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及,“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证明此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占城稻的引进 B、船坞的建造 C、交子的出现 D、青瓷的研发
  • 2、 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采用《易经》“大哉乾元”卦辞,定国号为“大元”,寄托美好寓意的同时,更是为了传承汉唐正统。据此可知,忽必烈意在(   )
    A、维护元朝统治 B、彰显草原文化 C、实现民族平等 D、有效管辖边疆
  • 3、 《文献通考》记载:改革后的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税收剧增到5210万石,即使与治平(1064一1067年)时相比也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这叙述的是王安石变法的(   )
    A、背景 B、措施 C、特点 D、作用
  • 4、 《蔡忠惠公文集》中写道:“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一现象体现的统治策略是(   )
    A、以法治国 B、崇文轻武 C、重农抑商 D、无为而治
  • 5、 孙思邈在《千金方》自序中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这表明他尤为重视(   )
    A、临床实践 B、疾病预防 C、医学理论 D、医者仁心
  • 6、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提到:“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唐玄宗的变化导致了(   )
    A、黄巾起义,东汉名存实亡 B、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C、开元盛世,唐朝走向鼎盛 D、黄巢起义,唐朝走向灭亡
  • 7、 如图为敦煌莫高窟第445窟中的《耕种图》,图中农民使用的生产工具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根据所学判断,该生产工具应为(   )

    A、耒耜 B、耧车 C、曲辕犁 D、筒车
  • 8、 它被称为“中世纪最伟大的都城”,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其建筑布局被诗人白居易描述为“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座城市是(   )
    A、唐都长安 B、东都洛阳 C、北宋开封 D、元朝大都
  • 9、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巨大科学技术成就示例

    时间             巨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4 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6 年       第一项导弹发射成功                  我国有了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 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的核力量

    1970 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73 年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惠及世界

    2003 年       第一艘殺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迈出太空探索重要一步

    材料二 1999 年 9 月 18 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 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陵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 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则奖章”。

    (1)、请写出两名为材料一所述科技成就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2)、材料二中 “两弹一星” 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科技成就,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
  • 10、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3 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

    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材料二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材料三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 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 20世纪 70 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四 “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周恩来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回答,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的著名方针是什么?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 
    (3)、结合材料三,“20 世纪 70 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请列举两个事例。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将推动建立怎样的新型国际关系?
  • 11、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又地处边疆,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很重要的一条组

    是要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各民族共同富拓了,就

    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大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江泽民〈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材料二 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一级地方政权, 它们与中央人民

    政府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根据中国国情亲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光理范例。

    ——胡维格、胡晓岩〈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思考)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为了早日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 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党和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党和政府根据时局和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对台政策,两岸关系经历了此对一缓和一和平发展的艰难历程。

    材料四 2015 年 11 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这次会晤是 1949 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习近平在同马英九的会晤中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耳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迁两岸同胞福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我国制定了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 “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的构想是什么?请写出其成功实践的范例。
    (3)、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4)、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分别成立并授权哪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 12、用微信聊天、手机移动支付、发微博记事、看5G电影,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这表明(    )
    A、邮电通信事业获得新发展 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 C、新技术、新观念深入人心 D、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
  • 13、《世界歌唱你的梦》中唱道:“你把天下稻梦奉献给未来,你是天空最亮星辰。……稻浪回响一首歌,世界歌唱你的梦。”这首赞歌赞颂的人物是(    )
    A、焦裕禄 B、钱学森 C、袁隆平 D、邓稼先
  • 14、 如表 “中国大事记 (节选)” 记录了 (   )

    中国大事记 (节选)

    1992 年,海峡两岸达成 “九二共识”.

    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

    1999 年,澳门回归祖国,

    A、外交事业的发 B、祖国统一的成果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改革开放的推进
  • 15、 原产于古安息国的石榴,汉代时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因其 “多子(行)多福” 的窝盒广受欢迎。如今,粒粒品莹又抱作一团的石榴籽,成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语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象征。下列为我国这种民族关系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
    A、“一国两制” 的构想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的方针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6、2014 年 12 月 1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协调推进 “全面建造小重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从此,“四个全面”成为中国的政治达到,受到身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这里的 “ 四个全面 ” (   )
    A、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布局 B、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C、是立体化的大国外交布局 D、在中共十九大后逐步形成
  • 17、2020 年,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关安改改为 30 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 30%,这一切都离不开 2001 年年度约那一声剧响。“亚一声槌响”指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退识 C、南方谈话的发表 D、设立经济特区
  • 18、 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员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一一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19、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道路。三者的共同点是(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C、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强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
  • 20、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后安徽某县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统计表。该表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年份

    种植面积(市亩)

    水稻总产(万斤)

    水稻单产

    1950 年

    1168191

    43611

    373

    1951 年

    1286856

    49855

    387

    1952 年

    1619638

    74995

    463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