的腐朽统治 D、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
  • 4、《晋书》记载:“自惠皇失政,难起萧墙(内乱),骨肉相残,黎元涂炭⋯⋯戎兵接而宗庙隳,支属肇其祸端,戎羯乘其间隙,悲夫!”材料反映了   (    )
    A、晋惠帝大封诸侯王导致内乱 B、内外交困冲击了西晋王朝的统治 C、北方各族内迁促进民族交融 D、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 5、成语“乱七八糟”源于两个历史典故。“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西晋时的“八王之乱”有关。两次变乱的共同原因是 (   )
    A、地方诸侯王势力强大 B、推恩令的实行 C、君主的腐朽统治 D、民族矛盾激化
  • 6、识读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反映的是  (    )

    A、北方各族内迁的分布 B、北方人民流亡南迁 C、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D、西晋短暂统一全国
  • 7、学者苏秉琦指出:“‘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此观点旨在强调 (   )
    A、少数民族内迁带来灾难 B、少数民族推进江南开发 C、文明在交融中焕发生机 D、少数民族文化更为先进
  • 8、公元311年,北方某一个民族的大军南下,成功攻破西晋都城,俘虏了晋怀帝。公元316年,长安也被这支大军攻破,西晋最终灭亡。这个南下的“民族”是   (   )
    A、鲜卑 B、 C、 D、匈奴
  • 9、某历史论文写道:“前后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爆发在晋惠帝司马衷‘执政’期间。司马家族的王爷们前赴后继,不惜以最狠的手段骨肉相残。他们在洛阳城里打得头破血流,西晋王朝也变得奄奄一息。”该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   )
    A、《分封同姓诸王的原因》 B、《内讧的结果————没有赢家》 C、《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徙》 D、《十六国与前秦的建立》
  • 10、西晋时鲁褒曾在《钱神论》中讥讽道:“(钱)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这说明西晋的社会风气是  (    )
    A、唯利是图,贪图享乐 B、贵族当权,轻视功名 C、不重门第,鄙视富贵 D、能力至上,不计名利
  • 11、下图主要反映了 (    )

    A、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B、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 12、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的大臣,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魏帝曹髦曾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魏帝此言反映了  (    )
    A、司马昭位重权大,处处为民着想 B、司马昭爱民之心,天下百姓皆知 C、司马昭夺取魏国政权,建立西晋 D、司马昭蛮横专权,魏帝形同傀儡
  • 13、历史上,中国实现真正的统一是从秦朝开始的。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挥军一统】

    材料一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约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一个统一的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

    【加强统一】

    材料二

    (1)、秦国于哪一年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是谁完成的统一伟业?“统一的帝国”是指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哪两项措施?分别说说其意义。秦王朝还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 14、根据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的共同结论是 (    )

    评价

    出处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为始皇帝”

    《史记·秦本纪》

    A、秦始皇制定了北击匈奴的策略 B、秦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 C、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D、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制度
  • 15、下面为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竹简中《编年记》的记载(部分)。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   )

    十七年,攻韩。

    十八年,攻赵……

    十九年,□□□□南郡备敬[警]。

    廿年,……韩王居□山。

    廿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属。

    廿二年,攻魏梁[梁]。

    A、春秋诸侯的争霸战争 B、秦统一六国的进程 C、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 D、秦走向灭亡的原因
  • 16、我们从下图中能得到的信息是(   )

    ①疆域四至    ②统一货币

    ③推行郡县制    ④修筑了长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表明长城的修建是为了(    )
    A、促进边疆开发 B、加速人口迁徙 C、抵御匈奴南扰 D、消除民族矛盾
  • 18、下图的邮票内容取自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实物照片。两辆铜车马的等级、用途、规制不同,但它们的车轮结构、大小基本一致。其印证了秦朝推行的措施是(    )

    A、统一思想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车轨
  • 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新皇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新皇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快兼并六国的步伐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便利各地区经济交流 D、消除各地文化差异
  • 20、下图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层层分封,权位世袭 B、中央集权,皇权至上 C、地方制度,中央任命 D、民主推选,选贤举能
上一页 104 105 106 107 10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