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它是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体诗歌,它以波荡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想象、铺陈华美的语言,表现出极强的浪漫色彩和艺术感染力,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源头。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楚辞” B、《诗经》 C、《离骚》 D、《天问》
-
2、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反映了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
3、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下列思想会记述在该帛书上的是( )A、“仁”的学说 B、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C、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 D、“兼爱”“非攻”
-
4、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禹最初想传位给伯益,但是在禹死后,禹的儿启取代伯益,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这标志着(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启的治国能力更强 C、德才重于血缘关系 D、禅让制更利于治国
-
5、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目的
措施
作用
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西周实行分封制
初期发挥积极作用,后期产生破坏作用
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加强皇权以及对全国的控制
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
造成七国之乱
加强对北方柔然的抵御
北魏设置六个军镇
最终导致军镇兵变
根据上述材料,拟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毛色一样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他(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初期的社会状况。请结合材料说明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3)、比较材料二、材料三,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措施的相同之处。(答出两点)历史上把材料三时期的统治局面称为什么? -
7、史书记载,东汉末年洛阳已是一片瓦砾,到曹魏后期已恢复了往日繁华都市的面貌;曹魏末年政府已有编民663423户,443万余口,已有大幅度增长。这说明( )A、官渡之战奠定统一基础 B、三国鼎立局面已经形成 C、全国统一推动社会进步 D、局部统一促进经济发展
-
8、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观点,是指从一定立场或角度出发,对历史事物所持的看法。以下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秦始皇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 B、秦始皇下令烧毁各国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 C、秦的暴政加剧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的灭亡 D、陈胜、吴广的余部坚持战斗,后来加入其他反秦队伍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前,某中学开展了一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的主题研学活动。
【资源共享】
有同学收集了以下材料,与大家共享。
材料一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向国王,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3.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为违法……
材料二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授予的全部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第二款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为4年,副总统任期与总统任期相同。…………
【思维共鸣】
同学们研讨后发现:上述法律文献的颁布都适应了当时的时代发展潮流。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两部历史文献的名称。(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文献都反映了当时哪一历史发展潮流。(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按照“具体的背景——颁布(制定)的文献或法律——产生的意义”结构,举出一个19世纪中期欧美地区体现当时历史进步潮流的事例。 -
10、关于所反映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荷兰由此成为“海上马车夫” B、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C、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 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诞生
-
11、“倭国”自知落后,深慕中华文明,引颈向望,欲移为己用。于是,便不惜万般艰辛,选渡重洋,学习中国文明。使日本渐为文明先进之国。材料评述的是( )A、“明治维新” B、幕府统治 C、“大化改新” D、“王政复古”
-
12、800年,教皇在罗马为他举行了加冕礼,称之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个人是( )A、查理大帝 B、凯撒大帝 C、亚历山大大帝 D、查士丁尼一世
-
13、公元前45年,凯撒被罗马元老院宣布为终身独裁官,兼有大元帅、大祭司长等头衔,以及“祖国之父”的称号。凯撒的历史事迹有( )A、创立共和国 B、建立罗马帝国 C、颁布成文法 D、命人编制“儒略历”
-
14、古代印度,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首陀罗为前三个等级服务,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这说明古代印度( )A、宗教信仰派别众多 B、社会分工精细明确 C、社会等级贵贱分明 D、社会等级世代相袭
-
15、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自诩为“月神的后裔”,还说:“安努(即天神)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汉谟拉比旨在( )A、强化男性权威 B、宣扬君权神授 C、维护等级差别 D、寻求神的庇护
-
16、古代埃及人按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生长的规律,把一年分为三季(泛滥季、耕种季、收获季),每季分为4个月,一年共12个月。材料表明古代埃及历法( )A、有利于强化法老权力 B、适应了农业发展需要 C、丰富了古埃及人生活 D、推动新生产方式产生
-
17、鸦片战争失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并为此奋斗不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它用自炼钢材仿制的毛瑟枪,能赶上德国新毛瑟枪的水平;它研制的无烟火药,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3年多,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材料二 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他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
材料三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的挽联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五 五四运动,孕育了……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评价洋务运动。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由此,维新变法在哪一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在后期有了怎样的新变化?
(5)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发扬“五四精神”?
-
18、危机会对国家和民族带来冲击,面对危机的应对措施,是对人类政治智慧的考量。下面是张老师围绕“危机与应对”的主题,从历史学科素养角度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观察数轴一梳理历史线索】
任务二【解读图示﹣﹣阐释历史脉络】
任务三【分析史料﹣﹣评述历史人物】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在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20实际30年代中期纽约的一次名义测验显示,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他的后面才是上帝,而且上帝票数还远远落后于罗斯福
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1)、观察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不平等条约带给中国的共同影响。(2)、举例说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在①②两个时间段内分别采取的应对措施。(3)、完成下面“思维导图”中③④处内容的填写,并概括图示反映的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及推动这一潮流出现的共同因素。(4)、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结合相关史实,任选其中一位历史人物进行论述。(5)、通过上述探究活动,归纳各国应对危机的方式,并谈谈你的感悟。 -
19、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出版了《民族英雄评传系列》《中国历史上之民族英雄》等书籍。这些书籍的出版意在( )A、宣扬民主科学,动摇封建礼教根基 B、反对专制独裁,抨击北洋军阀统治 C、弘扬爱国精神,鼓励投身抗日洪流 D、揭露日军企图,推动国共再度合作
-
20、毛泽东曾指出,提起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有4个人不能忘记:其中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謇的兴国梦是( )A、民主共和 B、民主科学 C、实业救国 D、变法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