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土地改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抗美援朝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五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盛唐气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
1、 全民族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大规模战役,从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到后来的武汉会战,以争夺大城市为主,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为抗战作出重要贡献。下列对正面战场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迷梦 B、 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C、国民党一直坚持积极抗战 D、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
2、 史料的搜集、甄别、阁释、运用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日本的田中正明曾著有《“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书,企图为南京大屠杀翻案。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最有力的证据是( )A、电影作品《南京!南京!》 B、历史教科书中的记载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照片
-
3、 《歌八百壮士》中唱道:“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指谢晋元);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与此歌相关的著名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
4、 下图是1937年7月7日发生的某事件的形势图,该事件标( )
A、局部抗战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全民族抗战开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5、 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举行抗日救国游行。12月底,平津学生联合会组织“南下扩大宣传团”,到工人农民中宣传抗日救亡。这场学生的爱国运动( )A、成为扭转国内时局的关键 B、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 C、迫使国民党放弃了不抵抗政策 D、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
6、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制定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可见,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为了( )A、消灭军阀张作霖 B、把东北变为殖民地 C、支持蒋介石反共 D、打击抗日武装力量
-
7、 下面是记者采访红军战士时的对话,这段对话体现了红军战士的( )
问:“你们在与敌人作战时。在深山丛林中过回穿插、过雪山草地时,有没有想过死?”
答:“在那种特殊环境下,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我们都是穷苦人,一无所有,没有牵挂。”
A、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坚持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C、革命忠诚精神 D、不怕困难和牺牲的精神 -
8、 毛泽东说:“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也是一条真理。我们认识中国,花了几十年时间……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
使用建议:诊断区-检测薄弱·重分区·补发检测·验收区·档步提示会议开始的。”这说明遵义会议( )
A、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B、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挽救了红军 C、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D、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
9、 李德、博古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以上材料反映了( )A、红军长征的经过 B、红军长征的原因 C、红军长征的结果 D、红军长征的意义
-
10、 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下图是大会的会址。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 )
A、“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口号 C、“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
11、 “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就)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这首江西民谣中的“朱德来会毛泽东“发生在( )A、南昌起义前夕 B、秋收起义后 C、第五次反“围剿”中 D、遵义会议后
-
12、 1927年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的方针。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 )A、工人阶级的重要性 B、农民阶级的重要性 C、商人的重要性 D、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
13、 国共两党曾亲密无间,共同抗敌,也曾分道扬镳,挥戈相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材料二

材料三 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等举行一系列会谈。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1)、材料一中的“军校”指的是什么学校?“军校”的创办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蒋介石发动了哪一“反革命政变”?随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的反动政权叫什么? -
14、 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 )A、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B、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C、北伐战争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D、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
15、 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黄埔军校正式成立
-
16、 下图是黄埔军校毕业证书,它可以直接用来佐证以下哪项内容( )
A、黄埔军校创办于1924年 B、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C、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建立黄埔军校 D、黄埔军校培养军事人才 -
17、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度携手共渡难关。假如你穿越到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携手共渡难关的标志是(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创办 C、北伐战争的开始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
18、 学习历史的方法多种多样,阅读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走进历史遗迹,抒写历史余音】历史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
材料一

【梳理历史时间轴,见证时代进步】五四运动大事时间轴
材料二

【研读史料内容,分析数字意义】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的13名参会者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中共一大签于当时党员人数少、地方组织尚不健全,先建立由3人组成的中央局,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中国共产党诞年生之后,始终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与人民心连心,创造了惊天动地的历史伟业。到2022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已达9804. 1万名。100多年奋斗,缔造了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创造了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揭开史实联系,明晰历史因果】
(1)、请写出与图一、图二历史建筑相关的史实。并结合所学,叙述图二史实发生的直接原因。(2)、依据材料二,分析五四运动前后期的变化,并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计算出2024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多少周年。分析其诞生的历史意义。(4)、在开放性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从中共一大召开时的50多名,到2022年底发展为9804. 1万名,这一数据的变化给我们哪些启示?(5)、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请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三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钱玄同(1887—1939)是近代思想家,他于1906年留学日本,认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清朝的政制仅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到了1919年,他提出“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谁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常……弃如土蓝(糟粕之意)”。
材料二
时间
人物
作品
1915年9月
陈融秀
《敬告青年》
1917年
《新青年》杂志升辟“女子问题”专栏
1917年1月
李大钊
《孔子与宪法》
1918年
《新青年》第4卷第1号开始周白语文出版
1918年11月
李大钊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20年5月
陈欣秀
《新青年》开辟“劳动节纪念号”
(1)、根据材料一,概括钱玄同对传统文化所持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前后态度不同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化探索应秉承的原则。 -
20、 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单元知识结构图。据此可知,该单元的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中华民国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