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西方学者指出,文艺复兴首先得花钱,这些财富来自危险的东方航程,来自计算、投资、贷款、利息和分红——直到盈余足够买下议院、政府而有余,他们便聘请一位米开朗琪罗把“金钱幻化成‘美’,使财产带着艺术的芳香。”上述材料可用于说明文艺复兴(     )
    A、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B、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C、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D、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 2、在中世纪西欧抄本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在页边处绘制装饰图画的传统。13世纪末,一些抄本页边绘有“骑士在蜗牛面前落荒而逃”的场景,有学者指出这些“蜗牛”代表新兴银行家群体。这反映出当时(     )
    A、骑士阶层逐步弃武从商 B、绘画艺术风格迎来变革 C、商人群体控制抄本创作 D、封建等级秩序面临挑战
  • 3、12世纪的西欧城市学校由市政府决定学费金额、选聘教师、支付工资、确定儿童入学资格等。从教学内容上看,城市学校注重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知识的学习。这反映出(     )
    A、城市教育的世俗化趋势明显 B、王权的加强促进教育的变革 C、近代科学知识得到社会重视 D、教育朝着精英化的方向发展
  • 4、中古时期英国的庄园法庭受理的案件中,有60%~70%的诉讼涉及领主的经济利益和司法权利;庄园法庭罚款的收入约有一半归领主所有,因此有“司法中有大钱”的俗语。这都说明了庄园法庭(     )
    A、成为国家立法的基础 B、作为统治工具的本质 C、稳定了封建等级秩序 D、促进了君主制的发展
  • 5、公元前4世纪末,罗马修建了由罗马南下通往重镇卡普亚(今意大利境内)的第一条大道——“阿庇亚大道”,到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境内的大道已有372条之多,这些大道以罗马为起点,辐射向罗马帝国的各个方向。据此可知,古代罗马(     )
    A、对外扩张促进了交通的发展 B、道路系统是其建筑最主要的特征 C、交通发展维系了帝国的稳定 D、经济联系的加强推动交通的发展
  • 6、《世界史纲》写道:“亚历山大去世以前,尤其是在他去世以后,人们有时间对他进行考虑时,关于一个世界性的法律和组织的想法在人们心目中已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概念了。”作者意在说明,亚历山大远征(     )
    A、扩大了希腊文化影响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 C、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 D、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 7、在中亚地区的尼萨古城曾出土了60余只公元前2世纪的象牙角杯,檐口通常雕满了各种希腊神话与生活主题的图案,杯口边缘饰有希腊式的波浪形葡萄纹和波斯式的直线连珠纹。这些角杯印证了(     )
    A、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西移 B、波斯帝国推行文化包容的政策 C、罗马帝国内文化交流加强 D、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8、古代埃及历法是目前所知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该历法以尼罗河水开始泛滥作为一年的开始,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分一年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割季3季,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节日,一共365天。据此可知古代埃及(     )
    A、对天文历法有了科学认知 B、生产力水平取得了较大提高 C、农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对水利工程的作用认识不足
  • 9、根据所示大事年表,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事件

    14世纪

    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世纪中叶

    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

    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

    1588年

    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6-19世纪

    三角贸易

    18世纪

    英国夺取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编制

    (1)、根据材料,指出标志着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的历史事件。
    (2)、选择大事年表中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0、科技改变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同时也是双刃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1830~1870年世界铁路里程统计表(单位:英里)

    注:1英里=1.609344公里


    1830年

    1840年

    1850年

    1870年

    欧洲

    60

    1800

    14000

    65000

    北美洲

    ——

    2800

    9000

    56000

    亚洲

    ——

    ——

    200

    5100

    南美洲

    ——

    ——

    ——

    1800

    非洲

    ——

    ——

    ——

    1100

    澳洲

    ——

    ——

    ——

    1000

    全世界总计

    60

    4600

    23200

    130000

    材料二   铁路的出现,不仅体现在成百倍增加的运输量、数十倍提高的运行速度上,还进一步教会了人们遵守时间和纪律,守时守纪成为了现实生活的准则。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在一列火车,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摘编自《铁路发展史和21世纪发展展望》

    材料三   到1820年代,蒸汽机被应用于轮船和机车,产生了蒸汽船和铁路。所有这些变化都依赖于煤所提供的能源。……正是煤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英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时期。1821年,英国出台的关于蒸汽机和火车头的法律,就包含了防治大气污染的规定。

    ——摘编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据材料一,概括1830~1870年世界铁路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铁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早期的火车机车的广泛运用带来了什么问题?当时英国是怎样处理的?
    (4)、综合上述材料,关于科技对人类的影响,你有怎样的认识?
  • 11、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应对危机并做出正确的抉择考验着人类的智慧。某校九年级(1)班的学生围绕“危机与抉择”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完成学习任务。

    【探索发展道路--日本】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西方扩张的威胁和压力对日本的传统政治文化形成了致命的挑战。日本的反应从“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敌视,不情愿承认自身在财富和力量上的劣势”到“以夷制夷”,获得了成功。明治维新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史的起点。

    ——摘编自张光《明治维新》

    【应对社会变化--英国】

    材料二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面对困境的改革--俄国】

    材料三   1861年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批准了改革法令。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前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其次规定全部土地仍属地主,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实际高出土地实际价格的2到3倍。……改革也令那些原本坚信有权无偿获得所有自己耕种土地的广大农民们感到不满。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发生的变化。为什么说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的起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反映的英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你如何看待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变化?
    (3)、材料三中广大农民为什么对改革感到不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改革给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带来了哪些有利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能从中汲取哪些政治智慧?
  • 12、下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①和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巴黎公社建立 B、巴黎公社建立、第一国际成立 C、《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建立 D、《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国际成立
  • 13、史学家霍布斯海姆称欧洲的18世纪为革命的时代,并把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两场革命称之为“双元革命”,认为它们分别从政治、经济领域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的“双元革命”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B、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光荣革命 C、拿破仑对外战争和英国光荣革命 D、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
  • 14、在下图绘画《三个等级在三级会议中和谐地聚会》中,教士、贵族和市民被放在整幅画的中间,而法国的三位君主路易十六、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二却只被安排在了左边的圆柱上。这说明了(     )

    A、分权制衡意识得到落实 B、王权仍然处于最高地位 C、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人民主权意识已经兴起
  • 15、读如图,推知该地区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批当地土著居民被卖为奴隶 B、黑奴贸易使非洲人口大量减少 C、殖民杀戮和致命传染病的传播 D、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人口增长
  • 16、16世纪,英国农场虽然时常有家庭劳动力的全程参与,但还必须依靠雇佣劳动力才可能维持和发展,农业经济突破了自给自足。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农场(       )
    A、与市场紧密结合 B、劳动力流失严重 C、与封建庄园类似 D、土地已高度集中
  • 17、史料是历史的载体,下列史料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帕特农神庙

    《掷铁饼者》

    A、多元早期文明 B、东西文化交流 C、西方文明发祥 D、民主法治进步
  • 18、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河水的涨落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把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两河流域的人们发明了60进制记数法,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等。这说明(     )
    A、亚洲和非洲文明相互借鉴 B、文明的发展与环境存在联系 C、农耕文明遍及亚洲和非洲 D、大河流域的文明最为发达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提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图片: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阅读以下三幅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归纳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两大贡献?
    (2)、根据图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依次归纳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4)、综合上述问题和所学知识,请你谈一谈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

    ——摘编自王耀海《商鞅变法研究》

    材料三:(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居五年,秦人富强。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1)、结合材料一,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上一页 926 927 928 929 93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