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在重庆进行会谈。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 )A、《论联合政府》 B、《双十协定》 C、《共同纲领》 D、《论持久战》
-
2、邓子恢主持下的华中抗日根据地由主七佃三的“三七分租”,逐渐改变为佃七主三的“倒三七分租”;为打击农村高利贷而规定为“分半给息”,即实行一分半利息,以保护贫苦农民的利益。这些举措( )A、消灭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标志着根据地民主政权的建立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使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
-
3、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反蒋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提出“逼蒋抗日”的主张;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决定“联蒋抗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政策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蒋介石彻底改变了反共的立场 B、国共两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C、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国共两党在政治立场上已经没有分歧
-
4、下列有关“台儿庄战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正面战场的抗战 B、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C、指挥长官是李宗仁 D、战役最终失败了
-
5、这一革命“壮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该“壮举”是指( )A、秋收起义取得了胜利 B、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 C、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 D、北伐战争取得了基本胜利
-
6、八年级3班的同学拟开展一次探究性学习活动。根据下表可知,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工农革命军;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
A、太平天国运动 B、近代变法改革 C、工农武装割据 D、国共两党合作 -
7、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1922年)的部分活动,这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
2月
5月
7月
9月
开办平民女校,培养妇女运动骨干
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青年团组织
在广东海丰县成立第一个秘密农会
组织并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A、组织群众进行革命运动 B、组织党员参与北伐战争 C、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D、坚持贯彻扶助农工政策 -
8、这场运动是20世纪中国的启蒙运动,上承了严复、梁启超、谭嗣同,以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启蒙宣传,向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文化、文学、艺术、思想观念发起了猛烈攻击,目的是要把中国人民从封建蒙昧状态下解放出来。由此可知,这场运动( )A、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 C、以民主、科学为口号 D、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
-
9、中华民国《农商部统计报告》中记载的开设工厂的数据:1910年986家,1911年787家,1912年1502家,1913年1378家,1914年1123家。这些数字从一个方面显示了辛亥革命( )A、传播了民主共和新思想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带来了社会生活新变化 D、推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
10、下面内容直接表明( )
10月23日,长沙宣告脱离清廷
10月31日,云南宣告脱离清廷
11月3日,上海宣告脱离清廷
11月5日,浙江宣告脱离清廷
……
A、辛亥革命有统一的组织 B、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C、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D、辛亥革命赢得民众支持 -
11、孙中山在演说中反复提到“尚有一重大问题为本党的基本问题,必须解决”“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即耕者有其田、实现土地国有和资本国有”“打破资本制度⋯⋯以养民为目标,不以赚钱为目标”。他提到这一问题的解决体现在(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共产主义
-
12、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表明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推翻了顽固派的统治 C、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D、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
13、甲午中日战争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共不过二、三亿美元。甲午中日战争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比甲午中日战争前增加5至8倍。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帝国主义完全控制中国 B、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停滞 D、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
-
14、李鸿章认为中国正处于“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急迫,急忙)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以自立耶”的局面。为此,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强兵富国的运动。关于这场这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客观上倪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对外国资本的入侵理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C、以自强、求富为口号 D、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
15、“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这里的“它”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
16、“这座……聚集了古今艺术珍品和历代图书典籍的壮丽宫殿和园林,如今只剩下些烧不烂、抢不走的石柱,在默默诉说着侵略者的暴虐。”材料中的“侵略者”是( )A、英国军队 B、俄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
17、阅读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部分),完成相关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78年
收复新疆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八国联军侵华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武昌起义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中国近代史上任一农民阶级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史实,并简述其历史意义。(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8、青岛市某中学八年级历史社团开展了主题为“历史之船”的项目式学习。请你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吧!
