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步练习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4)
-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3)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初中教育集团联盟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2016-2017年江苏泰兴市济川中学初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成武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1、西方近代以来法律界奉行的契约自由原则、一审终判原则及物权制度、陪审制度等,都发端于罗马法。 这体现了罗马法( )A、结构完整 B、体系完备 C、融会贯通 D、影响深远
-
2、古埃及建筑的凹纹城墙、使用的圆柱印章等,都是典型的西亚风格;西亚楔形文字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古埃及文字发明。材料可用来证明( )A、文明的起源与农业有关 B、古代文明之间交流借鉴 C、古代世界已经连成一体 D、两河流域是文字发源地
-
3、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展板。该展板最合理的主题是( )
1959年电影《林则徐》上映
1979年大型舞剧《丝路花雨》首演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A、祖国统一 B、科技创新 C、文化繁荣 D、国防进步 -
4、它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材料评价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求同存异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
5、他使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光明大道,使中国人民过上富裕生活,使社会主义焕发勃勃生机。“他”是( )A、马克思 B、李大钊 C、毛泽东 D、邓小平
-
6、1912年的3月5日《申报》曾这样描述:“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该报道反映了( )A、社会生活的变迁 B、自然经济的解体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社会性质的改变
-
7、1948年9月7日,毛泽东在给东北野战军的电报中指出:应集中主力先歼灭锦州之敌,再应对沈阳、 长春等地的敌人。材料反映的是( )A、孟良崮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
8、20世纪30年代井冈山地区流行过这样一首歌谣:“松柴烤火千里香,穷人骨头坚如钢。死了要埋井冈山,活着就跟共产党。”由此可知( )A、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拥护 B、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 C、井冈山已经成为革命中心 D、“城市中心论”符合国情
-
9、陈独秀曾说: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国人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可见,陈独秀主张(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科学 D、文学革命
-
10、辛亥革命期间,妇女界组织了多支军事组织参与革命。辛亥革命后,十名女代表议士出现在广东省临 时议会的席位上。这说明( )A、封建礼教完全崩溃 B、社会革命与女性解放相互促进 C、中国现实男女平等 D、辛亥革命增强了国民参政意识
-
11、下图呈现的史实反映了当时( )A、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B、国人探索救亡道路 C、列强加紧经济侵略 D、列强之间矛盾激烈
-
12、鲁迅曾评价一部小说:“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这部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
13、武则天时期科举年均录取约23人。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录取进士353人;仁宗时(1022-1063年) 则“十有三举,进士4570人”。这反映了科举制( )A、扩大了官僚队伍 B、造成了重文轻武 C、减少了财政支出 D、考试内容简单化
-
14、“智”当选为2024年“年度字”,以下是汉字“智”演变历程。由此可见汉字( )A、演变由简到繁 B、吸收外来文字 C、只有象形造字 D、发展一脉相承
-
15、要了解广西原始农业发展,下列选项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
A.柳江人的头颅骨
B.晓锦遗址碳化稻
C.灵山出土的铜鼓
D.娅王送稻种传说
A、A B、B C、C D、D -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
材料二 1936年11月,墨索里尼说:“从柏林和罗马的这一条垂直线不是区分线,而是一个轴心,所有怀着合作与和平愿望的欧洲国家都可以围绕这个轴心运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2)材料二提及的“轴心”是指哪些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各国为共同反对“轴心运转”签署了什么文件?材料三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主义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
(3)材料三中“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事件?冷战结束后,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
17、阅读下列材料:
历史事件
俄国1861年改革
日本 ②
背景
俄国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日本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领导者
沙皇 ①
明治天皇
内容
在国内废除农奴制
从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上等方面学习西方
(1)、请补充上①②处的名称,并为该表提炼一个主题。(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两次改革的相同点? -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或八十的土地,残酷的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材料一中的土地改革是在_______时期;随着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共产党为了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占有情况,将土地政策做了怎样的调整?(2)、材料二提及的土地改革开始于哪一年?这次改革对“三农问题”(农民、农村、农业)的解决起到了哪些作用?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1983年底全国农村已经普遍实行什么制度? -
19、汉、宋、清时期,我国的对外政策一直在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御制诗》
(1)、材料一是指汉武帝时期哪一著名事件?该事件为哪条商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2)、根据材料二请写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3)、根据材料三思考乾隆帝“宁可求全关不开”的心态,在现实中演变为什么政策?(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唐朝至清朝,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 -
20、概括是历史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这三次历史事件的主题,我们可以概括为(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C、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D、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