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蒋介石曾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是“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然而在1930年后,他却开始对其进行全面否定和批判,甚至提出在政治上效法曾国藩当年“搞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发生这一变化是因为        (   )
    A、国内工人运动高涨 B、北伐战争已取得胜利 C、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D、反清革命的政治需要
  • 2、陈独秀说:“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陈独秀所说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        (   )
    A、制定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B、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 3、下面是民国时期青年学生“最崇拜的人物”调查表(部分),导致孔子票数变化的原因是        (   )

    1913年调查结果(样本300)

    1919年调查结果(排本1054)

    孔子157票

    孔子1票

    A、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B、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兴起 D、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
  • 4、1911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四幅画名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下列四幅画的序号与上述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

    A、③②④①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 5、 1895——1900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从原来的80余家激增到933家。外资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节省运费,获得巨额利润。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
    A、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通窗口岸 B、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 6、在镇南关大捷后,李鸿章说:“若此时与(法国)议(和),似兵费(赔款)可免,边界可商⋯⋯与其兵连祸结,日久不解,待至中国饷源(军费)匮竭,兵心、民心动摇,或更生他变,似不若随机因应,早图收束之有裨全局矣。”此话表明李鸿章        (   )
    A、阻挠中国军队追歼法军以卖国求荣 B、惧怕外敌和内乱而委曲求全 C、懦弱无知而不了解前线战局的发展 D、审时度势避免遭受更大损失
  • 7、八年级某班同学根据课堂总结和查阅的资料编写了下图学习资料卡,从这张资料卡可以看出,《资政新篇》(    )

    (一)创办限级,设置不受众言节制也不节制众言的新闻官:

    (二)成立地方自治机构,管理地方财政、教育及社会救济事业等;

    (三)兴办近代工矿交通等企业,准许私人投资,奖励发明创造:

    (四)与外国通商,平等往来,欢迎外国人前来传授工艺技术。

    A、体现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B、违背社会发展潮流 C、表达了农民阶级的意愿 D、带有资本主义色彩
  • 8、关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林则徐解释为“器不良”“技不熟”;史学家陈旭麓则认为是“因社会落后而政治腐败,因政治腐败而武器陈旧”。对此不同认识解读准确的是 (    )
    A、二者阶级立场相同,但观察角度不同所造成 B、林则徐作为鸦片战争的亲历者,认识更准确 C、史学家与事件无利害关系,结论不带主观因素 D、林则徐的观点符合当时学习西方的认知水平
  • 9、观察地图,回答问题。

    (1)、在地图中方框内填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名 :称。 
    (2)、南洋公学、《申报》《新闻报》《东方杂志》《新青年》和商务印书馆·等都创办于同一个城市,你知道是图中的哪一城市吗?据此并结束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分布特点。指出造 :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3)、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区域分布:和产业结构上的特点。

    昆上分解析

  • 10、观察地图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就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摘编自人民日担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地图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情、地理等角度分析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国共两党关系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3)、写出材料三中①②③代表的地名。结合所学,指出南京解放的历史意义。
  • 11、观察地图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北京“六三”大逮捕消息传到上海后,经上海学联联络,实现了商店罢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的“三罢”斗争……罢工斗争不断扩大,进入最高潮,以至上海市外市内、海上陆上交通和电话通讯均告断绝。与此同时,全国三十多个城市,也卷入到斗争中来,五四爱国运动已成燎原之势。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A、B处所代表的五四运动最先爆发的地点和后期运动中心的城市名称。
    (2)、观察材料一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五四运动能够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
    (4)、虽然五四运动已经过去105年,但“五四精神”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 12、观察地图,回答问题。

    (1)、孙中山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地点分别位于图中什么位置?(写字母即可)
    (2)、如果说“构想共和”的地点在东京,那么“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的地点分别位于图中哪一处?(用字母表示)任选一处,说说你的理由。
    (3)、观察地图,说明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的省份的分布特点。
    (4)、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之后中国民主革命形势发展具有的特点。

    使用建议:期末专项突破·对点提升·|期末综合检测·全方冲分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13、观察地图,回答问题。

    (1)、结合地图,想一想八国联军侵华路线与前几次列强侵华路线相比有什么不同。
    (2)、在图中框内填出义和团和清军抗击八国联军的重要地点名称。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应如何看待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的关系。
  • 14、观察地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框内填出《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割让地的名称,并指出它们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
    (2)、图中“”是鸦片战争中英军哪一年的侵略路线?按时序对该侵略路线作简要说明。
    (3)、图中A地在鸦片战争前后发生了很多大事。A地是。请列举该地与鸦片战争相关的一例大事,并作简要说明。
    (4)、结合图中所示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 15、1911年朱德随滇军参加推翻清朝的革命……1915年朱德升为团长,被派往四川跟袁世凯的军队作战,获得了胜利。朱德去四川讨伐袁世凯的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护国战争 C、北伐战争 D、二次革命
  • 16、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D、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17、 下图是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年代尺,由此获得的信息包括(    )

    ①七七事变成为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②国民党在抗战中始终处于领导地位

    ③经过14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18、 下图是段焕竞参加某次会议的代表证。该会议(    )

    A、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号召停止内战并一致抗日
  • 19、 观察下图,从中可以看出八路军的主要作战目标是(    )

    A、破袭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 B、夺取沦陷区的大城市 C、在正面战场与敌对峙 D、发起对日寇最后一战
  • 20、 下图所示的战斗是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抗战中取得重大胜利的战斗,这场战斗胜利的重大意义是(    )

    A、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B、八路军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战役 C、日本速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D、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上一页 93 94 95 96 9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