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火使得肉类、块状根等食物变得精细、高质量且易消化,从而促进了人类脑容量的增加。这表明( )A、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进化 B、火能够烤熟食物 C、火能驱赶野兽,保护人类 D、火能照明、取暖
-
2、人类从哪里来?达尔文从生物进化角度分析,认为人是从猿类进化而来。马克思从人类社会进化角度分析,认为劳动创造了人。若按马克思的观点,元谋人能成为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是因为发掘出了( )A、用火痕迹 B、门齿化石 C、粗糙石器 D、磨制石器
-
3、在世界古代史的长河中,不同文明各有特色,共同组成了人类多姿多彩的文化。历慎思同学以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往为主题收集了探究资料,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
材料二
古代希腊示意图
材料三 历慎思同学整理的古代文明交往史实知识卡片
1.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彼此互利互惠的商贸活动不但促进了彼此双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而且也带来了文化的交融。
2.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并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
3.在自然科学方面,古代印度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
4.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开始东征,建立起一个史无前例的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巨大帝国,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还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通路。
5.古罗马的兴起大约在公元前700年,是以罗马城的修建为标志的,经过几百年的征伐与发展,在公元1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强大帝国。
——整编自周国耀《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中A、B、C、D代表的文明名称,并列举A、B两处文明的代表性成就各一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并说明其对希腊发展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古代文明的交往与发展”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4、西风东渐,新旧激荡。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材料一
【近代化的比较】
材料二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近代化的湖流】
材料三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1)、上面是某同学根据14世纪—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做的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的敌人”有何区别?英国确立的政治制度代表了什么阶级的利益?(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美两国革命中为实现“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而发表的法律文献。(4)、这三场革命体现了怎样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潮流? -
5、1848年在伦敦出版的一份宣言成为“所有国家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这部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国际歌》 D、《人权宣言》
-
6、秦由战国七雄之一到一统天下之主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探究其前后发生的重大事件,更能发现大国崛起的密码。某校七年级历史小组开展“秦帝国”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这种变化,各诸侯国实行变法。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两次进行变法。变法的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开阡陌封疆”,允许土地买卖,打破公田和私田的界限,建立名田制,从法律上承认井田制的崩溃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商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实力大为增强。公元前230年,正式启动统一战争,秦军势如破竹,仅用十年时间攻灭六国,统一全国。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侠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2)、写出材料二中图一秦朝通行全国的文字和图二秦朝全国流通的货币分别是什么?图三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3)、材料三中的“秦王”是谁?归纳秦朝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周游列国,到处讲学,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整理编制文化典籍。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材料二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辉煌的时代,先秦诸子百家的论道与成就,就是那个时代智慧的结晶。这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它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留下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让我们受益至今。
——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1)、根据材料一,回答孔子是哪一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政治主张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简述“跨世纪大辩论”的名称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分析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
8、据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祭祀、宴享等活动都按等级使用鼎、簋(guǐ)等,王及王室墓葬出土的鼎、簋等数量比其他贵族的数量大得多,而且锡含量高。这体现出西周时期( )A、中央集权制不断发展 B、青铜礼器与贵族权力地位相结合 C、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 D、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高超且数量多
-
9、《孟子·告子》中记载:“诸侯朝(朝见)天子曰述职(汇报工作)。……一不朝,则贬其爵(爵位);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出兵攻打)。”诸侯要向天子述职,体现了A、诸侯和天子是平等关系 B、天子失去对诸侯的掌控 C、诸侯要向天子承担义务 D、诸侯没有任何的独立性
-
10、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等字,该内容称颂的是A、武王伐纣 B、秦始皇统一中国 C、刘邦建立西汉 D、光武中兴
-
11、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的最重要原因是( )A、灾荒连连,民不聊生 B、游牧民族入侵 C、统治者的暴政 D、戍边的路上遇上了大雨,误了期限,按秦律当斩
-
12、秦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其疆域西至( )A、长城 B、陇西 C、临洮 D、九原
-
1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A、极大地加快了国家的统一 B、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C、巩固了各个诸侯国的统治 D、加剧了国家的分裂局面
-
14、“光盘行动”是 2013 年初,公众自发发起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厉行节约,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又提倡“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
15、战国时最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天文历法成就是( )A、鲁国天文学家多次观测日食 B、夏历诞生 C、留下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D、测定24个节气
-
16、“蜀守(李)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反应的水利工程是( )A、长城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
17、《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商鞅在秦国为相十年,宗室贵戚大多怨恨他)。”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哪一项内容造成的?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
18、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时期 B、隋唐时期 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
-
19、文字是承载历史的符号,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通过“甲骨卜辞”文字可以了解到( )A、夏朝的历史 B、商朝的历史 C、秦朝的历史 D、汉朝的历史
-
20、“夏朝历时四百七,夏桀本是亡国君。商纣暴虑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A、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B、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C、传说时代的历史 D、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