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这样评价:“祖冲之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并且还是一位文学家。”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杰出成就是(    )
    A、精准计算圆周率 B、发明千里船 C、创制《大明历》 D、制造指南车
  • 2、祖冲之与其子合著的名著《缀术》,在唐朝时被朝廷定为算学的主要课本,唐朝数学考试多从中出题,后来传到日本、朝鲜,也被用作学校的课本。这主要说明祖冲之 (    )
    A、在机械制造方面贡献突出 B、在数学领域影响深远 C、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大明历》 D、继承前人又有所创新
  • 3、观察表格可知,《齐民要术》强调农业生产要 (   )

    主题

    内容

    田间管理的时间

    “(谷子)苗出垄,则深锄”“欲得谷,马耳镞”

    田间管理的频率

    “多锄则饶子,不锄则无实”“锄多则无秕(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

    田间管理的方法

    “耕而不捞,不如作暴”“养苗之道,锄不如耨,耨不如铲”“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A、精耕细作 B、多种经营 C、改进工具 D、因地制宜
  • 4、贾思勰强调:“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盖神农为来耜,以利天下”“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体现了他(   )
    A、多种经营的理念 B、技术创新的意识 C、精耕细作的主张 D、民生为本的精神
  • 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如大月氏原在水草丰美的祁连山一带,被匈奴一步步向西驱赶, 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材料二  “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开通的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材料三 通西域以后,西域地区的苜蓿、胡萝卜等传播到中原地区,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从此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要开通西域的背景及张骞通西域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原通过丝绸之路输出和输入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丝绸之路开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哪一官职来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谈谈该官职的设置有何影响。
    (4)、谈谈张骞所表现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建制】

    材料一  历史上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有史学家说,中国的政治统一完成于秦始皇,而中国的文化统一完成于汉武帝。

    【经济措施】

    材料二

    【思想文化】

    材料三 公元前 213年,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焚书”。第二年,他又在咸阳郊外活埋了一批反对他的儒生和方士。

    材料四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他重视儒学,重用儒生,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断绝了研读其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

    (1)、据所学回答,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西汉初期封国势力强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2)、请分别写出图1中和图2中形状相同的两种货币的名称。
    (3)、材料三中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请写出材料四中董仲舒的建议内容。
    (4)、从秦亡汉兴的历史现象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 7、对下方所示这组图片的主题及其影响解读准确的是        (   )

    A、耕织技术的革新 B、汉字字体的演变 C、书写材料的进步 D、文书格式的改进
  • 8、下表中的内容表明西汉(   )

    时期

    史实

    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

    张骞西出长安,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破南越后,在西南设郡,以邛都为越嵩郡,符都为沈黎郡,冉驰为汶山郡,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

    发巴蜀兵至滇,降滇王,以其地为益州郡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

    设西域都护府

    A、采取措施解决王国问题 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C、开辟了丝绸之路 D、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 9、东汉又叫后汉,东汉王朝定都洛阳,东汉自光武中兴到汉献帝被废,历12帝,凡196年而亡,其中未满16岁即位的皇帝竟多达9人,占总数的四分之三。这种现象与东汉后期____有关     (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人民群众起义不断 C、自然灾害频发严重 D、佛教、道教的宣传
  • 10、汉初将冶铁、采矿、煮盐等山泽之源下放给私人经营,出现了大量经营冶铁、煮盐的强商,形成一股与中央政权相抗衡的社会势力。武帝时期,朝廷向豪强借贷,而富商大贾却“不佐国家之急”。这反映了盐铁专卖的                     (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意义
  • 11、贾谊认为:当下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小腿肿得像腰,脚趾肿得像大腿,不能屈伸自如。不及时治疗,就不可医治了,“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认识启发了西汉政府后来  (   )
    A、铸造五铢钱 B、实施“推恩令” C、废除井田制 D、尊崇儒术
  • 12、《史记》记载,汉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没有再建宫殿、园林,车骑也没有增加。材料反映出汉文帝              (   )
    A、鼓励开荒 B、减轻刑罚 C、减免赋税 D、提倡节俭
  • 13、西汉初年,朝廷无积蓄,将相出行都只能坐牛车;灾民遍地,官府无力救济,百姓四处逃荒。由此可见,汉初统治者的首要任务是                      (   )
    A、招抚流亡百姓 B、增加朝廷收入 C、禁止人口买卖 D、恢复社会经济
  • 14、刘邦在位时曾特地杀了一匹白马,并立誓:非刘氏皇族成员而称王的,天下人共同攻击他。白马之盟反映出刘邦的担忧是(   )
    A、对诸侯王势力的隐忧 B、对郡县制的不信任 C、对官僚体系的不满 D、对世袭体制的怀疑
  • 15、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这里说明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         (   )
    A、自身能力强 B、深得民心 C、善于用人 D、拥有关中地区
  • 16、“世家”是给诸侯以及具有特殊地位的人作的传。在《史记·□□世家》中记载:“将军身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这里的“将军”是指                             (   )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
  • 17、《汉书》记载:“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海内愁怨,遂用溃畔。”这段材料反映的是秦朝          (   )
    A、赋税沉重 B、刑罚严酷 C、徭役繁重 D、兵役繁重
  • 18、为了保卫边境地区不受游牧民族的袭扰,秦始皇在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长城用于军事防御,意义重大。由此可知,秦筑长城   (    )
    A、引发了农民起义 B、维护了边疆稳定 C、发展了农业生产 D、扩大了帝国疆域
  • 19、秦朝将全国分为36郡,在郡下设县,郡和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从中可以看出,郡县制的设置(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强化了中央政权建设 C、提升了官员的办事效率 D、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
  • 20、梁启超曾如此评价秦统一全国:“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据此判断,秦统一全国的根本原因是   (   )
    A、统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B、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才 C、变法的成功为统一打下坚实基础 D、秦国积极筹划,策略得当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