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
生产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每一次生产力的重大飞跃,都会引发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陈文华《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谱》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变革。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对当时农业生产的影响。
材料二 在古代,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农业发展。南方利用间歇轮作等方式,可以使农作物一年内丰收三次,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后来,南方又兴修水利,大面积增加种植,开始围水造田,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在唐朝江南地区,农作物生产主要工具包括碌碡、砺、耙、犁等,土地经过犁田处理后,将土块用耙碾碎,并拔掉杂草,最后用犁将地面压平,使土地达到种植标准。后来又引进耖,农作物种植变为先耕地,然后耙田,最后用耖将地碾平,这使耕种程序更加简便,农作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图2 唐朝新型农具
——摘编自刘高峰《唐朝经济重心南移原因与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2新型农具的名称,并概括唐朝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近代以来,广西梧州作为重要的通商口岸逐渐兴起。据《近代广西社会研究》记载,1897年梧州被迫开埠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同时本地的土特产如八角、桂皮等也通过梧州港远销海外。在这一过程中,梧州的商业贸易得到极大发展,一些近代工厂开始建立,如1921年创办的梧州火柴厂,采用机器生产,雇佣工人数量达数百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工业生产力的进步。
1933年梧州工业发展情况
工厂
716家
工人数
4700多人
资本总额
242.7万元
工业资本在广西四市工业总额占比
73%
——摘编自赵洋《古郡史话》;钟文典《近代广西社会研究》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梧州工业及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梧州开埠对广西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 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例如,在工业领域,通过引入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企业能够实现生产流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某汽车制造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零部件库存周转率提升了30%,生产周期缩短了20%。
——摘编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当前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关系的认识。
-
2、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推行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包括对银行体系运营、信贷规模及证券交易的全面监管。政府通过这些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秩序和恢复民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这些措施表明美国经济模式的特点是( )A、自由市场经济 B、国家垄断经济 C、政府干预经济 D、完全计划经济
-
3、1872年,日本政府颁布《学制令》,紧接着又出台《师范学校令》和《教育令》。从此,日本普及教育、兴办新式学堂、培养师资之风盛行。这体现了日本政府( )A、提倡“文明开化” B、实行废藩置县 C、推行“殖产兴业” D、施行地税改革
-
4、《牛津工业变革史》记载:“流水线正推行着一种全新的秩序。工匠们在工厂的流水线旁,遵循机械传送带设定的速率,一刻不停地劳作。……个人的自由随性被标准化、流程化的作业模式所取代。”材料反映了( )A、垄断组织的出现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生产方式的改变 D、机器生产已普及
-
5、这是一场独特的“革命”,它不见硝烟、鲜少流血,却使英国的专制王权走向终结,为现代政治制度的建立铺平了道路。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权利请愿书》的呈递 B、“光荣革命”的胜利 C、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D、詹姆士二世反攻倒算
-
6、阿拉伯工匠吸收中国的陶瓷技艺与波斯的金属加工工艺,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阿拉伯金属胎掐丝珐琅器,不仅在阿拉伯地区备受推崇,还远销欧洲与亚洲其他地区。这反映了阿拉伯( )A、促进文明交流交融 B、垄断了亚非间贸易 C、疆域地跨亚、非、欧 D、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
7、12世纪中期,《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授予图尔市的特权令》中记载:“赋予图尔市市民在过往法兰西历代国王统治时期所享有的豁免权、传统惯例以及特定法规,使其得以延续。”该材料所体现的是( )A、古希腊城邦民主制 B、西欧国家的采邑制 C、基督教会的司法权 D、城市的自治与特权
-
8、尼克松访华后,英国《卫报》评论道,“此次历史性的会面开启了新的外交篇章,双方有望在某些关键领域达成共识,这将为全球局势注入积极稳定因素”。材料中的“关键领域”指的是( )A、实行“一国两制” B、建立相同的意识形态 C、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D、改变冷战的两极对峙
-
9、1954年9月21日,《光明日报》在相关报道中写道:“六亿民众紧密团结,手中所握的巨大权力,这全部的力量汇聚起来……均是朝着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奋进。”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C、封建剥削制度已消灭 D、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起步
-
10、以下展示的是《真相画报》第12期部分作品的名称。这反映的是( )
《美军妄想跨越三八线,如今被阻狼狈不堪》
《“联合国军”的谎言:所谓的“正义行动”》
《板门店的谈判桌:较量与博弈》
《志愿军雄姿:保家卫国展豪情》
