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步练习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4)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3)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初中教育集团联盟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2016-2017年江苏泰兴市济川中学初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成武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1、他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并先后建立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时代潮流。材料中的“他”是( )A、洪秀全 B、孙中山 C、袁世凯 D、李大钊
-
2、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指出“清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材料旨在强调( )A、自强求富 B、建立革命党 C、变法图强 D、推翻清政府
-
3、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是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结合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所示的石器是什么时候人们使用的主要工具。
(2)、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青铜器。那么,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什么朝代?(3)、铁农具何时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4)、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再到铁制工具,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
4、粮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中国农业文明在漫长的时光中逐渐萌芽、成长。请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河姆渡遗址的稻谷 图二二里头遗址的青铜器 图三掘开土地的旧疆界
(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的原始农业兴起的地域?除了稻谷,我们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农作物还有那些?(2)、农业的发展让酒的大量酿造成为了可能,图二是一种酒器,请说出青铜是有哪些金属构成的?(3)、图三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变法,请你写出其中跟农业有关的改革措施。 -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注:“天下为公”是指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天下为家”是指天下成为一家一姓的私产。)
——《礼记》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这说明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材料二,三都与西周的什么制度有关?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材料三中居于金字塔顶端和最底端的分别是谁?这一制度的实行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
6、在下面的示意图中,①处时间还可以表述为( )
A、约公元前19世纪 B、约公元前22世纪 C、约公元前20世纪 D、约公元前21世纪 -
7、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西汉建立的时间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哪一段( )
A、A B、B C、C D、D -
8、下图为西汉时期的金缕玉衣,出土于汉代诸侯王墓,共用近2500块玉片,金丝重1100多克。它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诸侯王实力强大 B、“推恩令”的实施 C、刺史制度的建立 D、盐铁专卖 -
9、如图反映了战国中期以后,通过不断兼并战争,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先后崛起情况,其中逐渐成为势力最强大的诸侯国是( )
A、秦 B、赵 C、魏 D、齐 -
10、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骨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地位逐渐提升。同时,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二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实现巨大飞跃,促进这一巨大飞跃的,便是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随着铁制农具的推广,牛耕在农业中得到更普遍的运用。牛耕不仅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农业耕作效率,而且可以做到深耕,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摘编自赵毅、赵铁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远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材料四文景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为本,更关桑,减赋税,三十一、德化民,倡勤俭”。
(1)、根据材料一、指出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和当时我国南北方的代表性农作物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及他们使用的农具;(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实现巨大飞跃”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指出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分析都江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分析,文帝景帝统治时期,为促进农业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影响古代农业的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1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1)、迄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2)、战国时期在各国变法中成效最大的是(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名义(4)、用骨针缝制衣服,会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
-
1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著作。(1)、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2)、记录孔子思想和言论的书籍(3)、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著作是(4)、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所示

材料二如图2所示

材料三诸侯国在建立之后,在分封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与西周相同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实际上扩大了周文化影响,使得人们逐渐形成了趋同的文化和政治观念,并在相近的观念下逐渐产生了对周王室的认同感,实际上为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打下了一定基础。
(1)、材料一中①②两处应填入的制度分别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依据材料三概况分封制有何进步性。 -
14、文物与文字一样都承载着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元谋人牙齿化石
图2北京人使用石器图
图3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材料二“河姆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

【名称】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
【简介】器表两面各刻猪纹图像,形象介于野和家猪之间。器内壁较粗糙
材料三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种植)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摘自《史记五帝本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能从出土的文物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2)、据材料二,可推测印证河姆渡居民的哪些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河姆渡居民的房屋建筑有何特点?(3)、材料三中的“轩辕”是指谁?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三所反映的战役对华夏族形成的影响。 -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3000多年以前,周武王决定起兵去打倒暴君纣王,就在出兵的那天,天忽然下起雨来了,许多人都觉得不吉利,建议武王改期。这时候,管占卜的人出来了,他说这不是坏事,是“天洗兵”……
材料二

材料三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材料四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就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五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周本纪》
(1)、说出材料一中的“3000多年以前”的时间和战役名称。(2)、材料二显示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什么?这种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3)、根据材料三、四、五,概括诸侯从周天子那里得到什么权力,又对周天子承担哪些义务?(4)、这种制度没能使西周的统治千秋万代地延续下去,在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出现了“国人暴动”。“国人”指材料二中哪个等级的人?哪一年西周最终走完了它的统治历程?历史犹如长河,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新发现,我们看到了中华文明源头的壮美景象,让我们沿着历史深处的一圈圈年轮,去领略中华文明童年时期独有的懵懂色彩吧。
-
16、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遗址图中的C是我国境内的居民遗址,它展现了我国流域的原始农耕情境,这里的原始人类种植。(2)、遗址图中的D是我国境内的居民遗址,它展现了我国流域原始农耕的情境,这里的原始人类种植。 -
17、图中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这段铭文记载的史实是( )
A、商王迁殷 B、商王造鼎 C、武王分封 D、武王伐纣 -
18、下图是北魏时期的陶笼冠俑,该陶俑头戴纱织笼冠,身穿大袖上衣,腰间系带,是当时着汉装的侍女形象。这种“胡人汉服”的现象主要是因为( )
A、商鞅变法 B、前秦的统一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
19、年代尺是历史学习常用方法之一。下列年代尺中①处发生的事件可能是( )
A、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淝水之战前秦瓦解 -
20、【秦末汉初的治国政策】
材料一:秦始皇利用法家思想治国,靠严刑峻法以高压统治老百姓,以至于社会矛盾和危机加剧,强大的秦帝国二世而亡。
材料二:汉高祖刘邦兴起的时候,面临着秦王朝的种种弊政和六国诸侯纷争天下的紊乱局面,百姓无业可居,大闹饥荒,西汉初期社会经济一片凋敝。为此,汉高祖简化法令和禁令,减轻田租,实行十五税一。文帝即位,他身体力行,提倡节俭,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下令把租税的一半赏赐给百姓,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免除了租税。过了十三年,即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规定百姓私田只征收一半的租税,税率三十征一。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西汉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至武帝,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