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体育运动展现社会风貌。下列图片内容能够反映古希腊体育活动的是( )A、
B、
C、
D、
-
2、古巴比伦王国给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法典》
-
3、某班同学按照历史时序,展示世界历史发展的部分基本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序号
世界历史大事记(部分)
影响
①
公元前 A 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标志着罗马城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②
公元前334年 B 东征开始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③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开始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④
11世纪封君封臣制度在西欧流行
形成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⑤
12世纪欧洲大学兴起
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奠定了心理和文化基础
⑧
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
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⑦
哥伦布“发现”美洲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1)、请补充完整表格中A(时间)处和B(人物)的内容。(2)、请结合材料,围绕“促进世界历史发展的因素”提炼观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
4、人类社会民主与法制的传统源远流长。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谟拉比法典》为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增加了惩治违反王命的条文,特别对带有某种谋反作乱迹象的罪行更是从严惩处,这无疑打击和限制了包括旧贵族在内的一切分裂保守势力。
——宋瑞芝《上古西亚两河流域文化生成断想札记》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据估计,公元前431年,雅典全部人口为40万,其中自由民为16.8万,外邦人为3.2万,奴隶为20万。而自由民中妇女也被排除于民主的殿堂之外。
——摘编自哈蒙德《希腊史》
材料三:古罗马人最大的贡献是“立法”。在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激烈矛盾和斗争中,产生了第一部成文法律……为了确保帝国境内各民族都能和平共处,罗马人制定出许多“公平且合理”的法律。《罗马民法大全》对西方政治思想、人权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法律文献。
——何勤华、贺卫方《西方法律史》
材料四:城市法是指伴随着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的兴起与社会的变迁而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法律体系……特许状就成为城市法的一个主要渊源(根据特许状,市民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著名学者顾准指出: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更和罗马传统的法权观念有关系。
——王国金、张镭《中世纪欧洲城市制度及其法律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谟拉比法典》颁布的目的,并分析该法典条文突出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和实质分别是什么?(3)、材料三中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律是指哪一部文献?并根据材料三指出罗马人制定法律的优点及《罗马民法大全》颁布的重要影响。(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法产生的背景。并分析罗马传统的法权观念和城市法之间有何关系?(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
5、
文明是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绚丽。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是哪条河流孕育的文明成果?图二属于欧洲哪一个国家的建筑艺术成就?从图三《揶铁饼者》你获取哪些历史信息?(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四的作者。写出图五“发现新大陆”的时间。分析图四体现的核心思想,文艺复兴和图五体现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学习卡片。作者:但丁
代表作: ①
评价: ②
作者:莎士比亚
国家: ③
代表作: ④
(4)通过对古代文明的学习,你有怎样的感想? -
6、“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点是(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证明地球是圆的 C、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开拓了新的贸易市场
-
7、下图为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动图,据此推断该地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批美洲土著居民被贩卖为奴隶 B、人口迁移使得欧美获得发展机会 C、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大量减少 D、殖民者对土著居民进行种族灭绝
-
8、“青春是多么美丽啊,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道明天有没有这闲暇!”这首在14-17世纪流传的诗歌表达的思想内涵是( )A、在大学获得了言论自由的权利 B、要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C、要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D、人人生而平等,享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
9、《一千零一夜》这本书里有许多与中国有关的故事,如《基督教商人的故事》中的基督教商人因经商到达中国;《裁缝的故事》中的巴格达跛脚青年也因经商到达中国。这些故事证明阿拉伯人( )A、传播文化,敢于冒险 B、重视商业,沟通中西 C、开展贸易,学习科技 D、善于创作,重视知识
-
10、根据史料记载,英国的贝克修道院庄园法庭在1246—1249年受理案件共122件,其中涉及领主利益和司法权利的有92件,涉及佃户之间的暴力和侵权事件的诉讼有30件。1259—1261年阿尔里瓦庄园法庭受理案件共169件,其中涉及领主权益的为104件。这说明庄园法庭( )A、保障了庄园内部的平等 B、限制了西欧领主的特权 C、是维护领主利益的工具 D、调解了各庄园间的关系
-
11、中世纪,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新约》中的许多故事是希腊罗马古代神话的翻版;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 )A、垄断了欧洲的教育和科学思维 B、与科学殊途同归 C、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的和解 D、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
