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远古时期有“神农耕而作陶”“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的传说。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独木舟、陶器等。由此可见(     )
    A、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B、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途径 C、传说与神话都是最真实的历史 D、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
  • 2、小玉在介绍古代医学时说:“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也在战国时期问世。”她的介绍旨在说明(     )
    A、战国时期医学快速发展 B、我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 C、古代医疗技术非常先进 D、古代中医注重食药互补
  • 3、文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是(     )
    A、金文 B、楷书 C、小篆 D、甲骨文
  • 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我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这一年又可表述为(     )
    A、公元前八世纪七十年代 B、公元七世纪七十年代 C、公元前七世纪八十年代 D、公元八世纪七十年代
  • 5、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以史为鉴”。学习了商朝和秦朝的灭亡,给你的治国启示是(     )
    A、重视教育,奖励学术 B、加强国防,充实军备 C、任用贤者,勤政爱民 D、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 6、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年代尺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盘庚迁殷 B、国人暴动 C、春秋时期 D、西周建立
  • 7、“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意在说明(     )
    A、中华文明丰富多彩 B、炎黄部落分布广泛 C、华夏各族聚居交融 D、诸夏并存邦国林立
  • 8、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稻作农业有相当规模 B、家畜饲养以猪、狗为主 C、能够制作陶器和乐器 D、以骨耜作为农业生产工具
  • 9、小华通过有关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考古发现得出了“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更进步”这一结论。这是因为山顶洞人(     )

    北京人遗址

    山顶洞人遗址

    砍砸器、刮削器

    穿孔骨针、石珠

    A、能够制作生产工具 B、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 C、会用工具猎取动物 D、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 10、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或历史现场遗留下的历史材料。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研究“我国境内古人类”第一手史料的是(     )
    A、研究郧县人的论文 B、关于蓝田人的影片 C、元谋人上门齿化石 D、古人类活动想象图
  • 11、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近代中国的热潮是(     )

    汉阳铁厂(张之洞创办)                    大生纱厂(张謇创办)                  申新九厂(荣宗敬创办)

    A、民主共和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师夷长技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女仆说他的兄弟在乡间耕地,今年春天收成或者还好,雨水若是不足那可没希望了。食粮年年政府收尽,乡间生活,也没有城里人说得这样好。我告诉她,今年实行课税法,不致于尽收食粮,很可以多下些种了。

    ——摘自瞿秋白《赤都心史》

    (注:1920年8月开始,瞿秋白作为《晨报》记者,在苏俄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考察,该书记录了他在莫斯科的所见所闻。)

    材料二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予以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演说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陈晓光词《在希望的田野上》(1981年)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都是对原有经济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我”觉得“很可以多下些种了”?这说明了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采取什么措施解决“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我国农村走上“希望的田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相似之处。综上,谈谈你对经济改革实质的认识?
  • 13、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蒙娜丽莎》

    材料二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他们既反对贵族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正因为有这些忧虑,1787年宪法格外注重权利的分割与制约。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三   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工厂里机器在轰鸣,江河中轮船在航行,铁路上火车在奔驰……新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作品进行简要解读。(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不超过100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指出材料中联邦宪法主要的原则?
    (3)、材料三中“工厂里机器在轰鸣”说明“科技革命”带来什么重大变化?综上,谈谈你对创新的认识。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娘,大哥他回来了!想当初是你拉着我的手,并肩踏上了北伐的战场。九一八的枪声,激起了你我兄弟的男儿血性。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政治上的歧见使你我渐行渐远,杀红了双眼的你我几近疯狂。几十年的相互敌视,亲者痛仇者快。五十六年后的今天,你终于回来了。大哥呀大哥,你早该回来了,咱俩早该摈弃前嫌。人们期待着,期待着你我共同匡扶社稷。期待着你我的第三次握手,再铸辉煌。

    ——钮保国《娘,大哥他回来了》

    (注:2005年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访问大陆之际,中国作协外联部的钮保国创作了这首诗。)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叔衡”、“润之”“往上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他们去上海“赴全国00000之招”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______影响国共关系”或“国共两党______”为题,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后,国土空前广袤……秦王朝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扩展,又设九原、南海、桂林、象郡、闽中5郡。于是,除了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颁行汉朝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二   清朝疆域图(1820年)

    (1)、材料一中,秦朝是如何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管理的?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西域都护的设置有何重大意义?据材料指出秦汉边疆治理的相似之处?
    (2)、材料二中,为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有效管辖,清政府设置了什么官职监督地方政务?据材料分析清朝在我国疆域发展史上的地位?
  • 16、以下是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其扩张(     )

    A、在2世纪横跨欧亚非三洲 B、建立起拜占庭帝国 C、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 17、以下是李明同学学习时提炼的一些关键信息。据此判断他正在学习的是(     )

    政权并立   民族交融   重文轻武       强化中央集权   经济重心南移   繁华的都市生活

    A、隋唐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辽宋夏金元时期 D、明清时期
  • 18、以下是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鲜卑族祖先在嘎仙洞石壁上所留刻石的拓片,刻石采用汉字隶书。据此可知当时(     )

    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B、鲜卑族受汉族文化影响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
  • 19、下图为西周青铜器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及其铭文。它可以用来研究(     )

    A、早期人类的活动 B、甲骨文的出现 C、商周王朝的更替 D、战国的社会变化
  • 20、

    七年级某班学生分组开展了“探寻周代的发展变化”的实践活动,以下是部分小组的实践成果,现邀请你参与其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制度变革】

    (这一制度)在山东,河南等地大封诸侯,为当地带去了中原地区的生产方式,强化了这些地区百姓和中原王朝的交流与认同,周边地区被迅速纳入中华文明。

    (1)第一组同学利用示意图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西周时期的某项政治制度,请指出这一制度的名称,并分析这一制度的积极影响。

    【经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迅速发展。在一些遗址中已有铁农具出土,如陕西雍城秦故都春秋中期贵族墓出土铁锌(铁铲),湖南长沙楚墓出土铁铲、铁口锄等。当时的史书《国语》还记载,孔子有弟子姓冉,名耕,字子牛;晋国有一大力士,名字叫牛子耕。以经济发展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各方面也处于急剧变化之中。

    (2)第二组同学搜集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思想繁荣】

    (3)第三小组的同学制作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部分思想家的展板。展板中的某位人物在时间对应上出现了错误,请你指出错误的人物,并按照展板格式为他们增补介绍一位思想家。

    姓名:

    学派:

    思想主张:(写出任意一条即可)

    (4)参观完他们的实践成果,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分析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联系。
上一页 829 830 831 832 83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