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自序于上海。”材料抨击的主要问题是(     )
    A、民国政府的腐败 B、军阀割据纷争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列强瓜分中国
  • 2、下面是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

    第二十章?

    (一)武昌起义

    (二)清帝退位

    (三)历史意义

    A、走向共和 B、军阀割据 C、君主立宪制 D、国家统一
  • 3、下列著作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

    A、反清复明思想 B、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C、自强求富思想 D、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 4、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学报》。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这一时期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
    A、屈辱与抗争 B、落后与探索 C、变法与图强 D、内忧与外患
  • 5、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中说道:“洋务派为了供应军事工业所需要的原料、燃料和运输……,从70年代开始,便陆续创办民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一部分官员,地主、商人投资开办资本主义近代企业……让中国从小作坊的手工业开始向机器生产发展。”材料旨在说明(     )
    A、洋务派主要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B、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C、洋务运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 D、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入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先后挑起了数次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掀起了反抗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其中包括:农民阶级的斗争与反抗、地主阶级的自我挽救、资产阶级的改良和革命、无产阶级的革命与运动。中国近代史既一部侵略史也是一部探索史。

    (1)、面对外来侵略,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民主革命任务是什么?
    (2)、依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围绕观点选取四例史实加以论述,并谈谈这段历史带给你的思考。(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20字左右。)
  • 7、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启航新征程】

    材料一   在建党的思想理论准备中,《共产党宣言》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20年2月,陈望道为翻译《共产党宣言》,秘密回到浙江义乌自己家中。他在潜心翻译时,粽子蘸着墨汁吃掉却浑然不觉,还说:“够甜,够甜的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中国共产党简史》

    (1)材料一中“真理”指的是哪一理论?结合所学,写出当时中国有识之士是如何传播这一“真理”的。(一例即可)

    材料二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摘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的事件名称。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合作新局面】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是要建立一个联合战线,向封建式的军阀继续战争、解放我们中国人受列强和军阀两种压迫。”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时局主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要建立的“联合战线”是什么?这次联合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的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一例即可)

    材料四   取消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备注: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该宣言)

    (4)材料四中的文件之所以能被国民党认可并发表主要是因为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宣言中共产党做出了哪些让步?(写一点即可)该宣言发表有什么意义?

    【开创新道路】

    材料五

    (5)从图一到图二历史事件的变化,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共产党自此选择了一条什么道路?

    材料六   正是在漫长的革命斗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从一个由赞同革命的知识分子组成的政党,真正成为一个以工农为主体践行群众路线的革命政党。

    ——《中华文明与中国共产党-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之际》

    (6)依据材料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主体组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请用一例史实说明我党是如何践行群众路线的。

    【探索新思想】

    材料七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7)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的产物是什么?它是在哪次会议上确立的?

    (8)综合以上探究,对于中国共产党在近代艰难环境中能够取得革命胜利,你有怎样的认识?

  • 8、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表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的伟大作品是(     )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毕业歌》 D、《早安中国》
  • 9、近代以来,下列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能体现出自由平等新风尚的是(     )
    A、见长辈要跪拜 B、称呼“老爷”“大人” C、女子缠足 D、行鞠躬、握手礼
  • 10、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对应的时间应该是(     )

    A、解放战争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第一次国共合作后 D、抗战胜利后
  • 11、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内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872年在上海创办《申报》 B、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 C、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变化特征 D、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剪辫令”
  • 12、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就中国前途和命运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谈判。毛泽东在谈判期间开展了广泛的统战工作和社交活动,用行动昭告世人,中国共产党人是真诚谋求和平的。这场“谈判”的地点是(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重庆
  • 13、1937年12月15日的《芝加哥每日新闻报》刊出了《日军杀人盈万》的新闻报道。这一报道揭露的暴行是(     )
    A、皖南事变 B、火烧圆明园 C、旅顺大屠杀 D、南京大屠杀
  • 14、“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北平数千名学生向国民党当局请愿,发起爱国救亡运动。这场运动标志着(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C、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D、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
  • 15、中国人民历经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 16、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指的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古田会议 D、西柏坡会议
  • 17、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
    A、金田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 18、陈独秀等人领导了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他们倡导
    A、自强、求富 B、君主立宪 C、民主、科学 D、实业教国
  • 19、1920年春,北京大学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如果用民国纪年法,这一事件发生在(     )
    A、民国六年 B、民国八年 C、民国九年 D、民国十年
  • 2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规定的实际意义在于(     )
    A、人民在政治上彻底翻了身 B、确立了君主立宪的主张 C、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上一页 724 725 726 727 7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