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列材料: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教材目录

    《世界历史》上册第七单元

    《世界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20课 工业革命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第3课 美国内战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请选择目录中两个及以上相互联系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探究住务。

    【思想解放之路】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人类向未知的精神世界的进军,是人们在精神世界中进行的探索,这个探索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及自然科学领域内创造了丰硕的成果。文艺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它促使了人的觉醒,在于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文艺复兴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尹虹《略论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启蒙思想象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后蒙运动》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都是思想解放运动,都推动了欧洲历史的发展。(     )

    B.文艺复兴主要斗争的对象是教会,而启蒙运动主要斗争的对象是封建统治者。(     )

    (2)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有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科技创新之路】

    创新促进发展,科技引领未来。请结合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将下列科技名片填写完整。

    成果:蒸汽机

    诞生国家:A

    发明者或改进者:B

    介绍:蒸汽机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大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成果:《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诞生国家:英国

    发明者或改进者:C

    介绍:D

    (3)请将图中英文字母代表的内容补充完整。

    A:________B:________

    C:________D:________

    【人民反抗之路】

    人民是历史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4)上图中各自起义的原因有何不同?图2所示事件在工人运动中有怎样的地位?
    (5)从上图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精神?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1500年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也是因为从1500年左右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欧人走向海外,开始殖民扩张,欧洲贸易才走出地中海的狭小范围而扩大到全世界,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从而促进了欧洲的封建生产方式迅速地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世界近代史以1500年为分界线的原因。请列举一例“地理大发现”的成果。

    材料二   表一:英、法、德、美世界贸易总值对比(单位:亿马克)

    年份

    世界贸易总值

    英国(连同殖民地)

    法国

    德国

    美国

    1850

    145

    33.8(52.4)

    15

    21

    12.8

    1870

    374

    91.8(140)

    45

    42

    34

    表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

    (2)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从1850—1870年的20年间,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德国贸易增长相对较慢。(     )

    B.18世纪70年代初,加上殖民地,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到一半以上比例。(     )

    C.工业革命对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3)对比表一和表二,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资本主义在一步一步加强世界地区间的联系并且最后把世界连成整体时,也借助于近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信技术……然而这些近代化的交通工具和新技术也都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物……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地区、国家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根据材料三,归纳近代交通工具与通信技术和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资本主义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5)综上,请谈谈你的认识。

  • 4、1829-1848年间,他以惊人的速度写出了总称为“人间喜剧”的97部作品,有人评价“人间喜剧”是“用故事写成的现实主义编年史”,这说明“人间喜剧”(     )
    A、描绘了十八世纪欧洲社会变革 B、是研究法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C、在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中创作 D、是欧洲喜剧文学的集大成者
  • 5、列宁曾评价一部著作是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关于阶级斗争最好的阐述,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这本著作是(     )
    A、《独立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权利法案》 D、《人权宣言》
  • 6、杨宁一教授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里写道:“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致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第二阶段的工业革命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取得了比第一阶段更多、更重要的成果。”这说明(     )
    A、两次工业革命都开始于英国 B、科学理论推动技术发明 C、两次工业革命都开创了新时代 D、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
  • 7、下表是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情况。其共同揭示了(     )

    国家

    手段

    纲领

    结果

    英国

    内战和“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美国

    武装斗争

    《独立宣言》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法国

    激烈的革命与战争

    《人权宣言》

    经过共和国、帝国的反复、最终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立法是革命的前提 B、反封建是各国共同任务 C、国家独立是巨变的条件 D、资本主义建立和发展是时代的潮流
  • 8、运用多维视角评价同一历史现象,能够使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更透彻。下表所列为不同视角对同一历史事件的分析。这一历史事件是(     )

    经济视角——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结果

    文明视角——各种文明相互交流碰撞发展

    全球视角——世界从彼此分散走向整体

    社会视角——促进物种交流丰富人民生活

    A、亚历山大东征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新航路的开辟 D、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 9、据统计,仅1500—1650年的150年间,西班牙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15—19世纪的近400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这主要反映了(     )
    A、西班牙具有殖民优势 B、非洲人口众多 C、美洲是贵金属的产地 D、殖民活动的残酷性
  • 10、《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实际上书是由阿拉伯及其附近地区的各国人民集体创作而成,记录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希腊、埃及、波斯、两河流域。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连接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 B、创造了独特的伊斯兰文化 C、继承发展了世界文明成果 D、实现了阿拉伯文明的传承
  • 11、中世纪西欧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被控告对领主运草的任务没有完成,而他们坚持没有违反义务规定,于是向法庭申诉,法庭依据习惯法确认:佃农有义务在草地里或领主院中将牧草垛起,但没有义务将牧草装上马车,最终领主败诉。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庄园法庭是实现庄园公平正义的机构 B、庄园法庭有时候可以维护佃户的权益 C、庄园法庭是维护领主经济利益的工具 D、西欧庄园是独立自主的政治经济单位
  • 12、亚历山大东征是世界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亚历山大东征所向披靡,建立起庞大的帝国。亚历山大在征服的地方兴建城市,在这些城市中有神庙、体育场等希腊式建筑。帝国东方的很多人学会了希腊语。亚历山大死后,希腊化时代开启。古希腊美术在这一时期深刻影响着东方美术,例如太阳神阿波罗出现在佛教艺术中;楼兰遗址的柱子也明显具有古希腊爱奥尼亚式的特点。

