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面是英国18、19世纪煤炭产量变化统计图。此判断,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三角贸易”的推动 C、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D、珍妮机的发明
  • 2、法军所到之处,扫荡封建势力,扶植资产阶级政权,传播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从而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推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洪流,所以以革命性为主。后期继续把战争扩大到非反法联盟的其他国家如葡萄牙、叙利亚、埃及等,掠夺和奴役这些国家的人民,这就具有了侵略性。材料评述的是(     )
    A、“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拿破仑对外战争 D、法军支援美国大陆军
  • 3、《15世纪以来世界几强兴衰史》称:1774年继位的路易十六并非一个不思作为的君主,面对登基时就已出现的国家财政危机及赋税征收回题。他一直在进行改革,先后起用了数位著名的经济学家,银行家主持改革。但这些改革皆以失败而告终“富国中的穷政府”局面一仍其旧。由此可见,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
    A、改革失败 B、王室腐败 C、专制统治 D、赋税繁重
  • 4、它激发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抵抗热情,各地人民纷纷组织起来,武装支援波士顿。与此同时,各个殖民地的代表准备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它”是(     )
    A、波士顿倾茶事件 B、来克星顿的枪声 C、《独立宣言》发表 D、萨拉托加大捷
  • 5、独立战争时期,许多地方的青壮年男子都参加了抵抗英军的战斗。每当英军将至,他们就拿起武器走出家门,进行武装抵抗;击退英军后,他们就回家从事农业和工商业劳动。可见,独立战争(     )
    A、没有冲击北美经济的发展 B、北美殖民地人民抵抗热情高涨 C、得到许多欧洲国家的支援 D、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 6、学术界通常认为,它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它保留了君主制度;也有人认为它是比较彻底的,因为资产阶级控制的议会最终战胜了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材料评述的“革命”发生在(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荷兰
  • 7、下图反映的史实(     )

              威廉和玛丽加冕

    A、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B、宣告英国成为共和国 C、使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 D、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启
  • 8、1660年,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做了英国国王。英国恢复了君主制,但国王的权力受到了很大限制。查理二世的继任者是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詹姆士二世是天主教徒,他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和专制制度,进行反攻倒算,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材料反映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B、英国宣布为共和国的意义 C、“光荣革命”的历史背景 D、君主立宪制形成的过程
  • 9、有学者指出:(英国)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却没有终结个人专权的统治。直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詹姆士一世推崇“君权神授”理论 B、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C、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D、被议会尊为“护国主”的克伦威尔独揽大权
  • 10、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恼羞成怒,派军队闯入议会,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经过几年的反复斗争,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口”应是(     )
    A、伊丽莎白一世 B、查理一世 C、查理二世 D、詹姆士二世
  • 11、哥伦布虽然没有给西班牙带来预想中的财富,但是向西航行寻找到达亚洲航线的梦想依然激励着欧洲人继续探险。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郑和下西洋 B、迪亚士远航 C、达·伽马抵达印度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 12、有拉美学者指出:那种把1492年10月12日当作"发现美洲”来庆祝的做法犯有“欧洲中心论"的错误。1492年哥伦布的远航意味着,过去相互隔绝的两个半球上的人民开始了彼此接近和相遇。从此,欧美两个大陆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彼此促进。故该学者主张把“美洲的‘发现’”更改为(     )
    A、“新航路的开辟” B、“哥伦布的远航” C、“两个世界相遇” D、“早期殖民掠夺”
  • 13、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灭掉拜占庭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缴纳高额关税,使得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价格更加昂贵。对此,欧洲人的应对方案是(     )
    A、攻打奥斯曼帝国 B、抵制东方商品 C、拒绝高额关税 D、开辟新航路
  • 14、同学们在开展“看电影,学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搜集到下面一部故事片。该片讲述的故事,原作者是(     )

    A、但丁 B、比特拉克 C、博伽丘 D、莎士比亚
  • 15、自14世纪中叶起,文艺复兴运动延续了近300年之久。据此推断,该运动(     )
    A、持续时间长 B、影响范围广 C、优秀作品多 D、复古气息浓
  • 16、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材料评述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     )
    A、背景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 17、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由此可见,欧洲农村(     )
    A、大量的荒地、沼泽被开发 B、手工业不断发展 C、出现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D、富商巨贾纷纷投资乡村
  • 18、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如下史事中,属于这一“变化”的是(     )

    ①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

    ②一些新开发的地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

    ③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④庄园制度逐渐建立和巩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9、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历史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设立幕府 C、明治维新 D、倒幕运动
  • 20、危机意识是一个民族不断进取的基本素养。面对历史上的危机,俄国、美国、日本等国家都采取了回应措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内外交困,民怨沸腾,进一步加深了封建农奴制的危机,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加速了农奴制的废除。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材料三   1861的美国公布《反联邦脱离法》,林肯曾就此比喻道:“为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脚截掉,但决不会为了保全手脚而断送生命。”

    材料四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危机的突出表现是什么?有人说,克里米亚战争催生了俄国历史的进步,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日本新领导人……增强民族力量”,是特指日本历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俄国和日本解决危机的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1861年的美国面临什么样的危机?林肯所说的“保全生命”是指什么?
    (4)、美国历史上的“半自由”“半奴隶”分别指什么?
    (5)、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是获取智慧,启迪未来。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总结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并说说这些大国崛起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上一页 932 933 934 935 93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