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1915年9月15日发行的《青年杂志》封面有法文“LAJEUNESSE”(“青年”)字样。该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后,依然保留了原有的法语刊名。这说明《新青年》杂志( )A、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B、折射出新文化运动的时代内涵 C、反映了五四运动对青年的影响 D、彰显了文学革命对思想的改造
-
2、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其中规定: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这体现了( )A、权力制衡 B、司法独立 C、言论自由 D、君主立宪
-
3、下表所示的是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刊登的《西学书目表》所著录译书的分类情况。该书著录了近代以来译书约300种,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不断有人续作。他的这一做法( )
西学13类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西政10类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杂类5类
游记、报章、格致、西人议论之书、无可归类之书
A、开启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B、沿袭了中体西用思想 C、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 D、提出了民主科学口号 -
4、下面所示的是魏源所著《海国图志》的部分目录。这反映了( )
卷一 筹海篇一议守上
筹海篇二议守下
卷二 筹海篇三议战
筹海篇四议款
卷三 海国沿革各图
东南洋各国沿革图
大西禅欧罗巴各国沿革图
A、部分知识分子应对西方侵略时的思考 B、民众认识到抵抗西方侵略的必要性 C、民众对西方历史地理知识的迫切需求 D、部分知识分子对当时世界全面认知 -
5、乾隆至嘉庆年间,广州十三行商行最多时达几十家。行内可见店铺林立,绸缎绫罗、茶叶、陶瓷堆积如山,和十三行有贸易来往的有英国、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巴西、俄罗斯、葡萄牙、西班牙等数十个国家。由此可见,广州十三行( )A、对外贸易繁荣 B、使海上丝绸之路得到拓展 C、行商享有特权 D、成为政府财政的倚重
-
6、《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十万匹,专为钦使之用。这说明,元朝设立驿站旨在( )A、显示元帝国的强盛 B、推动东西方文化融合 C、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D、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
-
7、《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的相国寺“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可见,开封的百姓对书籍实有一定的需求,城中处处是书店。这一现象得益于( )A、印刷术的进步 B、造纸术的发明 C、指南针的应用 D、科举制的废除
-
8、下表所示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部分史实。据此可知,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人物
内容
结果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17年,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鉴真
六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产生巨大影响
A、文化繁荣,世界领先 B、交通发达,纵贯欧亚 C、国力强盛,威震四海 D、双向交流,兼容并包 -
9、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中原的各民族很多人的衣冠、语言与中原无异。同时,北方各民族尚武、勇健的气质传入中原地区,使中原呈现出慷慨、激越、豪放的气质。这说明当时( )A、中原地区社会风气嬗变 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 C、内迁各族渐以农耕为主 D、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
-
10、自西汉初年以来,豪强大族从煮盐、冶铁、铸钱中获利丰厚。但汉武帝在战争中号召富家捐输时,却无一响应。为改变这一局面,汉武帝推行了( )A、均输平准 B、盐铁官营 C、尊崇儒术 D、刺史制度
-
11、秦统一后,采取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等措施。这些措施( )A、推动了法律的完善 B、阻碍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C、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
-
12、下图所示的是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及其内底铭文,该铭文记述了文王受命、武王灭商、成王迁都等西周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这与《尚书》中的记载相吻合,从而证实了该历史文献有一定的准确性。这说明考古发现( )A、能够全部反映历史事实 B、可与历史文献相印证 C、是研究历史的唯一依据 D、比历史文献更有价值
-
13、下表列举了中国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部分文化遗存概况。据此可知,这一时代( )
遗址
时间
出土情况
浙江良渚遗址
距今约5000年
有面积近300万平方米的内城和更大规模的外城,发现宫殿、祭坛等
陕西石峁遗址
距今约4300年
遗址石城面积逾400万平方米,城内密集分布着大量宫殿建筑、房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等
山西陶寺遗址
距今约4000年
中期城址面积约280万平方米,呈“回”字形,分布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等
A、贫富分化现象出现 B、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C、早期国家形态出现 D、政权神权不断融合 -
14、儿童游戏是一种社会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秋战国
多种儿童游戏从生产劳动、宗教礼仪和军事训练中分化出来,逐渐独立和成形,其中包括蹴鞠类、投射类等
汉代
“鸠车”“竹马”类儿童游戏在民间非常流行,它们以运动为形式,通过模拟骑马和驾车动作释放儿童天性,表现了儿童欢悦活泼的情绪特征,透露着“不羁”的性格倾向
魏晋南北朝时期
斗百草(端牛习俗,以植物茎叶为内容)、放爆竹游戏开始流行。原盛行于北方的打秋千(古时清明习俗)、踩高跷等游戏方式传到了江南和闽粤等地。
唐代
儿童游戏在追求享乐、崇尚技艺的唐代臻于繁盛,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局面。七巧板作为益智玩具传播国外,被称作“唐图”。
宋代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表现出强烈的“重德”和“重文”倾向。围棋、象棋之类“文雅”游戏有了很大发展,运动、娱乐性游戏则受到一定限制;强烈对抗的球类比赛以表演、游戏的方式出现在“瓦肆”中,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1)、根据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儿童游戏的传播路径及原因。(2)、根据材料分析唐宋时期的儿童游戏较之前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归纳中国古代儿童游戏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儿童游戏与社会风貌”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 -
15、如框为“遇见2025:联合国大事件表”。据此可知,联合国致力于( )
宣布2025年为国际和平与信任年
宣布2025-2034年为联合国防治沙尘暴十年
联合国人口基金发起2025年全球援助募捐呼吁,保障危机中的妇女和女孩的福祉
A、加强区域间的团结合作 B、推动世界性问题的解决 C、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D、促进全球经济健康发展 -
16、西欧早期大学教师主要以教士为主,他们依靠教会俸禄为生。12世纪初,博洛尼亚大学成立后,世俗教师进入大学课堂,大学所在城市颁发的薪俸成为教师们的重要收入来源。这一转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B、庄园制生产的兴盛 C、世俗王权的削弱 D、封建关系的瓦解
-
17、下图为欧洲14国三大产业从业人口分布表(%),如表中数据的变化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时间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870年
51.7
26.9
21.4
1913年
41.4
32.3
26.3
A、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引起生活方式的改变 C、提高了大众文化水平 D、推动劳动力结构变化 -
18、“鱼”字在中国甲骨文、埃及象形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中的写法如图所示。这反映了( )A、家畜饲养已经出现 B、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C、人类走向定居生活 D、中华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
19、下表为1983-2003年中国农民收入变化情况简表。据此可知( )
年份
家庭经营收入
工资性收入
其他收入
数额(元)
比重(%)
数额(元)
比重(%)
数额(元)
比重(%)
1983
228
73.5
58
18.7
24
7.7
1988
403
73.9
118
21.7
24
7.7
1993
678
73.6
195
21.2
48
5.2
1998
1466
67.9
574
26.6
120
5.6
2003
1541
58.8
918
35
163
6.2
A、农民收入来源趋向多元化 B、城乡经济差距不断缩小 C、国家分配方式呈现新变化 D、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
20、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历史课上做的笔记,他发现我国的改革存在着变”与“不变”的现象。“不变”主要指( )A、公有制主体 B、经营自主权 C、分配方式 D、经济体制