A、抗日战争 B、重庆谈判 C、抗美援朝 D、渡江战役 -
11、《红星照耀中国》中指出:“此次军事行动时机把握精准,实施过程干净果断。……它为中国能够坚定地走向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的阵营奠定了基础。”“此次军事行动”的历史意义在于( )A、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推动了国共十年内战的结束 C、使国共两党分歧彻底消除 D、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12、近代中国一份报刊上出现了一篇“特别纪实”,名为《南京学界之怒吼——夫子庙前之抗议集会/曹汝霖等之卖国丑态曝光/青岛权益之坚决捍卫/齐燮元受舆论抨击》。从这些标题可以判断出( )A、学生积极投身爱国救亡运动 B、南京成为国民运动的中心 C、五四运动的主力已发生转变 D、北伐战争引发了社会变革
-
13、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转变,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受外国势力控制和剥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描述的是( )A、戊戌变法的起因 B、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C、鸦片战争的影响 D、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
-
1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收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能够概括这些图片内容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
图1 北魏时期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养猪、纺织
图2 唐朝时期身着胡服的汉族女子画像
图3 元朝时期回族形成示意图
图4 五世达赖觐见顺治皇帝图
A、政治的变革 B、科技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民族的交融 -
15、隋朝时开凿贯通了南北的运河网络,将五大水系串联,形成完整的动脉系统。这一举措打破自然地理屏障,让南方粮食能便捷地运往北方,北方物资也可输往南方。据此可知,隋朝大运河( )A、导致了农民起义 B、推动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南北运输 D、开辟了丝绸之路
-
16、汉朝时,大月氏人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原,带来用厚实毛毡做成的便于骑射的服饰。同时,中原丝绸纺织技术传至西域,当地出现融合中原织法与本地图案的纺织品。这体现了两汉丝绸之路( )A、改变西域生产方式 B、推动服饰文化的交流互鉴 C、促进商业贸易繁荣 D、加强中原与西域政治联系
-
17、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孔子是开始把古代贵族宗庙里的知识来变换成人类社会共有共享的学术视野之第一个。”这反映出孔子的贡献是( )A、创立儒家学派 B、促进教育发展 C、主张以德治国 D、提出仁者爱人
-
18、广西社山遗址发掘发现了丰富的文化遗存,有打制石器,如砍斫器和尖状器等,有磨制石器斧、磨棒等,以及陶罐、釜碎片和骨锥等,还有大量海生软体动物外壳和鱼骨。这反映出当时社山地区( )A、以采集渔猎为生 B、民众社会生活丰富 C、开始种植农作物 D、懂得交换生活物品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历史。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西方列强侵略,争取国家和民族独立而努力奋斗的历史。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转型的历史。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特征,请任选一个方面作为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20、九年级某班学生开展了“科技发展”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活动一 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对比了同时期的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制作了如下年代尺:
活动二 某同学在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时,找到了如下材料:
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完成,起了决定性作用。第二,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的加强,到20世纪初形成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从而最终实现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第三,加剧了主要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均衡化和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化。
——摘编自周有光《“第二次工业革命”浅论》
活动三 【中国科技腾飞】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科技创新走在世界前列。“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神盛·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国产民用大飞机C919、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等,都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跨越的快速发展。
(1)、请写出年代尺中A、B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根据年代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2)、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材料三中为什么说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完成”?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从全球化的角度说明“20世纪初形成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3)、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科技创新走在世界前列的原因。综合活动一、二、三谈谈你对“科技创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