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抗击日军所占侵华日军总数比例表。这主要说明(   )

    时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占比

    59%

    62%

    58%

    75%

    63%

    58%

    64%

    69%

    A、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B、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D、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 2、李宗仁在谈及台儿庄大捷时说:“淮南、鲁南各地的民众的力量,完全和军队配合起来了,在战场上挽救伤兵的是民众……帮助军队输送炮弹粮食的是民众。”李宗仁强调战役的胜利得益于(   )
    A、国际援助广泛 B、军民团结合作 C、军事战略正确 D、武器装备精良
  • 3、1936年3月,法国巴黎《全民月刊》连载的《随军西行见闻录》,以被俘军医“廉臣”的口吻,描述了红军历时8个月、途经6省的经历,是最早向世人介绍红军长征的纪实作品。这部著作(   )
    A、反映了法国人对中国革命的认可 B、记述了中央红军守卫根据地的壮举 C、为研究红军长征保存了珍贵史料 D、全面反映了北伐战争艰难行军历程
  • 4、毛泽东指出:“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这些“红色区域”是指(   )
    A、农村革命根据地 B、国统区 C、敌后抗日根据地 D、解放区
  • 5、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一个高潮时期,有30余万工人参加了大小100多次的罢工,这些罢工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胜利。中国工人运动出现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工农武装割据的推动 C、民族矛盾的持续上升 D、新的领导组织的出现
  • 6、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搜集到如下论据。据此判断他们要论述的观点是(   )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中共三大召开,决定同国民党合作

    ·孙中山多次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失败后,决定改组国民党

    ·国民党一大召开,对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

    A、国共两党积极促成了第一次合作 B、国共合作是大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 C、国民党在国共合作中起主导作用 D、共产国际对国共合作起到推动作用
  • 7、巴黎和会之初,北洋政府“原拟全约签字”;5月20日,北洋政府接受代表团“保留签字”的建议;6月26日,北洋政府被迫电令代表团“如不能保留,即拒绝签字”。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成功维护了国家主权 B、北洋政府外交取得了巨大胜利 C、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 D、民众广泛参与发挥了巨大力量
  • 8、某电视剧再现了鲁迅的《药》的场景:北洋政府当街处决革命者,围观群众有人抢着用馒头蘸革命者的血来给儿子治病,有的老人在议论刽子手的刀法比不上清朝时期。这说明了(   )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 B、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 C、北洋政府顺应民心 D、五四运动的不彻底性
  • 9、清末,梁启超率先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到民国初年,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机构兴起,如“中华革命党”“中华银行”等。这一现象(   )
    A、彻底否定了传统华夷观念 B、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传播 C、体现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 10、历史图示记忆法是指把文字变成直观的图示,将知识串联起来,以便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下面所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太平天国运动
  • 11、某同学在进行中国近代史的项目式学习时,收集了下面一组邮票。据此可知,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现代化的早期探索 C、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12、顺应时代潮流·感知救亡图存。1840—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不同社会阶层从不同层面发出了时代呼声。
    (1)、【现象·折射时代潮流】

    下面的图文信息,反映了地主阶级洋务派顺应时代潮流向西方学习的教育举措,请据此概括这些举措的特点,并简述其产生的影响。

    近代新式学堂(部分)课程开设情况

    学堂

    开设课程

    京师同文馆

    数理启蒙、几何原本、微分积分、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等

    福州船政学堂

    英语、地理、数学、航海天文学、船舶驾驶术等

    天津电报学堂

    电磁学、电测试、材料学、电报地理学、电报实习等

    洋务运动期间第一批出国留学的幼童

    (2)、【史料·记录时代诉求】

    下列文献材料反映的内容分别是哪一阶级发出的时代呼声?它们分别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发出的?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摘自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3)、【作品·描绘时代变化】

    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片段,简述这些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并谈谈文学作品在时代发展中的作用。

    一个满脸横肉的人嚷道:“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摘编自鲁迅《药》

    (注:人血馒头治疗疾病为当时的一种封建迷信,主人公花钱购买蘸了人血的馒头为儿子治病,最终失败。)

    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摘编自茅盾《春蚕》

    王淑芬说道:“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也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万一皇帝回来呢?”

