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个无名氏的纸上作业……太平军后来所实行的,还是最简单的老办法——照旧完粮纳税。”这段论述旨在说明《天朝田亩制度》( )A、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B、未反映农民阶级的愿望 C、顺应了近代化要求 D、具有空想色彩难以施行
-
2、探索西方文明是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主线之一。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物
人物言论
实践行动
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编写《海国图志》
李鸿章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开展洋务运动
梁启超
采泰西之理法而合之以日本之情形……是以(中国)未及十年而兴勃焉也
推动戊戌变法等
材料二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建国民政府。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材料三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二十世纪一直是志士仁人追求的目标。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上面表格,概括三人具有的共同思想。(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救国的指导思想并指出“政治革命”的目标。(3)、根据材料三概括志士仁人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商以来,凡华民需用之物,外洋莫不能仿造,穷极精巧,充塞土货。……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底所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1889年)
材料二 和中国古代那种静态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会不同,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是通过自我更新的机制来实现社会变革也不一样,中国近代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的推陈出新(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而出民主主义之新)。所以,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有其很大的独特性……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主张该如何解决晚清“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的问题?其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观点?(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特征。(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材料一的相关史实印证材料二的观点。 -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

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
总计
上海
武汉
天津
广州
杭州
无锡
其它
厂矿数
549
83
28
17
16
13
12
380
资本额(千元)
120288
23879
17240
4219
5791
1552
1422
6618
(1)、根据材料一,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并指出在洋务运动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企业和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相似之处,并分析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你从我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中能获得哪些启示? -
5、少年时代的瞿秋白在常州府中学堂念书。一天传来一则消息,他十分高兴,立即拿起剪刀剪下辫子,连跑带跳地对母亲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据此推测,这则消息是( )A、维新变法开始 B、辛亥革命爆发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金田起义爆发
-
6、1913年2月23日出版的《独立周报》中写道:“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虚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眼,何暇及其他。’”这段材料最有助于了解辛亥革命的( )A、背景 B、条件 C、过程 D、影响
-
7、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此后,同盟会会员刘道一、黄兴等人陆续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等,各地也纷纷响应。这反映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C、促成民主革命的实现 D、终结了清王朝腐朽统治
-
8、1896年,梁启超高呼“变者,天下之公理也”;1903年,邹容则主张“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革命思想的传播 B、义和团运动兴起 C、民族危机加剧 D、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
9、美国汉学家费正清说:“康有为的政治纲领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这一论断反映了( )A、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 B、辛亥革命的革命理想 C、戊戌变法的变革目标 D、新文化运动的片面性
-
10、某学者指出: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奋力拼搏的生动画面,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这段话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
11、李大钊说:“太平天国运动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太平天国( )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
12、有学者指出:“《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对封建地主所有制予以坚决地否定,因此,它将为中国萌芽中的资本主义扫清道路,解除其束缚并为其发育成长创造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据此判断,该学者认为( )A、《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一定的时代发展潮流 B、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性皆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中 C、农民阶级无法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D、洪秀全等未能提出反映农民阶级愿望的纲领
-
1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9世纪中期,欧美海权国家一步一步地从广州向北推进至上海再至北京,而陆上国家俄罗斯则从西伯利亚满洲边界向南推进到北京。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A、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民族危机 B、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高峰 C、促进了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 D、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
-
14、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有人认为,“《黄埔条约》规定:‘若有应行更易章程条款之处……核计满十二年之数,方可与中国再行筹议。’修改有关的通商订约,本属平常外交事务,清政府一拖再拖,加深了双方的矛盾。”该观点( )A、没有揭示出战争的侵略本质 B、指出了解决中外矛盾的途径 C、全面剖析了战争爆发的原因 D、批评了清朝天朝上国的观念
-
15、八年级一班的小宋同学搜集了如下资料,材料表明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失败,让一部分官员和有识之士深受刺激。魏源根据《四洲志》等资料,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等。
A、激起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 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根基 C、刺激近代民众民族意识觉醒 D、颠覆了天朝上国的传统思想 -
16、19世纪初,在正常的贸易中,中国的茶叶出口足以引起西方国家高度注意,因为用来贩卖茶叶所得的白银,远比他们所自以为“现代”的商品带来的利润多得多。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具有抵制作用 B、近代工业品与中国习俗不相符 C、白银大量外流导致民众购买力下降 D、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不多
-
17、“他(袁世凯)不过是我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等的大政客,他借了一大批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基于此,革命党人发动了( )A、公车上书 B、金田起义 C、“二次革命” D、广西起义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05年8月
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
1911年4月
黄花岗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A发动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B成立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C的结束
(1)在材料一表格中的A、B、C处分别填入相应的事件或内容。
材料二:《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辛亥革命的影响。
材料四: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3)根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为此他进行了哪些探索?请举两例。
材料五: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说出“狼猴倒行逆施”所指的事件。“国民群起攻之”,发起什么战争?
-
19、
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填出A、B两空表示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洋务企业的经营状况①江南制造总局开设的译书馆,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翻译了自然科学、军事技术等98种西洋著作。②轮船招商局创办后,在三年多时间里使外轮公司损失1300多万两白银,五年后又收购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③福州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将首批优秀生送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航海技术。④开平煤矿投产十年后产量逐年增加,因此天津市场上的洋煤进口从原来的将近20万吨降至120余吨。⑤福州船政局的人员“薪水工食”占全部经费的80%,企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
(2)根据材料二,完成下表。
资料序号
论证的观点
①、A
观点一:洋务运动传播西学,培养军事和科技人才
②、④
观点二:B
C
观点三: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弊端
(3)下面的历史人物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请为他们找出对应的重大事件。(填序号)
①李鸿章②康有为③张之洞④梁启超⑤林则徐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压迫下,民族危机加剧,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代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了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到了堡垒一壁。
——张晋松《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战争是一块碑界的理由。材料二:西方列强“均沾”了《马关条约》所规定的种种不平等权益,在贷款、筑路、开办工厂、设立银行等方面,展开了更为激烈的竞争。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渗透进一步深化了。……帝国主义列强都以中国为宰割的对象,使中国陷于被瓜分的危局。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2)根据材料二,简述《马关条约》的签定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材料三:“这个条约使清政府感激涕零,愿意从此更忠顺不贰地做列强的孝子贤孙;而列强由此就更直接地成为清政府的监护人。各国使团成为中国实际上的太上政府,凌驾于禁城中的朝廷之上。”
——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
(3)材料三中的“这个条约”指哪一条约?写出“这个条约”中最能体现消政府已成为“列强的孝子贤孙”的条款。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4)请给以上探究活动确定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主题。面对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想或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