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据如下表可以判断(     )

    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A、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西方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 D、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2、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因此,发展经济是每个国家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一方面依赖西汉前期的财富积累,另一方面依赖其财政改革。其改革核心即以国家力量调控经济运行,保障“外攘夷狄”的军需费用,打击豪强地主、工商业者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兼并农民土地的行为,从而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创造了大一统帝国的辉煌。

    材料二:

    图1“渔”字铁斧

    高16厘米、宽7.2厘米,斧面上有凸起的“渔”字。这是渔阳郡铁官作坊的标志。

    图2五铢钱

    直径2.5厘米,出土了百余枚,都是汉武帝及其子昭帝时期统一铸造发行的五铢钱。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财政改革的核心并分析其改革的意义。
    (2)、史料是我们探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二中图1、图2两幅图片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印证了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行的哪两项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得到哪些认识?
  • 3、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在儒家思想争取官方认可的东周时期,人们对孔丘表示尊敬的称呼通常是“孔子”、“孔夫子”。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和国力强大要求思想上的统一,儒家思想正好适合此时的要求,于是孔子成为了被神化的“圣人”。

    ——摘编自王荣芳《从孔子称谓看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位大思想家的什么政治主张?他的这一主张有什么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东周到西汉,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概括从这种变化中得出的历史结论。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这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之一,重达832.84千克,其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1)、材料一中的“甲骨”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2)、材料二描述的青铜器是什么?简要说说它享有“镇国之宝”美誉的原因。
    (3)、如果要深入了解上述文物的出土历史,你可以前往哪一处遗址?请再列举一件你所知道的古代青铜器。
  • 5、中国古代制度的创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秦始皇把全国分成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等的县。所有这些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

    ——摘编自摧瑞德《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指出当时有哪些人可以受封为诸侯?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及其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 6、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历史记载最为完整,历史遗存最为丰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

    材料二:黄河流域一带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多数带有伸出室外的斜坡或台阶的窄长门斗,室内中央均设有火塘,可用于炊煮和取暖。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分上下两层,特点是提高房屋的底板,以利用下部空间,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

    材料三:在大汶口遗址,发现了磨制石器:石镰、石锄等,在墓葬中,有的墓随葬的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百余件,有的墓却一无所有。

    (1)、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我们可以推测古人类已经掌握的技能。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材料一中图二、三两件文物,完成你的考证。(选取其中一幅图片)

    示例: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可以印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可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住房分别是什么样式的?造成这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归纳出大汶口原始居民与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相比,具有的最突出的不同点。
    (4)、通过文物古迹,我们可以触摸历史,感受历史。请你举出一条我们了解文物的途径。
  • 7、西汉武帝时期三次分封长沙国定王子为侯,共计15人,一国变成了多国。定王子所封的侯国,有在长沙国境内的,也有在其他郡者。据此可知,当时(     )
    A、诸侯王势力越来越大 B、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 C、西汉大举反击匈奴 D、朝廷加强了对地方控制
  • 8、从“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到“汉兴七十余年之间……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主要是得益于(     )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B、周边游牧民族的威胁被彻底清除 C、加重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 D、西南地区的土地得到充分的开发
  • 9、下图再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情景。若为图中人物添加信息,应为(     )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力拔山兮气盖世 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 10、下表是秦朝征发徭役情况表。据此可以推知,秦朝(     )

    秦朝人口

    每年征发徭役人数

    服役人数占总人口

    约2000万人

    300万人

    15%以上

    A、阶级矛盾尖锐 B、重视国家建设 C、经济实力雄厚 D、集权统治强化
  • 11、《吕氏春秋》(注:战国末年成书)说深耕可使“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螟蜮,危害禾的两种害虫)”,使禾、麦得到好收成。当时农业提倡“深耕”所具备的条件是(     )
    A、自然条件优越 B、都江堰工程的修建 C、铁制农具广泛使用 D、青铜器的使用
  • 12、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商汤灭夏 B、盘庚迁都 C、武王伐纣 D、平王东迁
  • 13、二里头遗址的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在此遗址中,除了发现前所未见的大型宫殿式建筑基址外,还有中、小型地面房基,以及更多的陷入地下的地穴式房屋,面积最小的勉强可供二三人栖息。以上内容说明夏王朝(     )
    A、制定了比较成熟的刑法 B、进一步完善了礼乐制度 C、明确了国家机构的职能 D、社会等级差别十分明显
  • 14、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联“经十载,导百川,功名传万里;定九州,规五服,圣主誉千秋。”最适合张贴于(     )
    A、湖南炎帝陵 B、陕西黄帝陵 C、山西尧庙 D、浙江大禹陵
  • 1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境内已确认最早的人类位于图中

    A、 B、 C、 D、
  • 16、考古发现为人们探究史前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证据。下列选项中,能够为研究北京人提供第一手资料的是(       )
    A、电影《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 B、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 C、北京人复原头像 D、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表述完整)

  • 18、

    中国革命时代留下了红船精神、黄埔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丰富的革命精神。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红船从这里启航】

    材料一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7月30日晚,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此后,“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包惠僧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作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丝网船(后来通称“红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摘编自百度百科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1)中共一大提出的党的奋斗目标和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各是什么?
    (2)以下结论是从材料一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内填“正确”;与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不符合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内填“错误”。

    A:中共一大确定的奋斗目标,表明中共对当时的国情有了正确的认识。( )

    B: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黄埔军校铸军魂】

    材料二   徐向前、许光达…等百余名黄埔同学召开大会,宣布成立延安黄埔同学分会,叶剑英(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八路军参谋长)和重庆会友陈宏模莅临大会,大会致电校长蒋介石表示要加强黄埔同学团结,促进全国团结抗战。

    ——《中国共产党与黄埔军校》

    (3)材料二中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是谁?黄埔军校的组建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井冈山上红旗飘】

    材料三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红军歌谣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提到了共产党领导的哪些武装起义?“井冈山上朱毛合”是指什么事件?井冈山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红军不怕远征难】

    材料四   (关于长征)敌人在一个方面来说是胜利了,在另一个方面来说是失败了。这样说才是恰当的,因为我们完成了长征。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敌人在一个方面来说是胜利了,在另一方面来说是失败了”?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的指导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要用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即用科学技术为手段,达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洋务派官僚不愿也不敢提出把专制制度改革为民主的政治制度的要求。正是由于洋务运动本身既不能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控制,又不可能摆脱封建势力的阻挠和浸蚀,因此也就难以避免失败的命运。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1)以下结论是从材料一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内填“正确”;与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不符合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内填“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内填“未涉及”。

    A: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体现了学习西方的局限性。( )

    B: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

    C: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仅在于不能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控制。( )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出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个。洋务运动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进步作用?

    材料二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摘编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变法兴起的历史背景,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的?

    材料三   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文化思想运动。这个文化思想运动被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以发生于1919年5月4日的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而得名。开始于1919年前3年的新文化运动在思想上启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并随着五四爱国运动而得到更加深入蓬勃的发展。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4)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有何内在联系?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文化运动又是怎样“得到更加深入蓬勃的发展”的?
  • 20、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研究“西安事变”时,可信度最高的证据应是(     )
    A、当时的照片和相关的文物 B、电影《西安事变》 C、蒋介石日记中对于事件的描述 D、当时国民党报刊的宣传报道
上一页 125 126 127 128 12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