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林则徐曾致信英国女王称“通商已久,众夷良莠不齐,遂有夹带鸦片,诱惑华民,以致毒流各省者。谅贵国王向化倾心,定能谕令众夷,兢兢奉法,但必晓以利害,乃知天朝法度,断不可以不懍遵也。”林则徐此举意在( )A、借助外交平等维护主权 B、禁止中英通商危害经济 C、严控鸦片恪守天朝法度 D、批判英国对华武装侵略
-
2、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充满交流与交融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龙并不是某种动物的单一形象,龙只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一种综合性的神化动物,是变化无穷的超自然之物,究其实则反映了远古部族的融合。
——《远古社会》
龙图腾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教材
材料三
图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北魏帝王出御图》
鲜卑族文化精华和汉族文化相互交融,促进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为当时的中国注入了新的活力,“鲜卑族在走向历史的更高层次的必然趋势中失去的只是它内在的落后格局和外在的族类名称,迎来的则是它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而在隋唐的新生和大放异彩。”
——焦兴青《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我国民族大交融的启示》
材料四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扩大各民族交往交流中促进民族交融,将推动各民族在各个方面融会贯通,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摘编自《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民族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被后人尊称为华夏民族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并概括华夏族形成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和西域交流的意义。(3)、图《北魏帝王出御图》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写序号,①实物史料②文献史料③口述史料)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我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认识。 -
3、某校七年级同学就探究“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一主题,收集了以下文物。
①铜权
②秦半两钱
③秦始皇兵马俑铜车马
④石铠甲
⑤秦封泥(其上印有秦朝郡县地名、官职名)
⑥睡虎地秦简(秦隶书写,涉及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等)
⑦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⑧泰山刻石(小篆刻写,涉及秦朝法律制度等措施)
围绕“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一主题,任选3个文物,写一篇解说词。(要求:自拟题目,明确三个文物并予以介绍,表述成文)。
-
4、七年级同学以“考古探寻中华文明之源”为主题,开展了一次项目化学习。以下为成果展览(部分)。请你一起参观,并完成展板中的问题。
展板一 【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展板二 【探寻我国万年文化史】
①
②
③
④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和黍粒
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复原想象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带藤条残木柄骨耜
展板三 【探寻我国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古城遗址
陶寺都城遗址
二里头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外城组成。城内外祭坛上有权贵墓地,随葬着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陶寺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高等级墓地,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玉铖、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
二里头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距今约4100年左右,遗址中有宫殿建筑群。在遗址中发现大型墓葬,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等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
(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图中( )处。(填写图中字母)。根据图,说说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2)、仿照下面示例,对展板二中的图片进行解释。示例:③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可以证实半坡人会制作彩陶。
①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和黍粒
可以证实
②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复原想象图
可以证实
④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带藤条残木柄骨耜
可以证实
(3)、根据展板三,指出三处遗址考古发现的共同点。(4)、综合以上展板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
5、《齐民要术》强调观察田地情况,干湿得当。秋收后,先耕种荞麦的地,后耕其余的地。一定要耕深耕细,不能贪多。根据干湿情况,随时盖磨使土壤切实以保墒。这反映《齐民要术》主张( )A、改进工具 B、以农为本 C、精耕细作 D、多种经营
-
6、西汉时江南“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南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重视 B、民族交融 C、自然条件优越 D、北民南迁
-
7、图示法能够生动、形象地揭示复杂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历史学习。以下示意图反映公元229年三国鼎立形势的是( )A、
B、
C、
D、
-
8、“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诗人张籍在《凉州词》中,采用以声传影的艺术手法,描述了一支商队经由河西走廊前往西域的画面。这一画面反映的是( )A、蒙恬北击匈奴 B、丝绸之路贸易 C、佛教传入中国 D、西域都护的设置
-
9、下图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对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北击匈奴 B、实施“推恩令” C、盐铁专卖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
10、“郭老师历史兴趣小组”在课外探究活动中收集到以下历史典故。这些典故反映的史实是( )
历史典故
出处
揭竿而起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A、国人暴动 B、长平之战 C、大泽乡起义 D、楚汉之争 -
11、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A、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B、导致了战国时期社会变革 C、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D、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12、《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据此推测,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 )
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玉钺
A、最高祭祀权的代表 B、高级生产工具 C、军事统帅权的象征 D、诸侯国的徽标 -