-
12、某同学的历史笔记少了一项内容(见下表)。依据表中的史实判断,“姓名”应填( )
历史人物
生活年代:约466—511年
民族:日耳曼
建立王国时间:481年
姓名:_________
A、凯撒 B、屋大维 C、克洛维 D、查理曼 -
13、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B、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 C、亚里士多德是逻辑学的创始人 D、拜占庭帝国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
14、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结束,罗马帝国建立。这一年应标在时间轴什么位置( )A、A B、B C、C D、D
-
15、历史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笔记本上整理出下列内容:“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和金字塔;古代印度流域的种姓制度;雅典的民主政治”。由此可见该同学研究的共同主题是( )A、古代人类文明多元多样 B、中国的青铜器精美绝伦 C、古希腊的文化源远流长 D、两河流域的法制独具一格
-
16、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代印度的历史,下列涉及种姓制度的台词,正确的是(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至高无上。” B、“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我掌管祭祀。” C、“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D、“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爱上了国王的女儿,我们将步入婚姻殿堂。”
-
17、“在两河古文化的泥板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最早的商业法律:欠债如何处理?借债要如何订约?债务的继承、财产的继承都规定得清清楚楚……”材料中的“泥板文件”最有可能是( )A、埃及太阳历 B、《汉谟拉比法典》 C、《医典》 D、《罗马民法大全》
-
18、
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飞跃,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某校历史社团以“国家更迭、制度创新”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国家更迭】
(1)请你完成夏、商、西周的更迭表。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之君
亡国之君
都城
夏朝
A
禹
桀
阳城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
B
纣
亳(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C
D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制度创新】
材料一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shào)公奭(sh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2)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下“周公旦”“召公奭”等人必须承担什么义务?材料二 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
——摘编自王耀海《商鞅变法研究》
(3)根据材料二,归纳商鞅变法的措施。【感悟启迪】
(4)结合所学知识,夏桀、商纣最后被推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
19、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华文明有着辉煌的历史。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华文明的研究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
材料二
良渚古城遗址
陶寺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4300年。古城由宫殿区、内域和外城组成。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上百件精关的玉器……
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器、石磐、玉钺、陶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城内还出上了小件青铜器和带刻画符号的陶壶……
材料三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他们在旅行和辩论的过程中,吸引信徒,逐渐形成各哲学学派。当时思想十分活跃,以致中国人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迄今为止,人们搜集和整理的史料大体有文献史料(如以文字形式记载的史料)、实物史料(如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实物)、口述史料(如人们以口相传的史事)、图像史料等类别。请将以上史料按不同类别进行分类。(填写序号)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
(2)、根据材料一说出两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并归纳这些考古发现能够共同反映的历史信息。(3)、材料三中“诸子百家”时期的思想文化繁荣现象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依据材料三概括“诸子百家”形成的特点。(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
20、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发现古人化石和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右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七千年前的奇迹》
材料三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材料四 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距今5000多年的马家浜文化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在这里普遍出土了孔石斧、弧背石、夹砂红陶双耳罐、带嘴平底盂、腰檐陶釜和横条陶烧火架等磨制器具,还发现骨镞、骨鱼鳔、陶网坠等渔猎工具。多处遗址中出土了稻谷、米粒以及牛、鹿、猪、狗等动物遗骸。
——《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学刊》
(1)、从材料一中图A可以看出,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依据图B中的两件文物,你能推测出山顶洞人在工具制作方面掌握了哪些新的技能?(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原始居民?“他们”生活在哪个流域?种植什么农作物?房屋属于什么类型?(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饲养什么家畜?(4)、根据材料四,以生产工具为标志,指出马家浜文化遗址反映史前社会的哪一时代?请说明理由(注意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