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土地改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抗美援朝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五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盛唐气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
1、【多元融合】时期,大量外族移居中国,同国人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形成新的民族——回回。它是我国回族的前身。
-
2、【民族英雄】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率军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
3、【休养生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
-
4、【象形表意】商朝是我国汉字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
5、【文明传承】中华文明五千年,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炎帝和黄帝作为华夏族群的共同先祖, 尊奉为“”。
-
6、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方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后来被称为“京戏”或“京剧”。材料描述的是京剧形成的( )A、原因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
7、下列漫画反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是( )A、丞相权力逐渐提高 B、监察权力逐渐减弱 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地方权力不断扩大
-
8、“九边者,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分段守卫,设为九镇,因叫九边。……如此的沿如表 万余里,防备之至,实为前代所未有! “这里的“九边”指的是( )A、灵渠 B、秦长城 C、大运河 D、明长城
-
9、“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 宜诏颁赏,厚往薄来”。由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A、增进与亚欧友好往来 B、传播了和平与友谊 C、提高清朝的国际地位 D、加强对西洋的管理
-
10、下面是小宋同学在课前搜集的几张图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课题是( )
宋代《耕获图》 宋代瓷器 宋代海外贸易图
A、宋代农业发展迅速 B、宋代手工业高超 C、宋代海外贸易发达 D、宋代经济的发展 -
11、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A、匈奴族 B、契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
12、下列是小历同学搜集的诗词,两首诗词共同反映的是(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节选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期大明宫之作》节选
A、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B、唐朝经济的繁荣 C、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 D、唐朝的盛世气象 -
13、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 B、科举制的创立,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扩大了统治基础 C、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D、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
14、某班学生对“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进行比较学习,这两次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文人志士广泛支持 B、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C、贵族集团强力推行 D、维护贵族集团利益
-
15、以图证史是通达史识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描绘了汉代使臣出使西域的部分场景,这一事件直接推动了( )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A、丝绸之路的初步开通 B、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原 C、汉朝对西域军事控制 D、西域纳入汉王朝版图 -
1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这一时间用世纪年代法表示为( )A、公元前3世纪初 B、公元前3世纪末 C、公元前2世纪初 D、公元前2世纪末
-
17、良渚古城遗址有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遗址还发现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这些发现说明( )A、社会分化严重 B、原始农业发达 C、审美观念形成 D、商品经济发达
-
18、中国古代创造了独具特色、源远流长的监察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央监察基石】
材料一 秦朝的中央官制(部分)
【地方察考利刃】
材料二 汉武帝时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代表朝廷监察 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滥用刑罚、结党营私等。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决策预警机制】
材料三 言谏制度到唐朝已逐步成熟。如魏征写给唐太宗的《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唐太宗深为感动……此时,御史负责弹劾,肃正纲纪,谏官负责谏睁,直言规劝。
——摘编自魏然《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建立及其历史借鉴》
【权力制束坚盾】
材料四 建立独立和健全的监察组织系统与工作机制,确保监察机构的重要地位,是监察功能得以发挥的基本条件和组织保证,这是我国古代监察法治的精华和吏治的宝贵经验,也是现代国家行政监察和吏治的基本要求。
——摘编自曹平《中国古代吏治经验及其借鉴价值》
(1)、根据材料一,指出①处所代表的官职。(2)、写出材料二体现的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行该制度的目的。(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朝“谏官”的职能。(4)、根据材料四,归纳古代监察制度为现代国家监察工作提供的经验。 -
19、中华民族的民族智慧根植历史,蕴意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讲仁爱•重民本】
材料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尚和合•求大同】
材料二
【修睦邻•悦往来】
材料三 郑和船队每一次归国时,都有许多外国使节随队前来中国,如第五次下西洋回国时带来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贡使,第六次下西洋回国时带来十六国贡使……郑和在海外未劫掠任何财物,未侵占一寸土地,更未驻一兵一卒。
——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1)、写出材料一体现的政治主张。(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相关史事。其中体现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唐蕃友好关系的是;体现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是;体现改善和巩固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民族交融的是(只填字母)。(3)、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积极影响。 -
20、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勤劳的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劳动智慧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七年级兴趣小组以“历史中的劳动”为主题制作了以下任务单,请你参与其中。(1)、任务一【赏析历史图片——劳动工具革新】
上述图片均为中国古代劳动生产工具,请分别写出图二图三的名称。
(2)、任务二【制作历史卡片——劳动成果品鉴】请补充任务二中“”的内容。
(3)、任务三【解读历史材料——劳动促进发展】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 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根据任务三中的材料,指出江南地区经济状况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任务四【继承千年传统——劳动价值引领】
材料三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是成长成才的必修课。
——摘编自《人民日报》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体现劳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