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文章中说:“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它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这个“中心工作”是(  )
    A、经济建设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平反冤假错案 D、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政策调整概况表

    时间

    农村政策

    主要内容

    重要影响

    1950~1952年

    进行土地改革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1953~1956年

    农民生产合作社运动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建立人民公社

    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1978年以来

    包干到,产到户

    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材料二 在毛泽东看来,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必须根植于快速发展的工业。没有强大的工业体系,中国仍避免不了落后挨打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来自外部的军事压力始终存在,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作为工业化的后来者,历史已经不会再给予中国人足够的时间了。1953年,新中国开始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材料三 2001年以来,“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快。2012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达到1.9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5.6倍;机电设备类商品出口863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4倍……随着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等誉词扑面而来,中国正在由“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据统计,2011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7.2万件,其中企业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更是迅猛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

    (1)、请写出材料一中①②处的农村政策。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什么原则?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实施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原因。
  • 3、1985年,国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具体做法是企业上缴利润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可相应增长0.3%﹣0.7%。自1956年以来30年固定不变的工资制度开始出现变化,这一变化(  )
    A、有利于增强员工积极性 B、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C、改变了企业所有制结构 D、使员工收入分配平均化
  • 4、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材料论述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背景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实施的过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影响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意义
  • 5、如表为我国1978﹣1997年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变化,这说明城市经济改革使我国(  )

    年份

    国有控股企业

    集体企业

    城乡个体企业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1978

    7.6

    22.4

    0

    0

    1997

    25.5

    38.1

    17.9

    18.5

    A、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私有制企业占据经济主导 C、企业越来越多集中于西部 D、市场经济体系已完全形成
  • 6、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由于恶劣的交通状况,直至上世纪初,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仍是难以进入之地。20世纪50年代中国修通了____、____、____等公路,结束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

    材料三进入新世纪,党和人民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某铁路计划投资约262亿元。这条铁路全长1142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1)、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目前已建立几个省级自治区?本项制度的实施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提到的是哪几条公路?是在什么期间修筑的?
    (3)、材料三中提到的这条铁路是哪一铁路?它的建成,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2000年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加快了发展步伐,出现了大发展的新气象。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央提出并实施的哪一重大战略决策?
  • 7、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了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这一举措意在(  )
    A、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B、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C、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发展 D、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
  • 8、2020年,全国832个县全部脱贫,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其中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①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③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④强调“以人民为中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9、如图是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100元人民币的背面,在钱币的右上角印有汉语拼音、蒙古文字、藏族文字和维吾尔族文字等字样。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  )

    ①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②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可分离

    ③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0、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是(  )
    A、新疆 B、西藏 C、广西 D、内蒙古
  • 11、看“镜头中的新中国”图片展,回答问题。
    (1)、材料一:

      

    展览的第一篇章是“艰苦创业”,第二篇章是“曲折探索”。以上图片中适合放入“艰苦创业”的是____(写序号);适合放入“曲折探索”的是____(写序号) 
    (2)、材料二:

    请你从材料二中的图片从中选一位人物,介绍其事迹。
    (3)、材料三:

      

    展览的第三篇章是“世纪跨越”,你认为反映哪些历史内容的照片适合放入这一篇章,请至少说出两件反映我国21世纪取得的建设成果的历史事件。
    (4)、材料四:

    请你概括出材料三的主题。你能从图片中感受到哪些精神?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你为这一主题都做了什么事?
  • 12、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2022年2月4日8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举行,全仿真的“虚拟鸟巢”上演开幕式元宇宙,鸟巢上空的绚烂焰火,注入科技力量。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广大科技工作者与祖国同行,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创新发展难题,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领域取得的三例科技成就,并概括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2)、据材料一和问题(1)概括科技成就的共同影响。
  • 1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情况表(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世界工厂”的转移(摘编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材料三  新中国的成立点燃了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希望,国家初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和布局的科技体系,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这些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重要成就,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1)、分析材料一数据,指出公元1——1500年间和公元1501——1840年间我国科技发展分别呈现出怎样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者的哪些政策导致出现了公元1501——1840年间的这种发展状况?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世界工厂”国家的共同特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 14、某校准备举办“中国改革开放35周年科学技术成果展”,下列历史照片可以选用的是
    A、“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B、中国地地中程导弹发射成功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 15、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贾平凹。(   )
  • 16、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
  • 17、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 18、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03年10月,航天员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 19、中国现代科技成就——农业科技
    (1)、概况: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成功培育出水稻。获得中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荣获多项大奖,被称为“”。
    (2)、意义: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的问题和保障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 20、历史时空:历史是人类活动的记录。今天让我们乘着“时空穿梭机”,追寻历史的脚步,领略历史人物的风采。请根据要求在空格内填写史实。

    (1)你来到年1O月1日下午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亲身参与了隆重的开国大典,聆听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

    (2)1950年,为了保家卫国,你跟随司令员率领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三年后粉碎了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

    (3)你来到一五计划时期的地区,了解到鞍钢机械总厂的青年工人进行技术革新,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4)在艰苦创业的20世纪60年代,你跟随“铁人”。 参加了油田的石油大会战,改变了我国石油要靠进口的状况。

    (5)在新中国的科技领域,你跟随“两弹元勋”参与了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又跟随“杂交水稻之父”见证了农业科技的领先地位。 

    (6)20世纪90年代以来,你参与了向“当代焦裕禄”和新时期活着的雷锋

    的学习活动,文明之风吹遍中华大地。

上一页 730 731 732 733 73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