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东汉黄巾起义爆发前的10多年,领袖张角就创立了太平道,在社会底层传教并拥有信徒数十万人。由此可见,与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相比较,黄巾起义的突出特点是(   )
    A、人民参与起义的积极性高 B、沉重打击了当时的统治 C、起义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D、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 2、下图为东汉陶院落模型,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这反映了(    )

    A、院落设施建设先进 B、东汉社会治安稳定 C、东汉社会动荡不安 D、东汉政局腐败黑暗
  • 3、下表反映出东汉中后期的政治特点是(   )

    皇帝

    和帝

    灵帝

    少帝

    权臣(按先后顺序)

    窦宪

    (外戚)

    郑众

    (宦官)

    窦武

    (外戚)

    曹节等

    (宦官)

    何进

    (外戚)

    张让等

    (宦官)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中央地方矛盾加剧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 4、下面为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的施政措施,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截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允许北方各族内迁

    A、恢复经济并巩固统治 B、激化了民族矛盾 C、造成了贪官污吏现象 D、导致了朝政腐败
  • 5、建武六年,光武帝诏曰:没有条件设置长官的县,可以进行合并⋯⋯逐条上奏要求合并的县有四百多个。于是朝廷减少官吏职位,每十个县只设立一个长官。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合并郡县且取得了成效 B、光武帝重视“以德化民” C、光武帝发扬了刺史制度 D、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
  • 6、小明整理大事年表:“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到公元9年,王莽篡位,西汉灭亡。”依据小明的整理,西汉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 (   )
    A、193年 B、210年 C、211年 D、.212年
  • 7、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024 吉林四平期末]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他开创了汉朝大一统的盛世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示中的历史】

    【史料中的历史】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班固《汉书》

    【评价中的历史】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1)、这两幅图体现了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种什么政策?有何作用?
    (2)、这段史料记载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深远的影响?
    (3)、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西汉王朝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 8、下面为江苏、山西等地出土汉代文物的相关图片。据此可知,汉代  (    )

    汉铁齿轮

    铜制轴承

    齿轮残件

    A、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B、推行盐铁官营 C、手工业技术水平较高 D、思想领先世界
  • 9、观察下面两幅图,促使“西汉前期”“西汉后期”封国范围发生变化的措施是(   )

    A、分封诸侯 B、设置郡县 C、实行郡国并行 D、颁布“推恩令”
  • 10、漠北之战,是西汉武帝时与匈奴战争中规模最大也是最艰巨的一次作战,是在草原地区进行的一次成功作战,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战后  (    )
    A、大将蒙恬修筑长城 B、匈奴统一了漠北草原 C、匈奴控制西域小国 D、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 11、秦汉统治者分别采纳了李斯和董仲舒的建议(如下表),其共同的目的是(   )

    李斯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

    董仲舒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A、弘扬传统文化传播诸子学说 B、通过统一思想来巩固统治 C、推行科举选官选拔治国人才 D、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
  • 12、汉武帝接受朝臣建议,实施新型专卖政策:敢私铸铁器、煮盐的人,用脚镣锁住左脚,将该人用以生产的工具和生产的产品没收并充入府库。材料中“新型专卖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保障生产生活稳定 C、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 D、推动诸侯王势力扩大
  • 13、从公元前175年到公元前115年,西汉政府先后发行过四铢钱、三铢钱、赤仄五铢钱等,发行方式也从“允许民间私铸”到“不准私铸,中央垄断”,这反映该时期(   )
    A、铸造技术不断进步 B、货币发行量不断加大 C、封国问题威胁中央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14、耧车,汉朝出现的播种工具,以人或畜为动力,一人扶耧,可将开沟、播种、掩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耧车的出现反映____该时期(   )
    A、水利的兴修 B、农业的进步 C、人民的幸福 D、中央集权的强化
  • 15、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始终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标识。下面是七年级同学以“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展板一【科技发明促进步】

    (1)一组同学搜集到下列两则史料。请你指出“蔡侯纸”出现前主要的书写材料。说明“它的出现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的理由。

    续表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

    简,其用缣帛(丝织品)者谓之为纸。嫌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想出一种方法),用树肤、麻头及敏(破旧)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夸赞)其能(才能),自是莫不从用焉(从此都用他造的纸),故天下成称“蔡侯纸”。

    ————范晔《后汉书》

    蔡伦总结前人经

    验,通过反复试验,终于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植物纤维,制造出平整耐用、适合书写的新纸,被称为“蔡侯纸”,它的出现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使人类文化的传播得以加速,为印刷术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宋时雁等《蔡伦改进造纸术》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展板二【方寸之间展史实】

    (2)二组同学展示了下列邮票图片,它们为研究哪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史料?请你任选两幅简述其被人们纪念的理由。(6分)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秦的统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历史的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与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比以前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经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各国的变法虽然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打击旧势力,扶植新势力,这种同一性为统一奠定了基础。秦国的变法,比其他六国的变法更为彻底,取得国富民强的后果,而且社会体制也显得更为先进,由它来完成统一是水到渠成的事。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依据材料一,说说秦统一的时代背景。秦统一六国有何意义?(8分)

    (2)、材料二 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朝的“帝国结构”指的是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说明此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3)、材料三 建立起统一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秦始皇,又分别从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推行了巨大的统一工程,铸就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雏形。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说一说秦始皇在经济,军事方面对“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形成还作出了哪些贡献。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24 龙年春晚吉祥物“龙辰辰”从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龙辰辰”从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中提取独具上古特色的龙鼻作为设计元素;龙脊结构、龙腹纹来源于西周何尊侧面的四道扉棱和云雷纹;眉弓和龙肩上的装饰取自河南博物院收藏的云纹铜禁纹饰;“龙辰辰”参考北京故宫九龙壁上的“五爪金龙”设计龙爪造型,彰显威武和庄严。

    ———摘编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1)、根据材料,指出“龙辰辰”的设计融入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上述探究,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3)、请再举一例你生活中见到或感受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8、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写道:“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据此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目的是 (   )
    A、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B、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C、学习中原汉族先进文化 D、改变鲜卑族的旧习俗
  • 19、某歌曲中唱道:“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关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曹操废掉汉献帝,建立了曹魏政权 B、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C、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D、刘备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 20、晓敏同学在百度上搜索主题学习资料,找到以下内容,据此判断她学习的主题是(    )

    【外文名】 the Silk Road

    【开创期】西汉

    【终点】大秦(在今地中海地区)

    【引进物种】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

    A、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B、丝绸之路上的交往 C、中原物种丰富 D、有效管控西域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