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在世界史的长河中,不同文明各有特色,共同组成了人类多姿多彩的文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古代希腊示意图。
材料二 古代文明交往史实知识卡片
1.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彼此互利互惠的商贸活动不但促进了彼此双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而且也带来了文化的交融。
2.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并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
3.在自然科学方面。古代印度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
4.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开始东征,建立起一个史无前例的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巨大帝国。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还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通路。
5.古罗马的兴起大约在公元前700年,是以罗马城的修建为标志的,经过几百年的征伐与发展,在公元1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强大帝国。
材料三 1500年前后,世界各大洲结束了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商人们赚取了利润,而物产的流通则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从那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摘编自《历史地图册·必修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并说明其对希腊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古代文明的交往与发展”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从那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理解。 -
2、法治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奴隶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主人割掉……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
——《汉谟拉比法典》
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罗马法原论》
材料二:十二铜表法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平民的胜利.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上教材
材料三:13世纪英国黑尔斯庄园的法庭档案里记录的一个案件:一个农民丢失了一头黑母牛,他在领主的牛棚里发现了自己走失的牛,但领主却拒绝归还。所以这个农民就向庄园法庭起诉。法庭判定领主要归还该农民。
——亨利·斯坦利·贝内特《英国庄园生活》
(1)、对比材料一中两部法典的内容,说明奴隶处境有何变化?《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价值何在?(2)、根据材料二指出《十二铜表法》的特点;概括《十二铜表法》在法制文明发展中的影响。(3)、材料三反映出庄园法庭在庄园生活中有何积极作用? -
3、有学者针对中世纪晚期的西欧经济指出,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的后果之一,是使农民与商品市场建立密切的联系,货币地租取得优势之日,就是西欧商品市场急剧扩大之时。这一观点强调货币地租( )A、推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B、保障了庄园制度稳定 C、是早期殖民扩张的结果 D、促使手工工场出现
-
4、如下图,牛津大学校徽的主体部分由三颗王冠组成,中间为一本展开的书,上写“DOMINUS ILLU MINATIO MEA”(主照亮/启发我)。早在11世纪末12纪初,牛津就已经成为一个培养牧师、探讨学问的中心。材料说明( )A、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 B、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C、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D、基督教会占有大量土地
-
5、据《西欧中世纪史》记载:庄园领主通常行使对他的农民的裁判权,这种权力以前曾属于国王及其官吏,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产,所有的领主至少有部分这样的权利。由此判断庄园是( )A、相对独立的政治单位 B、高度自由的生活场所 C、完全封闭的经济组织 D、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
6、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饭依基督教,从此获得基督教会支持。6—7世纪的西欧,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是在修道院。这样,日耳曼国王控制着西欧国家的政权,但精神文化生活的领导权却属于基督教会。这些反映了A、中古时期的西欧文化一片黑暗 B、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 C、法兰克征服者与教会平起平坐 D、教会控制中古西欧的一切权力
-
7、罗马共和国时期广大平民曾因贵族拒绝改善他们债务处境而全副武装离开罗马城(公元前494年第一次“撤离运动”)。元老院不得不允诺让平民选举“保民官”,并授予保民官对相关法案的否决权。这说明了( )A、罗马平民阶层对贵族阶层有一定制衡力量 B、罗马共和国是真正的民主政体 C、元老院是罗马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D、罗马的主要矛盾是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
8、《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雇佣耕者,每年应付给其8库鲁(2020.8公升)谷物。雇佣手工业者按日计酬(合0.23克~0.276克)银子。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 )A、体现绝对的公平公正 B、反映当时工业文明发达 C、体现同态复仇的原则 D、反映当时商品经济活跃
-
9、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回首往事,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幼年到成熟的历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诞生于南湖游船/犹如天际升起的朝阳/历经沧桑的祖国/如同沉睡的雄狮/在您耀眼的光芒下/猛然睁开了双眼。
——《党在我心中》
材料二 人民军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材料三 遵义会议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到成熟的标志。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材料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和诞生的历史意义。(2)、人民军队从弱到强,不断发展,从“南昌”到“井冈山”的革命历程反映出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出遵义会议中成立的军事指挥小组成员(至少两个),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什么?(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举一例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5)、材料五中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意义?(6)、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对此,你有何认识? -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在继承新文化运动精神的基础上,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使其拥有了新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地与我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指导我国工人运动。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随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如雨后春笋般地相继成立,有组织、有计划地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创办工人刊物,开办工人学校,领导工人成立工会,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摘编自张鹏飞《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代表基本情况
姓名
出生年份
参会年龄
备注
董必武
1886
35
在上海参加了五四运动;创建了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
李汉俊
1890
31
与陈独秀等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
毛泽东
1893
28
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五四运动参加者,在湖南筹建俄罗斯研究会、湖南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
陈潭秋
1896
25
五四运动爆发后,领导了武汉地区的爱国学生运动,与董必武在武汉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王尽美
1898
23
五四运动参加者,在济南秘密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参与共产党早期组织
邓恩铭
1901
20
与王尽美等在济南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发起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
刘仁静
1902
19
北京大学学生,参加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
——依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等
材料三1925年——1945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
年份
1925年1月
1927年4月
1927年7月
1928年6月
1934年初
1937年初
1945年4月
党员人数
994
5.7万
1万
4万
30万
4万
121万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度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群体的特点(相同之处)。(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总体发展趋势。请任意选取表中一个时间段,说明中共党员人数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
11、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武汉会战
-
12、“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革命”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有( )
①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②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③革命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④结束了中国军阀割据的局面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3、下面材料和图片共同反映了某一事件,对这一事件理解准确的是( )
“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A、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 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的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被北洋政府镇压最终失败 -
14、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中华民国创建进程时间轴,发生在①处的事件是A、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B、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宣告成立 C、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牺牲 D、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
15、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史实陈述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下列属于史实陈述的是哪一项( )A、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B、《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C、1860年英法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中国,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D、《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16、初中历史学习中我们应该学会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通过梳理教学主题,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下面是一本历史书的部分目录,列举的是中国近代发生的部分大事。这些事件共同反映了( )
第4课 洋务运动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17、以下图示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处应为(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改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
18、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绘制的示意图,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A、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
19、专利制度即利用法律的和经屏的手段确认发明人对其发明享有专有权,以保护和促进技术发明的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1558年-1600年在位)时代,英国各项工业方面制造技术较为落后,手工工场占据主导地位,各项工业如开矿技术、黄铜制造技术、玻璃生产技术以及纺织业等等都相对落后。因此这个时期英国主要依靠从其他国家大量引进先进技术来支持国内工业发展。
——赵方捷《从英国专利保护制度的历史变迁看其对英国经济增长的持续作用》
材料二 1624年《垄断法案》诞生……法案规定,任何涉及专利问题的侵权都可以向王室法庭或者是财政署普通法庭起诉。如果在诉讼中获得成功,胜诉方可获得他所受损失3倍的赔偿。并得到2倍诉讼费用的补偿。这部法令规定专利的统一保护期限为14年。
——邹琳《英国专利制度发展史研究》
材料三 如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代的生产技术状况,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垄断法案》旨在保护谁的利益。该法案的题发有什么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图有关的重要发明有哪些?这些发明有哪些积极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专利制度的认识。 -
20、2022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当今英国王室的存在方式,源于17世纪旧瓶装新酒的做法。材料中“旧瓶装新酒”是指( )A、处死国王,废除了封建君主制 B、保留国王,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 C、设立议会,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制定宪法,实践了分权制衡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