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东汉王朝的建立者是(     )
    A、刘邦 B、刘秀 C、刘备 D、王莽
  • 2、“匈奴未灭,无以为家”、“封狼居胥”等典故和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相关(     )
    A、项羽 B、霍去病 C、霍光 D、卫青
  • 3、汉武帝采取的这项措施,充实了财政,支援了经略四方,为巩固祖国边疆奠定了经济基础。材料中的“这项措施”是(     )
    A、尊崇儒术 B、盐铁专卖 C、兴办太学 D、北击匈奴
  • 4、西汉初期,诸侯王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权。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     )
    A、进行“削藩” B、颁布“推恩”令 C、大封同姓诸侯王 D、设刺史制度
  • 5、汉文帝在位20多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由此可知汉文帝(     )
    A、以农为本 B、勤俭节约 C、轻徭薄赋 D、以德化民
  • 6、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汉初的政策是(     )
    A、焚书坑儒 B、重用人才 C、休养生息 D、严刑峻法
  • 7、有人称他为“暴君”,也有人称他为“千古一帝”,他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他的贡献是(     )
    A、焚书坑儒 B、统一中国 C、休养生息 D、尊崇儒术
  • 8、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张楚政权”、“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等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绿林赤眉起义 B、黄巾起义 C、刘邦项羽起义 D、陈胜吴广起义
  • 9、秦长城的东西两端分别是(     )
    A、辽东、临洮 B、临洮、辽东 C、陇西、九原 D、九原、陇西
  • 10、在秦朝的行政系统中,负责掌管监察事务的是(     )
    A、太尉 B、御史大夫 C、丞相 D、刺史
  • 1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 B、秦国军队先后攻灭韩、赵、魏等六国 C、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D、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两个史实,自拟题目,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通畅。)

  •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甲午战前,清政府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就显得很不到位,对遭受侵略缺乏应有的预见和警惕,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

    ——摘自《甲午战争的战后反思》

    材料二:那是多么黑暗屈辱的一页。…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割地赔款,一再让步,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正所谓物极必反,惨烈的失败催生了民族觉醒,激起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民族精神。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深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站在救亡图存前列的,正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社会制度,实行政治变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李侃《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清政府的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2)、据材料二,分析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华民族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站在救亡图存前列”的原因,这一“群体”的派别指?为此,他们发动了什么救亡图存运动?
    (4)、判断: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所有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错误”。

    ①列强的侵略加重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     )

    ②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通过政治变革,成功拯救了中国。     (     )

  • 14、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
    A、清政府都背负巨额赔款 B、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权利 C、都有列强割占领土的要求 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 15、“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赢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赞扬了左宗棠(     )
    A、收复新疆 B、积极投身洋务运动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抵御英法联军侵略
  • 16、下边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信息,由此推断该事件是

    一、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二、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三、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标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 17、有学者指出:“今日没有人会替一手持枪、一手兜售毒品的恶霸行为辩护;但这一种所认同的观点,依旧未把毒品本身当做问题的关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代历史上以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发生在
    A、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D、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 18、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漫长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摘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这个文法因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而得名。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和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作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从书》

    材料三 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相继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除了英国以外的欧洲各国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

    (1)、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错误”。

    A.《罗马民法大全》对欧洲各国法律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     )

    B.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     )

    (2)、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二的“成文法”指的是哪部法律?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民法大全》在世界法学史上的地位。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人类社会民主、法制发展历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 19、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世界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非欧古代文明的象征(见下列各图)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从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三 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

    (1)、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错误”;是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未涉及”。

    A. 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

    B. 古代战争促进了各大洲的联系,所以通过发动战争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更为重要。

    (     )

    C.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与各国的联系与交往。(     )

    (2)、材料一图①图②分别属于古代哪个国家(地区)文明的象征?
    (3)、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人做出杰出贡献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军事征服对世界古代文明交流产生的影响,材料更倾向于主张采用什么交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文明因互鉴而发展”1个典型事例。
    (5)、综上,请你从交流方式的角度谈谈当今现代文明交流应该得到的启示。
  • 20、九年级举办了一次历史知识竞赛,要求参赛者根据提示词,判断相应的主题。下面的一组提示词反映的主题是(     )

    日本大化改新、幕府统治、阿拉伯帝国、《天方夜谭》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C、古代亚非欧文明 D、古代欧洲文明
上一页 825 826 827 828 82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