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辽宁省海城市小孤山遗址出土了以下文物,它们说明小孤山人有(   )

    A、种植经验 B、天文知识 C、爱美意识 D、国家观念
  • 2、歌声礼赞着时代,歌曲承载着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部分优秀歌曲表

    歌曲名称

    创作时间

    部分歌词

    《保卫黄河》

    (《黄河大合唱》选曲)

    1939年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43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歌唱祖国》

    1950年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的前程万丈光芒……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1950年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春天的故事》

    1994年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新的天地》

    2017年

    你和百姓同心同行,就像树木扎根大地……我们自信,我们前行,看中华儿女走向新的天地……

    请你从以下两个观点中任选其一,再从上表中至少选择两个与之相关的歌曲,结合歌曲所反映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观点一: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观点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材料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材料三   “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回答邓小平怎样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的问题的?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如何形成的?结合历史知识,说说今天的台湾问题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3)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是怎样看待台湾回归这一问题的?

  • 4、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为民族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在工业结构中,轻工业所占比重高达70%以上,而重工业所占比重不足30%,畸形的工业结构严重阻碍了我国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西方国家经济封销的背景下,苏联的工业化模式成为我国的学习对象,面对亟须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和巩固新生国家政权的现实要求,我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一五"时期工业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摘编自杜思雨、白晋博《“一五”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工业建设的探索与基本经验研究》

    材料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因此,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材料三:我国对外开放带来诸多战略效应:对外开放解决了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在现代化启动初期面临的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难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提供了有效的经济制度供给,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对外开放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加快了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培育和塑造了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品格。

    ——摘编自门洪华《从对外开放到全面开放-关于我国对外开放三十年后的若干总结》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实施“一五”计划的原因有哪些?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一五”计划的实施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的理由。据此、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对外开放带来的战略效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首次实践。
  • 5、历史事实是指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真实情况;历史评价通常是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切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做的认识。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队农村开始 C、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D、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 6、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可以参观“震撼世界的较量”“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朝鲜战场上的地下长城”“血战上甘岭”“鏖战长津湖”等专题展览。在“血战上甘岭”展厅,我们能看到哪位英模的感人事迹(     )
    A、黄继光 B、焦裕禄 C、雷锋 D、王进喜
  • 7、“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已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文中“新的篇章”是指(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B、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建立
  •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农村改革,给农村注入了新鲜血液。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经济趋向市场化,由此强烈冲击着仍然停留在传统体制框架内的城市。

    ——摘编自李海红《包产到户的回顾与反思》

    材料二   过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严重阻滞了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同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讨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据材料一,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该措施最早在哪里试点?结合所学,说明该措施实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说明改革之前国有企业的主要弊端是?结合所学说明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综上,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 9、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一五”时期我困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部门

    重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5%

    7.2%

    7.5%

    材料二   公元1663年(清康熙二年),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靠磨工精细、刃口锋利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当历史的时针指在1953年时,于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原先的小作坊全部统一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制剪生产合作社。1956年,张小泉近记剪刀总厂诞生。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请你列举“一五”计划中该部门取得的成就两例,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三大改造时,手工业的改造方式?手工业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3)、根据三材料,指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综上,谈谈你对国家建设的启示。
  • 10、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材料二   

    材料三   1950年,毛泽东曾说过:“‘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也说过:“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是什么?并结合所学,说明其成功的标志。
    (2)、观察图二的图片,获取信息并且进行说明。(要求:从图片反映的事件及其背景、影响三个方面说明)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美援朝的目的;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对毛泽东,彭德怀所说话的理解,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 11、表   我国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千克)

    年份

    粮食

    肉类

    禽类

    奶类

    1978

    123.6

    19.2

    1

    6.5

    1996

    73.3

    32.8

    10.7

    21.4

    据表推知,我国(       )

    A、人民群众主食消费增加 B、困难时期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C、食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D、物价上涨导致粮食消费减少
  • 12、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它被命名为(     )
    A、福建舰 B、山东舰 C、广东舰 D、辽宁舰
  • 13、如表中为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成就。其中①处应填写(     )

    时间

    外交成就

    1953年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71年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01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数据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A、1972年 B、1978年 C、1979年 D、1982年
  • 14、20世纪90年代,我国成功收回香港、澳门主权。这一成就得益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 15、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 16、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因为
    A、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B、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C、作出了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D、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 17、“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的事迹共同体现了(     )
    A、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解放思想、实事求的精神 C、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 D、坚定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精神
  • 18、中共八大提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     )
    A、基子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情的准确判断 B、直接推动了“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忽视了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作用 D、标志着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败
  • 19、“西藏和平解放时期,国际关系复杂,美、英、印等国插手其中,企图把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外交策略,——化解来自印度、美国、英国等的阻力,西藏和平解放事业得以顺利完成。”材料旨在说明西藏和平解放(     )
    A、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B、提高了中国综合国力与威信 C、促进了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 D、顺应了国际和历史发展潮流
  • 20、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及海外华侨等各地代表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该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