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同盟会,同盟会主张(     )
    A、君主立宪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共产主义 D、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 2、八国联军领袖瓦德西在《拳乱笔记》中写道:“彼等(中国人)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生气。”瓦德西如此感叹是因为目睹了哪一历史事件(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瓜分狂潮 D、辛亥革命
  • 3、历史兴趣小组在讨论戊戌变法,张同学认为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具有进步性。李同学认为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但根本目的仍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王同学指出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以下谁的观点正确(     )
    A、张同学 B、李同学 C、王同学 D、以上都正确
  • 4、“他既是民族英雄,也为中国建立了新式学校……他抬棺出征,成功收复新疆。他也创建了福州船政学堂,从这里走出了中国第一批海军指挥官。”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冯子材
  • 5、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 6、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中国反动势力有(     )
    A、湘军 B、洋枪队 C、北伐军 D、西北军
  • 7、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汉口、九江、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这体现出列强的侵略(     )
    A、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B、开始破坏中国的关税主权 C、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8、1987年,联合国将虎门销烟结束的第二天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此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
    A、关天培 B、陈化成 C、邓世昌 D、林则徐
  • 9、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材料一   始皇二十六年,秦既统一中国,《史记》记其统一后的大政,以“车同轨”和“一法度衡石丈尺”“及书同文字”同列………(车同轨)告诉我们,这时的车辆已可畅行中国各处,这时的交通情形已需要车辙和车轮度数的划一;如果车辙和车轮的度数不能划一,一辆车子便不能畅行各处,便不能适应这个新时代的需要。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材料二   2002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里耶镇发掘出土了三万七千四百余枚秦简。专家学者对这些秦简进行解读后发现:里耶所在的迁陵县秦时属洞庭郡管辖,而洞庭郡在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传世文献里完全不见踪影,里耶秦简中关于洞庭郡的记载却又比比皆是、确凿无疑。

    材料三   在秦朝之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上是分裂的,所谓“诸夏”或“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朝,“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它废除了列国间重重的关隘和限制,而且更重要的是“大一统”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人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秦朝在疆域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扩展,既可以集中全国的力量以抵御北方匈奴的入侵,又对东南及南方边疆地区发挥了巨大的开拓作用,奠定了此后两千年中国版图的基础。

    ——摘编自邹纪万《秦汉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这个新时代”的特征。列举秦朝为适应“这个新时代的需要”所采取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里耶秦简中反映的地方管理制度。谈谈里耶秦简的史料价值。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 10、掌握学史方法可以帮助同学们快速有效的学习历史这门科目。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设计了“运用学史方法。追寻历史足迹”的项目化主题学习方案,下面是他们准备展出的项目成果,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题目。

    展板一【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探导中华文明的起源】

    1986年良诸古城遗址出土了一套玉钺(左图)。钺形由斧转变而来,木柄木柄嵌玉髹漆漆,上下端装配玉瑁和玉镦。玉瑁造型取自于神人兽面像的冠帽,钺身两面刃部上角均有良诸神人兽面纹图案,刃部下角均有神鸟图案。考古学家整体复原墓葬后发现,这是地位尊贵的墓主人随葬品,是威仪和权力的象征。良诸古城遗址的发现,证明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文明社会。

    展板二 【制作朝代更替图示·归纳时代发展的特征】

    展板三【分析历史地图变化·包含丰富时空信息】

    (1)、下面是第一组同学整理的良渚古城遗址的文物。请你参照示例一,完成示例二的内容。并简述我国历史学界提出的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示例一 信息:钺身两面刃部上角均有良渚神人兽面纹图案,刃部下角均有神鸟图案。

    推断:这反映良渚人很可能已经形成统一的崇拜对象。

    示例二 信息:(玉钺)这是地位尊贵的墓主人的随葬品,是威仪和权力的象征。

    推断:

    (2)、下面是第二组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图示。写出①②③处所缺的内容。从这一时期的朝代更替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3)、下面是第三组同学整理的春秋和战国形势图。对比两幅图发生了哪些变化?并总结学习历史地图的基本方法。
  • 11、某同学参观龙门石窟,听讲解员详细介绍了以下文物。这些文物体现了龙门石窟的(     )

              

    A、本土性 B、多元性 C、悠久性 D、核心性
  • 12、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说:“华夏民族大一统的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对上述说法解读正确的是,汉武帝时(     )
    A、实现盐铁官营专卖 B、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 C、派卫青、霍去病打击匈奴 D、造就了民族的政治文化认同
  • 13、《晋书·食货志》记载了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实现国家统一 B、民族关系和睦 C、南方政局稳定 D、北方人民南迁
  • 14、琅琊刻石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时所刻。刻石上的文字有“器械一量,同书文字……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该文物(     )
    A、见证了秦灭六国的过程 B、体现了小篆字体的成熟 C、记载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D、反映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影响
  • 15、据不完全统计,从汉安帝永初三年(109年)至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中小规模农民暴动多达43次。特别在桓帝时期,几乎年年都有暴动。这反映出东汉中后期(     )
    A、地方豪强的为非作歹 B、宦官外戚交替专权 C、社会矛盾的尖锐 D、东汉朝廷的腐败
  • 16、西汉时期,西域歌舞、乐曲等传入并流行于中原,为中原文化增添了新鲜色彩。这最早得益于(     )
    A、班超经营西域 B、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西域都护的设立
  • 17、某古代农学著作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本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 18、古代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田租是国家赋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下表中不同时代的田租规定,我们可知(     )

    时代

    田租

    十税其一

    汉高祖

    十五税一

    汉景帝

    三十税一

    A、政策调整反映现实需求 B、汉代沿用秦朝赋税制度 C、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D、以民为本是统治者共识
  • 19、汉代陶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秦俑相比,汉代陶俑的体型通常比秦俑小,大约是秦俑的三分之一左右。这反映出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     )
    A、以德化民 B、以农为本 C、清静无为 D、勤俭治国
  • 20、《过秦论》中记载:“(秦二世)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是以陈涉(胜)……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这一记载反映了大泽乡起义的(     )
    A、原因 B、方式 C、影响 D、性质
上一页 800 801 802 803 80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