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下面是抗日战争期间某一次会战的各方反应,据此判断,该会战是( )
中国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日军
当此友邦并肩作战之际,甚盼此次会战能获得决定之胜利,以为我国革命军人争得无上之光荣也。
我三湘健儿……誓死保卫家乡,有效击退敌人,这表明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上,有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生力军…
没有给予重庆军应有的打击,相反地,更加促进了这块土地上全民防御的高潮。
A、淞沪会战 B、忻口会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
2、西安事变发生后,12月22日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与中共谈判,并作出“停止剿共”“三个月后抗日发动”等多项承诺。蒋介石表示同意谈判议定的六项承诺,允诺“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国决不再发生反共内战”。据此判断,西安事变( )A、得到共产党的支持 B、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导致国民党的分裂 D、促使抗日形势变化
-
3、红军长征途经藏区的过程中,各族人民支援粮食约1000万斤,牛、羊、马猪等各类牲畜总数约20万头,一些土司、头人和喇嘛寺也支援红军大批粮食。该材料说明长征( )A、粉碎了反动派的“围剿” B、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C、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D、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4、以下是北伐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口号:“拥护反抗帝国主义的广州革命政府北伐”“人民、国民政府、国民军,联合起来消灭直奉卖国军阀”“为民众争自由而战”“反对英帝国主义援助吴佩孚攻击北伐军”“城乡政权归人民”。这些口号( )A、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B、反映出国共合作成效显著 C、说明中共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 D、促进了民众思想的大解放
-
5、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新文化运动时制作了如下表格,据此分析,该小组主要的研究史观是( )
新领导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新基础
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新旗帜
民主、科学
新内容
前期以宣传民主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新成果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A、社会史观 B、文明史观 C、唯物史观 D、革命史观 -
6、右图为1912年9月29日《民权画报》上关于黎元洪的漫画《去年、今日》。其反映了( )A、革命派政治上的不成熟 B、辛亥革命的彻底性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北洋军阀势力强大
-
7、20世纪初,革命党人提出以黄帝纪年取代清帝的年号。武昌起义后,许多革命党人又认为“用黄帝年号,此为一时权宜计……然则与新民国之民主主义大相刺谬”。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即电告各省都督以民国纪年。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 B、革命党派系斗争激烈 C、君主专制时代的终结 D、民族民主观念的进步
-
8、1900年,某报道中写道:“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将校率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竟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此报道可佐证( )A、八国联军在北京的罪行 B、义和团民缺乏纪律约束 C、清政府完全屈从于列强 D、英法联军对北京的掠夺
-
9、康有为是戊戍维新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他的《戊戌奏稿》一直被认为是研究戊戌变法的重要史料。然而,有学者研究发现《戊戌奏稿》所辑录的奏疏及进呈书序,绝大部分是政变后重新撰写的,内容与进呈原件颇有出入,有的甚至是原则性的改动。这说明( )A、新近的学术观点更加可信 B、《戊戌奏稿》不具有史料价值 C、历史研究需重视史料考证 D、历史真相依存于当事人的记述
-
10、右图是漫画家马星驰在19世纪末绘制的漫画《东三省之近视》。( )A、列强划分势力范围 B、《马关条约》签订 C、日本制造旅顺惨案 D、九一八事变的发生
-
11、下面是某两个时期中国创办企业所属行业类型的分布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晚清企业经营主体具有多元化特征 B、地方督抚势力急剧膨胀 C、洋务运动战略调整影响了工业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
12、由下图可知,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后社会危机加剧C.英军对两广的进一步侵略 B、自然灾害严重D.土地兼并加剧
-