    ——摘编自老舍《茶馆》

  • 13、艰辛探索·孕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始于鸦片战争之后,它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影响下,在清廷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产生的。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生产,带有技术创新、模仿和扩散的意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而言是一大进步。洋务运动兴办的这些军事工业毕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机器工业,其所训练的人才,均为日后中国工业发展的生力军。而机器生产的示范效应在客观上刺激和带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摘编自章开沅等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而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的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企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

    ——摘编自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材料三辛亥革命是一次既胜利又失败的革命。说它胜利,一条重要的理由就是皇帝不那么好做了……而还有那么多人主张复辟又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洋务运动发生的因素,简述其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军事的角度,举例说明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的现代化变革尝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是一次既胜利又失败的革命”的理解。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的特点。
  • 14、概览武汉发展·感受社会变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汉近代工业一览表(部分)

    时间

    创办者

    创办企业

    概况

    1863年

    俄商

    顺丰砖茶厂

    最早的近代企业,主营茶叶收购和加工

    1887年

    德商

    美最时蛋厂

    同时开设5家加工厂,出口德、英等国

    1890年

    张之洞

    汉阳铁厂

    亚洲首家现代化钢铁企业,产品远销海外

    1892年

    张之洞

    湖北织布局

    引进西方纺织技术,产品远销海外

    1897年

    宋炜臣

    汉口燮昌火柴厂

    民办企业代表,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火柴厂

    ——摘编自邓正兵、欧阳君《试论武汉的早期现代化》

    材料二

    湖北军政府旧址

    旧址见证辛亥革命的足迹。    ①    年10月10日,    ②    一举成功,翌日,革命军在这座大楼成立了湖北军政府,进而掀起席卷全国的革命风暴,成为革命走向胜利的起点,开创历史新纪元。

    材料三武汉近代城市社会生活发生明显变化。汉口开埠后,外国人在租界里将西方城市文明移植过来。受此影响,钟表、火柴、肥皂等洋货成为武汉一般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出现了趋新崇洋的社会风尚,一个近代化城市的面貌端倪渐显。经过辛亥革命的洗礼,革除诸多社会陋习,如男子剪辫、劝禁女子缠足、握手礼代替跪拜礼、废除老爷、大人等称号。

    ——摘编自皮明庥主编《近代武汉城市史》

    (1)、材料一中武汉近代工业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简述其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将①②处内容填写完整。如何理解辛亥革命“开创历史新纪元”?
    (3)、根据材料三,概括武汉近代城市社会生活出现的新变化。
  • 15、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八年级⑴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项目活动。

    【项目主题】中华英雄谱

    【项目目标】通过举办策展活动,走近中华英雄,感受英雄人物成绩,汲取精神力量。

    【项目任务】

    任务一 一组同学整理了以下部分中华英雄的图文资料,准备布展。

    文字资料

    ①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

    ②凉秋时节黄花黄,大好英雄返故乡。一手缔造共和国,洞庭衡岳生荣光。

    ③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④百年痛史湿战衣,千堆忠骨掩草旗;万里危城风飘絮,烽火南关存一息。

    入选理由:____

    入选理由:中法战争中临危受命,取得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战局。

    入选理由:____

    入选理由:领导广州起义,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____

    ____

    任务二 二组同学观看了部分有关中华英雄的影视作品,并制作了以下人物的宣传海报,准备开展宣传活动。

    电视剧名称:《觉醒年代》

    上映时间:2021年

    经典台词: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相关史事:新文化运动

    内容简介: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电影名称:《林则徐》

    上映时间:1959年

    经典台词: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相关史事:____

    内容简介:____

    ____

    (1)、请你仿照示例,为左宗棠和邓世昌撰写入选理由,并将右边②④填入对应人物的空白处。
    (2)、请你仿照示例,为电影《林则徐》制作宣传海报。
    (3)、感悟:
  • 16、下面的漫画创作于1920年,图中人物为民众,树上文字为“军阀”二字,左侧文字为“共去厌物,道路平坦”。漫画旨在说明(   )

    A、人们渴望结束军阀混战局面 B、北洋军阀破坏言论自由 C、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动失败 D、辛亥革命取得巨大成果
  • 17、鲁迅曾在文章中写道:“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这可以用来说明近代中国(   )
    A、民众参与政治热情高涨 B、封建专制的政治基础稳固 C、思想解放潮流闸门打开 D、民主共和道路的艰难曲折
  • 18、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但其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需国务员“副署”方能生效。此举是为了(   )
    A、彻底推翻清政府 B、防范袁世凯独裁 C、确保国民的权利 D、讨伐袁世凯复辟
  • 19、下面的纪念章上刻有“中华民国五年十一月八日”的字样,该章发行于公元(   )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 20、2025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晋华中学历史社团开展了以“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据此回答问题。
    (1)、一组同学利用年代尺绘制了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①处内容是(   )

    A、华兴会 B、同盟会 C、光复会 D、国民党
    (2)、二组同学查阅到下面一段史料,孙中山的这段话意在(   )

    1912年9月,孙中山来到山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

    A、强调武昌起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胜利 B、肯定山西起义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C、发动山西各界共造自由民主平等之中国 D、说明山西起义用半年时间推翻清朝统治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