    (1)、上述材料意在肯定亚历山大东征(     )
    A、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B、加重了被征服人民的负担 C、改变了被征服地区的面貌 D、促进了各地区的文化传播
    (2)、亚历山大东征期间,希腊艺术在东方的出现证明(     )
    A、文明具有包容性和可吸收性 B、文明难以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C、东方无力抵抗西方强势侵略 D、东西方文明具有相同的内容
  • 13、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文字的不同体现出国家和书面表达和思维方式的不同。现在找到了下面四种人类早期文字,据此反映出(     )

    A、文明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密切联系 B、世界文明发展具有多元化特点 C、不同区域文明产生时代具有同期性 D、古代亚非拉地区文明成就斐然
  • 14、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一   1978年纯粹是一个中国的时刻,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讲故事: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壮丽史诗》

    材料二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正逐步健全,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摘自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改革进程的特点。
    (2)、材料二中“富国强民的道路”指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时期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全国铁路共有2.18万km(部分线路被拆除),多建在东北和沿海地区,广阔的西北、西南地区只有1600多公里。铁路技术设备基本依赖进口,轨距不一,型号杂乱,有“万国铁路博物馆”之称;管理分割,运输效率低下。

    ——摘编自傅志寰等《中国铁路百年发展与创新》

    材料二   中国铁路发展大事表(部分)

    时期

    事件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建设新线。

    1952年开始,先后试制出多种蒸汽机车,设计制造各种客车和货车。

    1958年开始制造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随后投入批量生产。

    改革开放时期

    (1978—2012年)

    改革开放后,中国铁路组织了系列建设大会战,路网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

    1997年开始,我国铁路陆续实施6次大提速,累计提速里程为2.2万km。

    20世纪90年代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引进,实现高速铁路迅猛发展。

    ——摘编自傅志寰等《中国铁路百年发展与创新》

    (1)、根据材料一、二,与新中国成立前相比,简述1949—1978年我国铁路建设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2012年我国铁路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得出一个历史结论。
  • 16、材料一:中华民族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苦难,实现民族复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党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烂摊子,年轻的共和国面临帝国主义的颠覆,美国飞机对我国边境城市和乡村进行轰炸、扫射,严重侵犯我国主权。

    材料三: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渐实现“一化三改造”目标。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标志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什么?谁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面对美国的侵扰,中国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这次战争的总指挥是谁?参战的军队名称是什么?

    (3)建国初期,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目标,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完成有何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大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 17、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到人民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确立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天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摘编自人教社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运用时间轴的形式制作一份简要的罗马发展历史年表。

    材料二   共和国时代,贵族借助特权不断欺压平民,在法制方面,贵族垄断立法和司法大权,当时罗马只有习惯法,所谓的习惯法就是从氏族部落时代遗传下来的习俗和规矩。由于没有成文法,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平民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在这种背景下,贵族和平民的斗争也日趋激烈起来。罗马贵族在平民的压力下开始启动制定成文法,但当时的罗马还没有制定法律的经验。于是,罗马在前460年派遣立法委员会到雅典学习、收集法典。3年后,立法委员会回国,他们结合罗马的实际情况,起草了成文法。

    ——摘编自符北斗《罗马法是如何走向了全世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发展经历的阶段以及推动罗马法发展的动力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古罗马的认识。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图1是瓦特改进的蒸汽机。17、18世纪,热力学发展起来。瓦特研读了有关热力学书籍,站在先驱者肩膀上,终于改进出新的蒸汽机,从而把工厂从选址限制中解放出来,带来整个工业领域的革命,蒸汽机不仅代表着能源技术的发展,更使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

    ——摘编自焦娅敏、张贵红主编《能源科技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瓦特成功改进蒸汽机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二

    图2

    图2是人类早期的发电机和内燃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能源科技进一步发展。电磁学理论的建立,推动发电机的诞生,电力成为新的能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热力学的成熟使蒸汽机日益完善,并促成内燃机的诞生,石油成为重要能源。

    ——摘编自焦娅敏、张贵红主编《能源科技史教程》

    (2)根据材料二,写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能源科技发展的表现。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提出应对当今能源危机的合理化建议

  • 20、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填写“正确”;错误的填写“错误”,并加以改正。
    (1)、两河流域的雅利安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改为        

    (2)、《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罗马社会的主要文献。

            改为        

    (3)、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埃及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改为        

    (4)、拜占庭对西方古典文化传统和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改为        

上一页 831 832 833 834 8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