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既然认为读书能为政治带来实用功能,也深信文官不具有篡夺皇位的野心与能力,乃倾向将权力托付给文臣。太祖曾明白地宣称,将以文职官员取代武臣作为地方长官。

    ——摘编自方震华《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唐宋之际的文武关系(875—1063)》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之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摘编自谷霁光《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这一做法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宋代政治的特点。
  • 2、隋炀帝曾经立志比肩秦皇汉武,因此将自己的年号定为“大业”,在登基之后, 他的“大业”便开始了。

    材料一   (隋文帝)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 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 区宇之内晏如也(安然自乐的样子)。

    ——《隋书》

    材料二   隋炀帝政治的主要目标及内容:一是为适应旧门阀制度衰落的情况,改革官制和选举制度。在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选官制度和自北周以来陆续举“秀才”“明经”的基础上,创设进士科,确立了科举制。二是安边拓境,刻意消解南北朝时致乱的外部因素,为此总共10次征巡吐谷浑、 突厥和高丽。此外,还重开丝绸之路,派遣国使四处活动,招徕西域君长来朝,力图使隋朝成为世界性帝国。

    ——《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材料三   炀帝遂恣荒淫。登基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征发)丁二百万人。导(疏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成年男子不够),以妇人兼役, 而死者大半。

    ——《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1)、根据材料一归纳“天下无事”局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炀帝“大业之举”的意义。
    (3)、材料三中列举了哪些隋炀帝不恤民力的史实?据此分析隋朝由盛而速亡的主要原因。
  • 3、《马可·波罗行记》中记载:在元朝疆域内,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驿站超过10000多所,驿马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这一记载佐证了元朝(       )
    A、对外扩张,力量强大 B、疆域辽阔,因地制宜 C、商业繁荣,物资丰富 D、交通便利,驿站发达
  • 4、“(唐代)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宦官与外戚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 5、“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大运河(     )
    A、巩固了隋朝统治 B、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C、促进了经济交流 D、结束了南北的分裂
  • 6、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材料一   毛泽东主席宣布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毛主席亲自开动有电线通往广场中央国旗旗杆的电钮,这时,在军乐声中使第一面新国旗在新中国首都徐徐上升。

    ——《人民日报》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材料三   “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表述的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于何时?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哪一年?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哪一奋斗目标?
  • 7、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材料一   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对外影响。”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课后活动

    材料二   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是较早冲破旧体制限制,自发采取“包干到户”的地区。1982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一次肯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责任制。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中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调动了农民个人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适应中国农业特点、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中国关键词》网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一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中获得的启示。
  • 8、材料一   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材料二   彭德怀在某次战争结束后说过:“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材料三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以上均摘自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哪次战争?请列举这次战争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两例。
    (3)、材料三所述是哪一场运动后的历史意义?这场运动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 9、民族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20世纪60年代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人民群众热情高涨,斗志昂扬取得辉煌的成就,如:“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修建,大庆油田的建成等等涌现一批英雄人物如:“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等,这一时期展示的时代精神是(     )


    凌空除险(修建红旗渠的真实写照)

    A、保家卫国,英雄主义 B、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 C、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D、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祖“黄袍加身”夺取政权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协助他登上皇位的将领实权予以削夺,为了填补这些武将留下的空缺,统治者将目光转向普通知识分子,因此通过科举选拔文官成为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但从王朝内部来说,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最终,赵宋王朝被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

    ——摘编自李兵《科举:不只是考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北宋的什么政策促使科举制得到发展,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政策的利弊。

    材料二

    (2)图中宋辽之间保持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三   北宋与辽、夏和南宋与金之间曾经处于战争状态,双方各有政守。作为战守的产物,双方出现了三次议和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三次和议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少数民族政权,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先后完成了封建化进程。

    (3)结合材料三,分析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原封建王朝和边疆少数民族交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

    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史实)

    629年——646年

    玄奘西行

            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

    742年——753年

    鉴真东渡

    821年——824年

    唐蕃立“唐蕃会盟碑”

    请阅读上表,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国家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迅速恢复,社会繁荣升平。都城长安以其雄伟博大的气势、海纳百川的精神,被当时的人们看作是世界的中心。“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人和”理想构成唐代文明的核心内容,唐代处处精彩纷呈,充满着自信。

    ——摘编自《中华文明?厚德载物》解说词

    材料二: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投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围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人和”的治世局面?
    (2)、根据材料三,归纳“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将图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

    材料二:隋朝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正式把读书、应考和任官三者结合起来。而这种三位一体的选举办法,一方面使封建国家从地主豪强和士族(世代读书做官的豪门大族)手里夺回了选援人才的权力,从而增强了朝廷的控制力量,巩固了皇权:另一方面使庆族地主(中小地主)也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表达政治意愿,从而扩大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一一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六卷隋唐时期(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归纳科举制的创立有什么意义?

  • 14、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能够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
    A、 B、 C、 D、
  • 15、元朝建立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一直沿用至今。材料中的“管理制度”是(       )
    A、分封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 16、以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一幅是(     )
    A、 B、 C、 D、
  • 17、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文景之治” B、黄巾起义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 18、从火耕水耨到精耕细作,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工具不断发展。下图哪一项是唐朝时期发明并推广的重要农业生产工具(     )
    A、 B、 C、 D、
  • 19、魏徵当过道士,原系太子李建成旧臣,曾议请谋杀太宗;尉迟恭做过铁匠,又是降将,但都受到重用。这表明唐太宗主张(     )
    A、平定外患 B、完善科举 C、选贤任能 D、任人唯亲
  • 20、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92年至2000年、2001年至2012年数据变化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价值观正确。)
上一页 820 821 822 823 82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