1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称耶和华为天父,耶稣为天兄,把孔教、佛教、道教斥为妖术。曾国藩在1854年《讨粤匪檄》里面斥其“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并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对上述现象认知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明的冲突 B、曾国藩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凝聚人心,打击太平天国 C、双方冲突源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D、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加深是双方冲突的主要原因
-
14、1879年沙俄霸占中国伊犁北、西、南三面,抢掠财物,同时要求中国赔款。消息传来,国人群情激奋,“街谈巷议,无不以一战为快”。1884年,法国偷袭马尾军港的福建水师,“粤东义民,同声愤激,众怒汹汹”,意欲尽毁法国商民房屋,攻击教民。这表明当时( )A、民主革命酝酿发展 B、边疆危机凸显 C、清廷重视舆论宣传 D、海权意识增强
-
15、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他主张“经世致用”,学习西方技艺以抵御外敌侵略:梁启超提出“能变则存,不变则亡”,推动维新运动的开展;孙中山坚持“天下为公”,维护民主共和。这反映出( )A、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主流 B、救亡图存成了中华文化的价值目标 C、西学的广泛传播加深了中国社会变革 D、近代救亡图存受优秀传统文化影响
-
16、观察下列这组图片,与其所反映内容相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7、唐朝是诗的国度。2023年,历史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再次点燃“唐诗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图唐朝北方与南方诗坛占比情况
——摘自王兆鹏《唐宋诗歌版图的空间分布与位移》
材料二:如表电影《长安三万里》部分故事情节
情节一
持节监军代表朝廷审问高适。持节监军问:“你如何认识李白的,从头说来。”高适:“他,他曾是我的好友,我们以诗为交。”持节监军:“我朝人人习诗,上至圣上,下至贩夫走卒,何奇之有?”
情节二
高适、杜甫赴长安城东南的曲江池,高适问:“你也在准备应试吧?”杜甫答:“我考了两次,还没考中,我的曲江宴,还得等等。”(曲江宴是指唐朝在曲江沿岸为新科进士举行的盛大庆祝宴会。)
情节三
高适、李白第三次相见,两人因发现安禄山私制官服、有谋反之心而被追杀,幸赖郭子仪出手退兵才脱险。
材料三:《长安三万里》展现给我们的唐诗带来的文化自信让我们动容,……登峰造极的唐诗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璀璨明珠——让华夏文明一直能够延续至今的正是包括诗词在内的中华文化的传承,我们有“诗在,书在,长安就在”的铿锵誓言,更有“文化在,中华就在”的宏伟气势。
——摘编自苗君甫《诗在,书在,长安就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诗人地域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该特点的主要原因。(2)、文艺作品不等同真实历史,优秀的历史题材作品也能折射出时代印记。从材料二中选择一处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合理解释。(3)、影片结尾,面对盛世落幕、故人零落,高适坚定地说:“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的理解。 -
18、书法是古老中华文化的象征,是中华历史长河中的智慧晶体,通过书法,可以折射出中华民族的精髓与素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把对应书法字体的图片序号填写到下面横线上。楷书 , 小篆 , 行书 , 魏碑。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中,选取你最欣赏的一位书法家(用正楷字书写)并说明理由。(3)、材料二 在书法字体形成的漫长历史中,它的定型和推广具有特殊时代风格,其形成的既有取法自然、个性表现的审美因素,又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天下观,具有巨大的推动力量。比如,甲骨文、金文的形式背后是华夏民族的起源;在小篆的书写中,凝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恢宏气度;……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促成北碑书法的繁荣;……隋唐重新实现大一统,集南北书风于一体,创造了壮丽的唐楷。——摘编自周睿《书法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
根据材料二、概括书法字体变迁的特点。
(4)、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书法字体变迁与中华民族发展的关系。 -
19、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裴将军诗》(如下图),形式感强,字形结构长短、大小、粗细变化较强,碑中行草书由楷书的笔法调和而来,加以篆籀沉稳苍茫之风,吸收了张旭草书的肆意浪漫。这反映了( )
《裴将军诗》
A、汉字演变趋势由繁至简 B、书法艺术脱离了底层民众 C、唐代书法家的融汇创新 D、行草书创作严格遵循规制 -
20、诗人余光中曾这样描写一位浪漫主义诗人:“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位诗人应是( )A、白居易 B、李白 C、杜甫 D、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