13、历史发展中的危机,是险境也是机遇。抓住机遇化解危机,进而推动社会进步,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3年,美国佩里将军的舰队陈兵东京湾,日本无力抵御它们。十年前,美国人在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也曾这样耀武扬威……与中国截然不同的是,19世纪60年代,日本宣告了一个迅速改革和西方化时代的到来。
——据史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合作篇】
材料三 人类只有一个家园,没有哪个国家能独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据习近平总书记《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面临的相同困境和日本“迅速改革”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早期的火车”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的理解。(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人类面临的问题及应该采取的对策。 -
14、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世界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4—1945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
俄国发生十月革命;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
西欧各参战国饱受大流感打击,“士兵的枪已经成了拐杖”
1918年11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29年
美国股市崩溃,经济危机爆发
1933年
纳粹夺取德国政权
1939年9月
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整理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约900万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2000多万人受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民伤亡共8000余万人,参战国物资总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但大国的军费开支不减反增。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欧洲主导之下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代之而起的是以美、苏之间力量的相对平衡为基础的新的国际秩序。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影响及启示。 -
15、世界贸易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 世界贸易发展状况
阶段
发展状况
15世纪后至工业革命前
原因:新航路开辟和西欧的殖民扩张,洲际贸易随之扩展
表现:商品种类、数量大增;股份公司出现和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期间
原因: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交通工具的革新
表现:形成了国际分工、贸易格局;世界贸易额剧增
20世纪以来
促进因素:《关贸总协定》的签署,以及各国围绕关贸的谈判;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结束;世贸组织(WTO)的成立
表现:从1950年到2000年,全国贸易出口总值增长约100倍;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黄金”“东方”“罗盘针”为关键词,写一段介绍新航路开辟背景的短文。(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中的一个阶段,提炼一个观点,用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
16、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巩固 B、经济建设卓有成效 C、苏联模式形成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
17、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以下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
序号
历史事实
历史结论
A
以黑奴贸易为中心,在欧洲、非洲、美洲三洲之间进行的商业活动
传播了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促进了非洲、美洲的发展
B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人权宣言》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
拿破仑多次打败反法联盟
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扩大了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D
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A、A B、B C、C D、D -
18、2022年是“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中国举办了多场意大利古代文化展览,让中国民众近距离接触了古罗马文明。历史上,古罗马文明( )A、法制上的成就是《汉谟拉比法典》 B、鼎盛时建立了森严的种姓制度 C、雕塑艺术中的杰作有《掷铁饼者》 D、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变化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物
发明与简单的经历
历史影响
凯伊
他出身贫寒,做过钟表匠,1733年发明飞梭。他的邻居发现这种装置可以做两人的活,担心这会剥夺他们的生计,就捣毁了他的梭子。他被迫离开家乡,在贫穷和孤独中死去。
后来他的发明还是被各地积极采用。
哈格里夫斯
他是贫穷的天才织工,1764年,发明了第一台珍妮机。邻居发现并担心这一发明会夺走他们的工作,就将珍妮机砍成了碎片。发明家夫妇被迫逃亡,但他们还是努力改进珍妮机,并于1768年获得国家专利。
慢慢地珍妮机的价值得到了认可。
1784年英国有了2万多台珍妮机。
?
他身体虚弱,喜欢摆弄机器,曾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改良蒸汽机,经历多次失败,于1765年终于成功。后来他同富商博尔顿建立了合作关系,又申请了国家专利。晚年的他幸福而富足。
1783年欧洲的很多煤矿都使用他改良的蒸汽机。
注:1624年前后英国颁布法律开始保护发明专利。
——据[美]哈特曼《全球通史》编制
(1)材料中的“?”是谁?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不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革命给了美利坚人一个机会,一个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的机会,美国革命不仅与英国殖民统治分离,而且是与整个旧世界专制主义分离。从1776年宣布独立到1789年华盛顿就任总统,美国经过艰难的历史探索和实验,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一个新型国家——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了。
——赵晓兰《美国的诞生》
材料三 1789年,法国人以任何其他国家的人民从未尝试过的最大努力,把自己的历史分为两段,用一道鸿沟将过去与将来隔离开来。……他们为自己制订了种种新限制,力求塑造一个与父辈截然不同的自己,他们竭尽全力想要使自己焕然一新。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材料一中为了将“紧箍咒”套在英国王权之上,英国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主要采取了武装暴力革命和制定法律文献手段。结合所学,指出武装革命的领导人以及被处死的国王。英国王权完全受制于议会是在何时何机构通过的哪一文件实现的?英国因此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治体制?(2)、材料二中的美利坚合众国宣告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为了巩固国家独立,1787年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材料中这个“新型国家”的设计原则是什么?(3)、材料三中1789年,法国爆发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而成为革命的开始?同年法国颁布了哪一法律文件?请概括这部法律文件的主要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