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五四运动后,上海学生联合会发出通告:“鉴于抵制日货,关系我国工商前途至为重大。宜由工商学各界,共同组织调查机关,凡日货之输入,及日人在华所设工厂之出品,应行详细调查,分别种类,刊布报章,使我国商人,知所趋避。”这些主张(     )
    A、反映了民众的民族意识 B、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 C、改变了中国的外交形象 D、展现了联合斗争的策略
  • 2、1911年(宣统三年),爆发了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这一年是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材料中出现的纪年方法共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 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在以下哪个方面为洋务运动提供了直接的推动因素(     )
    A、想学西方政治制度,尝试君主立宪 B、见识西方工业技术,创办民用工业 C、赔款太多财政亏空,改革税收制度 D、看到西方军事强大,创办军事工业
  • 4、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研究中国历史时,对中国明清时期的某项政策有这样的评价:“这一政策使得中国如同处于一个自我封闭的蛋壳之中,逐渐与世界发展的大势脱节,失去了与外部交流和进步的机会。”他评论的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轻徭薄赋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闭关自守政策
  • 5、人类交往,有和平交流、暴力冲突等方式。下列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四个事件,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
    A、戚继光抗倭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 6、《元史》评价忽必烈:“度量弘广,知人善使,信用儒术,用能以夏变夷,立经陈纪,所以为一代之制者,规模宏远矣”。材料表明,忽必烈(     )
    A、继承成吉思汗遗志完成西征大业 B、大力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矛盾 C、参照中原文化创立元朝各项制度 D、创立科举制度选拔汉族知识分子
  • 7、从唐朝的“开元通宝”到北宋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货币形式发生了从金属铸币到纸质货币的重大转变,且整体朝着轻便易携的方向发展。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
    A、印刷技术的革新 B、冶铸工艺的进步 C、造纸技术的成熟 D、商业贸易的发展
  • 8、“它毕竟在中华大地上点燃了一种快速蔓延的希望之火,使无数人才陡然振奋,接受竞争和挑选。国家行政机构与广大民众产生了一种空前的亲和关系,它对社会智能的吸纳力也大大提高了。”据此材料可知(     )
    A、文景之治缓和了社会矛盾 B、三省六部强化了中央统治 C、和亲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 D、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 9、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孝文帝迁都的背后缘由”。2组同学搜集到如下资料:北魏统一北方后,平城地处偏北,对中原地区管控不便。平城旧贵族势力庞大,严重制约孝文帝的改革举措。而洛阳地理位置优越,便于掌控全国局势。据此判断,该组的研究重点应是探寻迁都背后的(     )
    A、政治因素 B、文化因素 C、军事因素 D、环境因素
  • 10、某班历史研习社近期的一份文件夹包括“皇帝制度的确立”“削弱封国势力的举措”“中外贸易通道的开拓”等内容。据此判断,他们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主题是(     )
    A、早期国家初步形成与发展 B、大一统国家构建与稳固 C、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与表现 D、经济重心南移与新格局
  • 11、在古代农业发展进程中,一项重大变革彻底改变了农业生产的面貌。它让人们告别了以往落后的耕作方式,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堪称农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这一具有“革命性突破”和“划时代进步”意义的变革是(     )
    A、河姆渡人用骨耜耕种 B、春秋战国推广铁犁牛耕 C、半坡人以石器来垦田 D、商鞅变法推行奖励耕织
  • 12、史学家李根蟠在《中国原始社会经济研究》中指出,农业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由攫取经济到生产经济的伟大革命性转变。从半坡居民的农业生产来看,以下能体现这一转变的是(     )
    A、农耕使用磨制石器 B、种植粟并饲养家畜 C、已经开始定居生活 D、使用陶器绘制彩陶
  •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恶化成为严重的问题。人类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但化学污染破坏了臭氧层,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污染和浪费也使有限的淡水资源面临短缺危机。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对森林资源的乱滥伐,导致热带雨林大片消失,直接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这些环境危机不仅是生态问题,也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人口过快增长,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1950年,世界人口只有约25亿。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后来,联合国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们对人口问题的重视。2011年,世界人口达到70亿。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凸显。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人口过快增长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发展程度不同,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质量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不少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卫生和健康状况难以得到迅速改善。同时,耕地和水资源的缺之,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经常导致普遍的饥荒。

    ——《世界历史》

    材料二

    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缩影——一家八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环境恶化也是经济和社会问题?
    (2)、想一想:将如何应对人口和环境的变化?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1年,约克镇大败英军的捷报传来,国库竟然穷窘到连支付递报佳音的信差费都捉襟见肘。与会诸公只好自掏腰包,每人拿出一块钱才应付过去。弗吉尼亚不得不承认自己没有能力将支配权延伸到肯塔基一带,……华盛顿将军大为愤慨:一个刚从一场艰苦战争中获胜的国家,竟然无法在和平时期维持秩序。

    ——摘编自(美)凯瑟琳·德林克·鲍恩《民主的奇迹》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是如何实现“在和平时期维持秩序”的。
    (2)、使用学科语言,用100字左右的文字概述材料二体现的历史事件。
  •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0年开拓进取、风雨兼程,我们坚守实业、辛勤耕耘,用汗水与智慧锻造出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工业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未来需通过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人民日报:中国制造   奋力登攀勇向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很多工业产品都依赖进口。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我国的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些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发展根基筑牢:我国从工业基础薄弱起步,到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首位;创新突破发展:5G、载人航天、大飞机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产业格局再塑:20世纪60年代进行地区工业布局大调整,后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战略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深入实施,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地区工业增加值显著增长……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工业发展成就综述》

    (1)、结合材料和知识储备,请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工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2)、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你认为我国今后发展还面临什么挑战?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水师为海防急务,人才为水师根本。”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1)、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时,中国面临怎样的局势?
    (2)、结合材料二分析李鸿章的主要主张。
    (3)、“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的首次实践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自隋朝创立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晋升机会。在唐朝,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考试科目增多,录取人数也有所增加。

    ——《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   “国家取士,首重经术……《四书》主朱子《集注》,《易》主程《传》、朱子《本义》⋯⋯违者不录。”

    ——《清史稿·选举志》

    (1)、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在唐朝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的变化对于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18、1914年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并素有“绞肉机”之称的阵地战。
  • 1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了《》、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的《》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 2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上一页 93 94 95 96 9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