材料一:1842年2月,“康沃里”号正式加入侵华战争,不久就取代“威里士厘”号作为威廉·巴尔克司令的旗舰。1842年8月29日,在“康沃里”号上,清政府官员耆英、伊里布和英国代表璞鼎查正式签订了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在外国侵略军的军舰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摘编自《扬子晚报》
英国海军康沃里号
材料二:当年在大鹿岛海域,北洋海军投入了几乎所有战船和兵力与日本交战。打捞致远舰,打捞起的是一段历史,一种民族的精神。
——摘编自《新华网》
北洋海军致远号
材料三:中山舰(1915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阵营)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代名舰,与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紧密相关,作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见证物,中山舰不仅承载了一段段鲜活的历史,而且以一种极为惨烈的方式深刻地教育了后人。
——武汉中山舰博物馆馆长何志林
中山舰
材料四: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习近平
嘉兴南湖红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英代表在康沃里号上签订的是什么“条约”。结合所学,说明这一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在大鹿岛海域发生的战役名称。并归纳打捞起的“民族的精神”。(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试举出一例中山舰参与维护共和的历史事件。(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回答“跨世纪航程”开始的时间。谈谈你对“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的理解。(5)、探究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船”,你对“历史之船”有何感想。 -
19、每一位历史人物都是一部鲜活的历史。让我们跟随某中学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共同踏上探究历史人物、感受历史温度的旅程吧!
任务一【探究历史人物】
①陈化成 ②洪秀全 ③李鸿章 ④冯子材 ⑤邓世昌
⑥梁启超 ⑦袁世凯 ⑧孙中山 ⑨陈独秀 ⑩李大钊
展厅
主题
入选人物
抗争厅
抵抗列强侵略
绽放民族光华
探索厅
探索救国道路
挽救民族危亡
李鸿章
理由:参与领导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思想厅
思想解放先驱
引领民族前行
任务二【感受历史温度】
除了可以查到姓名的“七十二烈士”,无名无姓者不计其数。已知的参与起义的烈士,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为理想、革命和中华民族的未来,不顾个人安危,走上革命最前线。七十二烈士中有留学生、海外侨胞、记者、教师、工人、农民、军人,不少人家境优越,但凭着革命的理想和信念,选择了舍生取义。
——摘编自《人民日报》
任务三 【不忘建党初心】
中共一
大代表
当时
年龄
求学、从教经历
中共一
大代表
当时
年龄
求学、从教经历
李达
31
留日学生
邓恩铭
20
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学生
李汉俊
31
留日学生,回国后从教
张国焘
24
北京大学在校生
董必武
35
留日学生
刘仁静
19
北京大学在校生
陈潭秋
25
武昌高等师范学生,从教
陈公博
29
北京大学学生,从教
何叔衡
45
清末秀才、师范生,从教
周佛海
24
旅日大学生,从教
毛泽东
28
湖南第一师范学生,从教
包惠僧
27
北大旁听生,从教
王尽美
23
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生
请回答:
(1)、1班计划举办中国近代历史人物展览,还有部分展厅正在筹备中,请你从所列人物中各选定1人填写到“抗争厅”和“思想厅”,并说明入选理由。(2)、任务二中的“七十二烈士”是在哪次起义中牺牲的。概括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精神。(3)、根据任务三,归纳中共一大代表的共同点。(4)、完成本次探究任务,谈谈你的感悟。 -
20、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岛市拥有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让我们一起来一场“近代青岛”的研学活动吧!
材料一:
1897年11月14日,德军登陆栈桥
租借胶澳者,德人也,而所以酿成胶澳之租借者,乃列强竞霸之趋势使然……自甲午中东之役,中国一战而败,于是四围之高气压乘势压迫,倡言瓜分,毫无忌惮,而俄德英法四国尤为虎视眈眈……
——摘编自《胶澳志》
材料二:
青岛康有为故居
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康有为的一位弟子在下面这段话中清楚地说明了这一激进观点:一般说来,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五四广场
雕塑造型既像火炬,又像升腾中的旋风,意味着是 点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火种”,是席卷全国的爱国主义飓风。
——“五月的风”雕塑创作者黄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取相关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为实现“帝国的权力”“来自千百万人民”的愿望,康有为等人做了怎样的努力。并分析这些努力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在“ ”填写合适的内容。并分析它与青岛之间的关系。(4)、请你就“如何充分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